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14352000000032

第32章 狄仁杰(1)

“真大丈夫”

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祖父狄孝绪,做过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当过夔州长史。少年时代的狄仁杰刻苦攻读,专心致学。有一次,门人被害,县吏下来调查案情,周围的人都争说与己无关,唯独狄仁杰仍伏案读书,不予理睬。县吏很气愤,责问狄仁杰。狄仁杰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贤圣对话,哪有闲功夫和俗吏说话啊?”气得县吏无言以对。后来,狄仁杰以明经中举,进入仕途。明经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科自之一。

狄仁杰最初任汴州参军,不久为人所诬告,此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他召狄仁杰查问,发现狄仁杰有奇特的才能,于是举荐他当并州法曹。在并州都督府,狄仁杰以孝而著称,很受时人尊重。

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上调升任掌握刑狱的大理丞。狄仁杰处理刑狱,公正果断,效率极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处理了一万七千人的案子,公平合法,没有一人上诉伸冤。时人都称他断案公正宽大。

秉公执法是他办案的特点。有一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狄仁杰判两人免官,上奏高宗,高宗非要定两人死罪不可。狄仁杰认为,罪不当死。高宗发怒说:“这是使我为不孝之子,必须杀了他才是。”狄仁杰对高宗晓之以理:“皇上,自古以来顶撞皇帝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我并不以为然。夏桀时代也许如此,而在尧舜时期就不是这样。我庆幸生活在尧舜一样的时代,不怕皇上听不进我的劝谏。汉代的时候,有一个盗贼盗取了高祖庙堂里的玉环,汉文帝大怒,要把盗贼一家全族诛灭。盗贼交与廷尉张释之处置。张释之按法判处弃市(杀头)罪,上奏文帝,文帝大怒,斥责张释之说:‘人无道以至于此,竟敢盗取先帝明器?我交付廷尉,欲判他灭族之罪,而你却拘守成法,有违我尊宗庙的原意。’张释之免冠叩头说:‘法今该如此判处。今以盗宗庙而灭族,万一有一个愚民挖取了长陵上的一抔土,皇上将以何法惩治呢?’文帝终于认识到廷尉的判处是恰当的。今天依照大唐法律,权、范两人并没有犯死罪,陛下却下旨将二人处死,法令如此反复无常,以后还怎么治理国家呢?为昭陵上的一棵柏树而处死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如何看待陛下呢?”唐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怒意稍为缓解,遂免了权善才、范怀义的死罪,流放岭南。

据理力争,免除权、范二人死罪之事使唐高宗认识到,狄仁杰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不久便擢升他为传御史,举劾非法,督察郡县。在侍御史任上,他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显贵权势,敢于向那些恃宠用事、违法乱纪的官员展开斗争。

调露元年,司农卿韦弘执在洛阳为高宗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几座豪华的宫殿。特别是上阳宫濒临洛水,一里长的画廊,画梁雕栋,流光溢彩,颇具皇家豪华气派。宫殿建成后,高宗移居东都洛阳。狄仁杰上疏劾奏韦弘执,说他建造华丽宫殿,是在引诱皇帝追求奢侈。高宗猛然醒悟,免了韦弘执的官职。左司郎中王本立,倚仗皇帝的恩宠,在朝廷目无王法,肆无忌惮,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敢顶撞他。狄仁杰利用手中的监察权力,向高宗上奏弹劾王立本的罪行。但高宗却下旨赦免了他,狄仁杰再次上奏,他对高宗说:“国家假如缺乏英才,但像王立本这样的人也不少,陛下为什么要宽大他而违反国家的法律呢?臣愿先受斥逐,为群臣之戒。”高宗见狄仁杰说得有理,只得依了狄仁杰,定了王本立的罪。满朝文武十分佩服狄仁杰的胆量和勇气,对他肃然起敬。

一次,高宗巡幸汾阳宫,狄仁杰也随行。车驾经过并州,并州长史李冲玄迷信旧俗,认为华服威装过妒女祠,会遭致风雷之灾。他驱数万民工改修驰道,以便皇帝通行。狄仁杰闻知,非常气愤,他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用回避妒女啊!”立即制止了这一愚蠢举动,命数万民工返归。唐高宗称赞狄仁杰办事果断,说他“真是大丈夫也”。

狄公施德政

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其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执政。第二年,武则天把中宗废为庐陵王,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垂拱二年(686),狄仁杰调任宁州刺史,宁州在甘肃境内,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杂居地区,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狄仁杰到任后,体察民情,施政有方。因而使各民族和睦相处,深得民心。老百姓感其德,立碑记其政绩。不久,右台监察使郭翰巡视陇右各地,一路所到之处,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然而一到宁州,则面目一新,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纷纷称赞狄仁杰的德政。郭翰回到朝廷后,立即向朝廷推荐狄仁杰,请求重用。不久,狄仁杰被提升为掌握工程建设的东宫侍郎,充任江南巡抚使。

吴楚一带修建很多祠庙,祭祀很滥。狄仁杰对这种做法非常厌恶,他不惮非议,一举关闭和拆毁了一千七百多所祠庙,只保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在焚毁项羽祠时,他还写了一篇《檄告西楚霸王文》,文章大意是:崇高的名声不可假借谬误来取得,天下的帝王不能以力去争夺;顺应天命者才享有百姓拥戴的美名,背违时代者就不是明察物变的君主。

垂拱四年(688),狄仁杰转任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武则天当政之初,依靠李义府、许敬宗等贬杀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杀了许多唐宗室皇戚,并且幽禁自己的亲生儿子,重用武氏家族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这引起了李唐宗室的强烈不满。原先,嗣圣元年(684),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意图匡复唐室,他以拥立庐陵王为号召,人数曾发展到十余万,最后被武则天镇压下去。垂拱四年,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又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因力量悬殊很快就遭致失败。为了尽快恢复豫州的局面,武则天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武则天为惩治李贞余党,定罪六七百家,藉没五千口。狄仁杰为此密奏武则天,认为这些人仅仅是受牵累,并非存心要作乱。狄仁杰说服了武则天,宽赦了这些人,把他们流放到丰州。这些人深感狄仁杰的救命之思,在路过宁州时,跪拜在狄公的德政碑前,“设斋三日而后行”。到了丰州又亲手为狄仁杰立下德政碑。

当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辅。张光辅的军队在豫州,到处勒索钱财,滥杀无辜。狄仁杰非常恼怒,他亲自出面制止官军的不法行为。为此,张光辅怀恨在心,回到朝廷后上奏武则天,说狄仁杰傲慢不逊。武则天听信了谗言。不久狄仁杰被调往夏州做刺史,后来又降为洛州司马。

衔冤贬彭泽

公元690年,武则天实行“武周革命”,改唐为周,她抛开傀儡皇帝李旦,自己登上了皇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但也是一位唯才是举、任用贤能的女政治家。天授二年(691),她重新起用狄仁杰,任命他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在豫州实行善政,但也有人说你坏话,你是否想知道。狄仁杰回答说:“陛下,臣不愿知道。陛下以臣为过,臣愿改正。如臣无过,臣之幸也。”武则天大为赞赏,叹曰:“狄仁杰真有长者风范啊!”

狄仁杰当宰相后,常在武则天左右,他看到武则天经常要处理一些小事,甚且太学生告假回乡也由武则天亲自处理。长期这样必然分散她处理国家大政的精力。狄仁杰上疏说,君王应该牢牢掌握赦免和诛杀大权,其他的一些事应该由有司处理,自己不必过问。狄仁杰劝谏武则天独揽大权,强化皇帝的专制统治。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建议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