书城经济复活的日本财阀
14357600000031

第31章 朝鲜战争,命运的大逆转(2)

这个时候,向井忠晴出面了。作为三井财阀最后的大佬,向井忠晴在三井物产内部有很大的个人权威。那些自立门户的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是向井忠晴曾经的部下。向井忠晴虽然因“山西事件”被迫从三井离职,但其个人影响力仍在。尤其他在战后还出任过吉田内阁的大藏大臣,可谓是一个政财两界通吃的头面人物。

向井忠晴把第一通商、第一物产、日东仓库、室町物产等14家商社的社长叫到一块儿,商议大联合的事宜。这14家商社的社长都在老领导面前表达了联手合作,重振三井物产往日雄风的意愿。

不料,日东仓库在财阀商标禁止令解除后,没有事先招呼就抢先把“三井物产”的商标给注册了,并在1953年和室町物产合并。为了在合并后的新三井物产内占有更多股权,这两家联手先把三井物产的金字招牌给占了。此举让第一物产大为光火,认为这是日东仓库和室町物产两家在联合争夺合并的领导权,对这个新的“三井物产”死活不肯承认。双方谈判了一年多,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在原三井物产被分割后,第一物产一直自认正统。鉴于“原三井物产部长以上职位的管理人员在同一家公司再就业不得超过2人”的规定,原三井物产常务董事新关八洲太郎和北京支店的店长水上达三合作,组建了第一物产。第一物产起初的资本金只有19.5万日元,但因为集合了原三井物产最能干的一部分员工,其资本金在半年之后便达到了500万日元,成为实力最强劲的一方诸侯。

而室町物产主要脱胎于原三井物产的金属部门,经营单一的钢铁贸易,并非综合商社。日东仓库的地位就更低。在谈论大合并事宜时,这个“冒牌的三井物产”总资本金只有8.7亿多日元,而第一物产的总资本金则达到了19.2亿日元,因此第一物产方面提出了二比一的合并后的股权比例。但另两家先期合并的公司认为自己握有的“三井物产”金字招牌抵得上20亿日元,对第一物产的合并方案拒不接受。第一物产方面更是不肯吃亏,水上达三在日记中写道:“就算没有三井的招牌,第一物产也仍然是公认的实力派综合商社。”

就在三井物产忙着“窝里斗”的时候,作为竞争对手的三菱商事于1954年实现了重新集结。看到形势越来越紧迫,第一物产方面在1955年先合并了第一通商和日本机械贸易等较大的商社。最后,所有的三井元老、三井系各公司的社长,甚至已经完全退出的三井家族的人都纷纷出来做工作,好不容易才在1958年实现了三井物产的大联合。这比三菱足足晚了4年。二战前三井物产对三菱商事的绝对优势,至此已荡然无存。三井物产的大联合是三井企业集团重新集结的一个缩影。不果断、拖沓、利益分歧严重,这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权威的真空。在战前,三井家族是天皇般的存在,大掌柜好似总理大臣,母公司的董事会就相当于内阁,整个三井帝国大而不乱。战后,这一切都没有了,群龙无首。三井物产大联合的时候,“二木会”尚未成立,这就导致三井物产的大联合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商业谈判。三井内部历来人才济济,在没有老大的情况下,那些完全能独当一面的经理人之间互不买账,把大量的精力白白浪费在了内耗上。

正是痛感到内部凝聚力的缺失,三井才最终组成了由核心大公司的社长参加的“二木会”。在这个“影子内阁”的领导下,重新复活的三井才逐渐走上了正轨。

分分合合的三井银行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财阀解体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过三井银行。这是因为早在战争结束前的1943年,三井银行就被剥离出三井系,和第一银行合并成了帝国银行。帝国银行的诞生完全是出于战时经济的需要,是军部政权对日本金融实施统制管理的一环。三井银行和第一银行完全不是因“自由恋爱”而结合,因此在日本战败后,这桩“特殊时代的婚姻”也就失去了继续维系的意义。

在战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中,金融系统奇迹般地得以保全,既没有被指定为控股公司,也没有被列为应予分割的垄断企业,几乎毫发无伤。对比美国在战败后的西德所采取的银行限制措施,日本的银行成为“漏网之鱼”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这一“疏漏”或许与战前日本军部实施的金融统制政策有关。几乎所有的财阀银行都被强制从财阀系统中剥离出去,合并组成了由政府统一管控的商业银行。表面上看,这些都市银行跟财阀没了关系,就连名称也不再使用财阀的商号。例如,三井银行变身为帝国银行,三菱银行变身为千代田银行。在实施财阀解体时,不属于财阀系统的这些大银行因此得以侥幸逃脱盟总的视线。

但是逃过了美国人的惩治,并不代表三井银行没有受伤。

1948年三井银行和第一银行的“离婚案”,是日本金融史上不可不提的大事件。在两家银行合并成帝国银行之前,三井银行是日本最大的民间银行,第一银行排名第五。与三菱银行、安田银行在合并时采取“以大吃小”的策略不同,三井银行和第一银行的合并可谓是“强强联手”。论实力,三井银行比第一银行实际要超出两倍不止,但因为金融统制政策是行政命令,需要速战速决,因此两家在合并的时候采取了股权对半的方式。此番“分手”,按照股权对半的原则,第一银行拿走了帝国银行一半的身价。这一合一离之间,三井银行的资产大大缩水。

第一银行却从这次“离婚”中大大获益,并成为后来的日本第一劝业银行的前身。2002年又与富士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合并,组成了实力数一数二的金融大集团——瑞穗金融集团。

