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台湾,你一定要去
14356000000004

第4章 台湾的来龙去脉

美丽的台湾岛上本没有人,前前后后避难逃荒寻找希望而来的人们,应该知道这里本是一座感恩的岛屿,一块属于大家的地方。台湾既小又弱还孤独,但她可以用博大包容精神以柔克刚。

台湾岛上的远古先人

地球上的陆地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大陆分解,形成多个板块。菲律宾板块在向欧亚板块长期挤压的过程中,大约一百万年前,终于以火山喷发的形式,在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和最大的海洋之间,造就出了美丽的岛屿——台湾。

古人们,从遥远的地方凝望到这个高山耸立的海上孤岛时,肯定欣喜万分。冰河时代自大陆走来的人们,在这里找到温暖。狂风暴雨中从海上漂流来的移民们,在这里登陆上岸。经历了寒冷,最怕独居。战胜了狂涛,更惧海洋。人们纷纷组成部落,安下家来,感谢宝岛无边无际的高山原野中,有野猪麋鹿遍地,果树青菜丛生。

不断有新人上岸,而后来的人,事先并没有征求过先到者的意见,于是抢夺地盘,进而屠杀格斗,海外桃园中不幸充满了血腥。为了保全宝岛不被人类过度侵蚀,大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调停,疟疾、霍乱等百病自发横生,结果是外来人口十病九死。岛外众生,除非被异族驱除,或者自己的居住地遭火山地震毁灭,再也不敢轻易问津这座葱茂孤岛。台湾被隔绝在汪洋大海中,得以将朴素的原始社会,延续了成千上万年。于是,大汉文人将此地描述为海上仙山般的虚无缥缈之境,直到欧洲人开始了环球大航海运动,才逐渐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荷兰人的38年殖民

1542年,一伙心直口快、热情洋溢的葡萄牙水手,在一次航往日本的途中,经过了一座地图上并不存在的苍郁大岛,众人忍不住惊呼“FORMOSA(美丽之岛)”,正是这句赞美之辞,把台湾拉入了近代文明。

荷兰人在远东地区,本来以明帝国为主要商业对象,当他们受制于葡人的竞争和明朝当局的抵制后,便相中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澎湖,并派遣军商结合的队伍,分别于1604年、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可事实上,澎湖自14世纪中叶起,便早有元政府设官治理,被纳入中国版图。明朝政府马上派兵,与荷兰人在澎湖交战,双方历经八个月大战不分胜负而被迫议和。荷兰人退而求其次,在1624年转入当时为“化外之岛”的台湾。

当荷兰那3层楼高的扬帆大船开进台湾时,台湾的土著民族哪里知道,这些掌舵人在侵占了印度尼西亚诸岛后,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殖民经验。“红夷们”忙着绘制地图、设计城堡、调动人员,先匆匆建起了“热兰遮城”(Zeelandia),即今天的“安平古堡”,然后又以15匹棉布之价向新港社(今台南市新市区)族人买下了“普罗文西亚”(Provinxia)这片土地,兴建起了第二座城楼——赤崁楼(Saccam)。

荷兰人把投降的台湾土著民族称为“顺民”,并将他们转化为基督徒。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传教士们还发明创造了字母式的“文字”。但是,荷兰统治者所带来的商业资本主义体制,不论从劳力或技术上,都无法让台湾土著民族适应。于是,殖民者不得不鼓励大陆同胞移民到台湾做苦力。自1637到1652年之间,大约有两万名闽南人,身带犁耙斧锄,手赶猪马牛羊,乘舢板跨海峡来到台湾,受雇于荷兰人,从事荒地的开垦和米糖等作物的种植。在当时的西洋风俗皮革画上,描绘了荷兰人居住在赤嵌楼内,或骑马或坐轿,享受文明生活;而城镇外的平埔族人,则是在荒郊野岭中从事打猎、采集等工作。

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在经贸上把台湾提升为明王朝、日本、南洋、欧洲等地的货物集散中心。那时从台湾出发的船舶,北通日本,西到福建,南经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再到印度、伊朗或欧洲。

虽说天高皇帝远,但荷兰来的牧师们有“全能的上帝”做主。台湾水土“恶毒”,却难挡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4吨黄金的高额获利。但是,台湾土著民族受欺压,汉族人税赋繁重,是台湾岛上不能被掩盖的事实。在荷人统治的最后10年,爆发了汉族人郭怀一领导的抗荷事件,虽然起义失败,但此后荷兰在台的统治已逐渐动摇。

继续台湾的故事

自1647年起,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郑成功,据守闽南沿海及金、厦诸岛,立志恢复明朝,苦争十几年不得结果,被迫于1661年攻占台湾,为他的军队寻找到了供应粮食的来源。郑军各营各镇部队,分批在嘉南、高屏两个平原上屯田开垦,他们当年所留下的带有“营、镇、劲、协”等称号的地名,沿用至今。

郑成功取台5个月后便不幸去世,他的长子郑经在与胞弟的残酷权力斗争后即位。1663年,郑经自称“东宁国主”,在东宁(原东都)“建国”,西洋人称他为“The King of Tyawan”,这是台湾史上首次出现的汉人建立的独立政权。

东宁“建国”后,郑经一方面引进中原政权的文教制度,比如设科举、建孔庙,另一方面避开清廷对台封锁,继续维持由荷兰人建立起来的国际贸易体系。可郑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独立“建国”的10年后,参加了“三番之役”反攻大陆。失败后他一蹶不振,忧郁而终。他的两个儿子因为夺权,又再度倾轧。郑克爽继位后,人心涣散,政权腐败,终究敌不过降清后率兵攻台的施琅。最后他不得不率部投降大清,结束了郑氏政权在台湾21年的统治,时为1683年。

康熙皇帝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倒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后因施琅力争,虽勉强留下台湾为大清领地,但对其采取消极管理态度。清廷派去的官吏3年一调,驻兵也3年轮班,总政策是严格限制大陆人移民台湾。在清朝统领台湾的212年中,真正用心于台湾之建设,仅在最后的2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应英美等西方列强们的要求,在淡水正式开港通商。台湾与西方诸国的贸易,由于岛内盛产蔗糖、樟脑、茶、煤、硫磺等而得以迅速扩张。1884年中法战争后,清廷有感于台湾地位不容再忽视,遂将台湾首次脱离福建而独立设省。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不遗余力,使台湾一跃成为当时大清帝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甲午战争清廷战败,《马关条约》出卖的却是两千公里之外与此事毫不相干的台湾!虽然台湾官绅成立“台湾民主国”(1895年5月),以“独立之名”行“抗日之实”,但面对日军强大兵力终究不敌。之后日本将台湾沦为其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二战结束,日本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最终不得不放弃对台湾的统治权,并将其归还于中方。

南京国民政府因内战失败而撤守台湾,在台湾建立了所谓的“迁占者政权”(Settler State),从此对台湾实施了长达38年的戒严,厉行“白色恐怖”统治。但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在经贸等方面积极开拓,使台湾在原有海洋文化的历史背景下,稳步发展建设,成就了其“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经济带动政治,其后台湾和平地实现了“全民民主”,以及政党的首度轮替……

台湾的故事还在继续。如果台湾民众不能面对第一个教他们种田的汉族人、第一个帮他们创造“文字”的荷兰人、第一个为他们兴建水库的日本人……为台湾今天的现代文明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便没有办法理解台湾存在的特殊意义。

美丽的台湾岛上本没有人,前前后后避难逃荒寻找希望而来的人们,应该知道这里本是一座感恩的岛屿。台湾既小又弱还孤独,但她可以用博大包容的精神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