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14352600000016

第16章 茅以升(1)

世上有谁没见过桥呢?从家乡潺潺流过的小河上的石板桥、木板桥,到跨越大江大河的钢铁大桥;从红军飞跃大渡河的铁索桥,到黄浦江上的钢索斜拉桥;从崇山峻岭中跨越深涧的铁路桥,到繁华闹市的公路立交桥……可以说,路长必有桥,桥是道路的咽喉。

可是,朋友,你知道怎样建桥吗?过桥很容易,但建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一门大学问。每当我们轻松地越桥而过时,不能忘记建桥的人。尤其是不能忘记我国现代建桥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茅以升。

人之初

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雪山脚下流出,到达江苏省镇江市,已走过了万里征程,从涓涓细流,变成了大浪排空、水天相连的巨川大河了。

1896年1月9日(农历乙未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就在这江边重镇镇江市的一个读书世家,诞生了一个男孩。欣喜中,祖父茅谦给孩子取名“以升”。这是为了寄托他在那动乱年代向往“国家升平”的美好愿望。有谁能够想到,就是这个男孩,竟是60年后,在万里长江之上飞架第一桥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呢?

茅以升诞生的这年10月,全家迁往南京。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幼年、少年时代。

茅以升自幼聪慧好学,凡事喜欢刨根问底,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他常常一人独坐院中观察蚂蚁搬家,常常遥望天空静静思索: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大自然的奥秘,总是搅得他心神不宁,驱使他去寻找答案。

7岁那年的元宵节,他和大人一起上街看花灯。好漂亮的花灯啊!五光十色,挂满了大街两旁。他笑着,走着,看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忽然,他两眼直直盯住一盏灯,再也不走了。这是一盏走马灯,透过灯内的烛光,他看见画在灯笼四壁上的人呀、马呀不停地旋转着。

“太奇怪了!为什么别的灯不转,这个灯却自个儿转个不停呢?”他百思不解,定要买一个瞧瞧。爸爸满足了他。他拿着灯看啊想啊,还做了个比较:放两个蜡烛,比放一个转得更快,吹灭蜡烛,灯也就不转了。他终于初步搞清了点燃的蜡烛和走马灯旋转的关系。茅以升的这种好奇心,陪伴了他一生,成为无休止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动力。

他9岁那年的端午节,发生在秦淮河上的一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按习惯,这一天要吃粽子,划龙船。秦淮河上也举行了划龙船比赛。有成千上万的人站在河两岸及桥上观看,大家兴奋异常,助威呐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河上的文德桥轰隆一声栏断桥塌,许多人掉进河里淹死了,其中还有他的小伙伴。

这消息使他难受极了,久久站在文德桥旁,心想:我长大了,一定要造桥,一定要造更结实、永远不垮的桥!

坚实的基础

茅以升7岁入小学,10岁即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在全国知名的“江南商业学堂”。学校开的课程,对一个10岁的孩子,是很深很难的。但是凭着奋斗的精神,他却成为学校的佼佼者。数学、物理是他的拿手好戏,历史、地理更不在话下。他对古文、古诗、书法也有浓厚的兴趣。夏天的南京,是个大火炉,他却能在屋里背古诗,练书法,一呆就是半天。一个暑假过去,上百首古诗、十数篇古文即可出口背诵。

茅以升的英文、法文进步极快,时间不长就可读外文书籍了。《鲁滨孙漂流记》、《孤星血泪》等成了他的常读之书。

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把这当成最大的乐趣。他还经常把坏了的钟表、留声机打开看个究竟,并把它修理好。在他看来,每做成一件事,就多知道了一个奥秘。

茅以升的奋斗精神,还表现在对体育的爱好上。在常人看来,酷爱读书的人,都是书呆子。用这个眼光来看茅以升可就错了。在足球场上,这个小个子像游鱼一样穿插奔跑,总能找到机会破门得分;在骑马场上,他又是一个技术不错的骑手。他还在那时养成了洗冷水澡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他认为体育活动是构成男子汉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茅以升成长的年代,祖国正处于灾难深重之中。甲午海战(1894年),小国日本打败了泱泱大清帝国;本世纪初(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骑又踏遍了北京城。腐败的清王朝,成了帝国主义的帮凶。但是中国人民的反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继义和团之后,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

茅以升深受影响,幼小心灵已深深播下救国救民的种子,萌发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纪念秋瑾、徐锡麟两位民主革命志士遇害的集会上,他慷慨陈词,泣不成声;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驾崩”举行“国哀”之时,他和伙伴们学鸡叫,学狼嚎,大闹祭堂,并在此后毅然剪掉了脑后的长辫子。少年时的奋斗,给他打下品德、身体、学识的牢固基础。

苦学

15岁那年,茅以升抱着“以詹天佑为榜样,为中国人争气,造一流大桥”的志向,考入当时有名的工科大学——唐山路矿学堂。入学仅三个月,伟大的辛亥革命爆发了,两千年的帝制被推翻,茅以升在高兴激动之余,打算弃笔从戎当一名革命军人,但母亲劝阻了他。特别是孙中山到路矿学堂对师生的一次演讲,又使茅以升安下心来读书。孙中山先生认为:国民革命需要举行起义建立民众政权,也需要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并说:同学们学习采矿、筑路、造桥,也是为了革命。孙先生的话,成为他奋发学习的不竭动力源泉。

那时,学校讲课,全用英语,没有正式课本,讲一节课,就要看10多本参考书,还要自己整理笔记。不少同学在困难面前毫无办法,而茅以升却有条不紊。5年时间,共整理出工整的笔记200余本,约900万字。摞起来,足以高过屋顶。这样多的字,就是每天抄4000个字,也要抄7年啊!1916年茅以升以破格的120分最高成绩毕业,紧接着以考试第一名的资格,成为当年清华学堂(即清华大学)招收的10名留美研究生之一。这年他仅20岁。

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时,校方怀疑这个小个子中国青年,要他重新考试。令他们惊异的是他当场考核的结果,比最优秀的美国学生还好。使人更惊异的是仅仅一年,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以至校长发毕业证书时当场宣布:“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来读研究生的一律免试!”紧接着,他又投入了极度紧张的实习。在某桥梁公司,他先绘图,搞设计,后在工厂做工。金工、木工、油漆工,造桥的全部工种技艺,他都装在心里。同时他又报考了加理基工学院夜大学。

仅仅两年,他不但完成了实习,还写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成为加理基历史上第一位博士生。在美3年,他以超人的奋斗精神,完成了常人需要六七年才能完成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