与第一银行分道扬镳之后的三井银行因为财阀商号禁止令,没能恢复“三井银行”的旧称,只得继续沿袭“帝国银行”的招牌。直到1954年才复称“三井银行”,正式回到了三井系的怀抱。

财阀时代的三井银行实力卓群,这是因为它背靠着一个特别能赚钱的康采恩垄断组织。三井银行用不着通过扩张网点来吸收存款,中上川时期甚至还大规模关闭营业网点来规避风险。所以,三井银行的网点数跟其实力规模是不成比例的。这一点在财阀时代没有问题,因为吸纳民间存款对三井银行来说不是什么迫切的需要。但是到了后财阀时代,整个三井帝国百废待兴,几乎集团内的家家企业都缺钱,家家企业都来找三井银行贷款。这个时候,三井银行营业网点少的劣势,就成了贷款资金供不应求的最大元凶。

在战后形成的企业集团中,银行是企业集团的核心。所谓“有奶便是娘”,从哪家银行贷款,基本就是这家银行所在企业集团的成员,银行基本上不会向所属集团外的企业提供贷款。同理,如果不找自己集团的银行贷款,就等于是“叛变组织”。

因为三井银行的实力受到限制,不少原三井系的企业不得不脱离三井集团。例如朝日啤酒就转向住友银行寻求融资贷款,成为了住友企业集团中的一员。像东芝、丰田、王子制纸这样的大企业迟迟没有“归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三井银行没有足够的能力给这些大企业提供贷款融资。

1990年,三井银行吸收了规模虽不大,但营业网点数却占优的太阳神户银行,随后改称“樱花银行”,综合实力才总算回到了日本都市银行的第一纵队。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金融界出现了一股合并潮,樱花银行与住友银行在2001年合并成“三井住友银行”。正当世人纷纷猜测三井和住友这两大昔日的旧财阀集团是否要两家并一家时,合并潮并没有进一步扩散。最终,三井和住友的联合也仅仅限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三井银行的融资贷款能力跟不上整个三井集团发展速度的尴尬事实。

财阀家族的命运

尽管三井企业集团重新集结的道路走得有些磕磕碰碰,但毕竟还是整装上路了。这一切波折也罢,顺利也罢,三井家族已不再具有发言权。属于三井家族的荣耀,永远停留在了二战结束之前的财阀时代。

开除公职、交出股票,财阀解体政策的一大结果,就是把三井家族完全排除在了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之外。在财阀解体政策废止后,被打散的企业又陆续集结在了一起,但三井家族与企业相剥离的状态却被当做既成事实延续了下来。

现如今,在三井的名义下,企业的归企业,家族的归家族,二者不再有直接的关联。或许当时一部分管理者的心声能够解释个中原因:“我们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最终变成三井家的小姐们手上戴的钻戒。”时代毕竟向前迈进了一步。那种带有一定“主奴”色彩的封建劳资关系,就这样被历史彻底冲洗掉了。第十一代总领家三井高公对这一切看得很淡。这位年轻时曾在英国生活了4年多的老人思想比较开明,不是那种守旧又顽固的财阀家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不强势,三井集团的复活才会比三菱集团曲折得多。

在开除公职的命令解除后,作为战后三井企业集团“三巨头”之一的三井不动产,于1955年向三井高公发出了担任公司顾问的邀请。三井高公曾笑着对人说:“所谓顾问,就是一个被供起来的虚职。”出于对三井系企业的眷顾,三井高公仍欣然赴任。这也标志着被放逐的三井家族成员正式向日本经济界的回归。

此后,三井高公又先后担任了一些三井系企业的名誉职务,还当过学校法人北泉学园若叶会幼稚园的园长和三井纪念医院评议员会的会长等公益慈善类的职务。

1986年,已经91岁高龄的三井高公把第四个儿子之乘的长子,1972年出生的永乘过继为自己的养子,并指定三井永乘为第十二代总领家。

三井家族的其他成员有不少后来也进入了三井系的企业工作,但他们不享受任何特权,加薪升职全要靠自身的实力。在开除公职时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松坂三井家年轻的户主三井高周,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东京大学法学部,因为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三井高周在读书方面尤其发奋。从东大毕业后,他又赴美留学,在乔治敦大学攻读研究生。1957年回国后,进入尚未实现大联合的第一物产工作。三井高周先后在三井物产的化肥部门、汽车部门工作过,完全享受不到“公子哥”的特权。1968年他曾一度到加拿大工作,1976年再度回归三井物产后,三井高周才逐渐走上管理岗位,当过法务课长、总务部次长等职。1982年,已经53岁的三井高周进入三井物产设立的子公司三井石油开发工作,职务不过是总务部长。

三井高周的命运正是昔日的这个日本首富家族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缩影——没有特权,没有理所应得的高薪和高职,所有的一切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如今,属于三井家族的旧址在现实生活中已很难看到。三井十一家几乎所有的宅邸都毁于美军轰炸,炸不掉的地皮基本上也都有了另外的主人。总领家八郎右卫门的今井町邸,如今是美国驻日大使馆宿舍。后来三井高公所住的西麻布邸,如今已被移到了东京郊外的小金井公园内。从现存的这栋两层楼的房子中,已很难想象昔日三井家族接待皇室成员和外国要员的盛况了。

三井家族收藏的大约4000件藏品,如今都集中在“三井美术馆”。所有三井财阀经营史上的档案资料,则由“三井文库”负责管理。在这些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设施内,人们依旧还能够感受到这个有着近350年历史的家族,在日本近代商业史上所留下的辉煌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