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复活的日本财阀
14357600000001

第1章 自序:“小”日本何以“大”

对于近邻日本,中国人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不仅仅是仇恨。

也不仅仅是嫉妒。我想,更多的人首先会感到困惑。

这个国土面积还比不上中国云南一个省的“小”国家,何以在近代历史上让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屡屡受伤,而且伤痕深重?

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日本并不比中国有任何的先发优势——同样闭关锁国,同样被西方列强轰开国门,同样签下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可日本却能在眨眼之间,从受害国变成施害国,一转身就把大炮和枪口对准了中国。

后发也能制人。短短几十年,日本迅速崛起,堪与西方列强比肩叫板。

是什么让日本这个“落后生”摇身一变,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等生”?

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可一旦品“质”不论“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却仍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事实,《日本经济新闻》这句底气十足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

平心而论,日本的强大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个事实,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我们不禁会问,“小”日本何以“大”?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本书想给出的答案只集中于一个:财阀。财阀是日本的“特产”。

通常来说,资本垄断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其中,康采恩式的财阀垄断在日本最为典型。这种由母公司衍生出子公司,子公司又衍生出孙公司,子生孙,孙又生子,如此不断繁衍而搭建起来的金字塔型产业资本架构,正是日本在近代赖以崛起的经济基础。

财阀从早期的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民间商业资本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资本大多以家族的姓氏来命名,例如三井、鸿池、加岛、住友等等。在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时,这批民间商业资本被维新政府重新洗牌,同时政府又扶植了一批新兴的家族资本,例如三菱、安田、大仓、涩泽等等。在维新政府的强势介入下,日本的民间商业资本很快发展成规模化的民族资本,并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财阀垄断形式。

政治权力助推了财阀资本,同样,财阀资本也巩固了政治权力。维新派如果没有财阀资本的资助,根本就上不了台,明治政府如果没有财阀资本的合作,也早就破了产。在日本进行大规模对外扩张时,财阀资本又始终如影随形,相互借力。

可见,在日本近代崛起的过程中,财阀资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力。道理很清楚,但讲起来难免枯燥。必须要说明的是,对私人产权、产业资本、垄断架构、国家力量等等的界定和其互动性的分析,并不是本书想要直接阐述的对象。本书要做的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叙述,即用讲故事的方式,厘清日本财阀资本发展、崛起、变迁的脉络。

与直接给出结论相比,叙述的力量更值得重视。所以本书不想讲理论,只想讲故事。讲故事的人有意,读故事的人有心,各种结论便不言自明。

既然是讲故事,那就必须选定故事的主角。三井财阀,是本书所要细述的对象。

为什么选三井?因为三井财阀不仅是公认的日本第一大财阀,而且历史很长,早在1673年德川幕府统制下的江户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商业活动。在长达近350年的历史舞台上,多少家族资本红极一时,却又黯然退场。只有三井,始终屹立于舞台前沿,见证了日本在近代的蜕变崛起,也成就了自身作为日本财阀No.1的辉煌。

三井财阀的成功,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依附权力。在幕府统治下的江户时代,三井是德川幕府的御用商人,在吴服和钱庄经营方面享有特权。在政权更迭时期,三井家族审时度势,暗中资助维新派搞革命,从而又得以在明治维新期间成为日本最大的政商。在维新政府的扶植下,三井家族的产业迅速繁衍,形成了一个覆盖金融、商业和近代工业等诸多领域的经济帝国。在日本进行大规模对外扩张时,三井的触角也开始伸向海外,并最终形成了康采恩式的金字塔型资本垄断。伴随着日本帝国扩张的脚步,三井财阀也宣告诞生。

到二战结束之前,三井财阀几乎控制了日本十分之一的财富。这个由11个成员构成的财阀大家族,完全称得上“富可敌国”。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如果没有三井财阀的财力支持,根本难以想象。

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海军和财阀被美国占领当局视作是军国主义的日本身上必须铲除的“两大毒瘤”。日本第一大财阀的身份,让三井在战后遭到了最严厉的审判——企业被肢解、资产被没收,尤其是三井家族被迫全面退出了对企业的管控——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三井基业近乎覆灭。直到冷战全面爆发、朝鲜战争打响,三井系的众多企业才得以从禁锢中解放出来,踏上重新集结并再度崛起的道路。

如今,从三井财阀脱胎而来的三井系企业,继续活跃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经济舞台上。也许有人会对“三井”感到些许陌生,但不会没听说过丰田、东芝,它们正是三井系的核心企业,索尼也与三井系密切相关。只是其组织形态不再叫作“财阀”,而是有了一个日本特色的新名称——“企业集团”(Group)。

消失的是名称,不死的是灵魂。对三井财阀如是,对其它日本财阀亦如是。翻开三井的历史画卷可以看到,这个家族的兴衰沉浮,与日本在近代历史上的荣辱成败高度合拍。可以说,整个三井财阀史近乎就是一部日本近代史。正因为如此,从三井财阀的故事中,或许可以窥知日本近代崛起的部分答案。

倘若本书的讲述,能够让您对日本更增一分认识,更多一分思考,那么我付诸文字的努力和您为这本书而打开的钱包,就都是值得的。

作者

2013年4月28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