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14346800000060

第60章 人类历史上关于UFO的记录(1)

中国历史中关于UFO的记载

导言:飞碟或许早就光顾过我们古老的九州大陆。由于我们祖先对天文的认识有限,也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因此无法解释天空中出现的这些怪异现象。打开浩瀚的中国古书,你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录。任何一位坚决否定飞碟存在的人,面对着这些历史上的记录,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因为事实已证明:地球早就有飞碟光顾过!

中国古代天文史料是全世界最多的,而天文成就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的祖先对天上的日、月、星现象相当了解。因此本文列举的全是以“无法用当代天文科学认知来判断”的内容,绝非牵强附会。这是首先要交代的重要观念。

《古今图书集成卷十九日异部》:公元前1914年“夏帝八年,十日并出”,《竹书纪年》也同样记载“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1621年,《明通鉴》:“明熹宗天启元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数日并出,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说天上出现数个太阳,更妙的是“左右有珥”,告诉我们发光体的形状就像当今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出的UFO。

《资治通鉴》:“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正月辛未,有叁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此事件在《晋书愍帝本纪》中也有:“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叁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古今图书集成》也有:“正月,日陨地,又叁日并出。”公元317年,“西晋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庚子,叁日并照,虹蚬弥天,日有重晕,左右两耳。”《晋书本纪》也记有“五年正月庚子,叁日并出”。公元357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记有“晋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见叁日并出”,这里特别只提到秦地,可见这三个“太阳”高度不高,只出现在局部地区。

《天文占》曰“叁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天文志》也说“叁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亦如其故”,可见这是不常见的现象。

公元前1590年,《古今图书集成日异部》记有:“商帝辛四八年,二日并出”。

公元809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日异部》说“唐宪宗元和四年闰叁月,日旁有物如日”。

公元960年,《续通鉴》记有“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汤”。

公元1125年,《续通鉴》记有“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汤摩,久之乃隐”。《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也说“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晕,两日汤摩”。

公元1356年,《续通鉴》记有“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叁月,有两日相汤”。此事件又被详细记在《乐郊私语》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叁月,日晡时,天忽昏黄,若有霾雾,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见两日交而复开,开而后合。”

公元1594年,《四川通志》曰:“万历廿二年春正月,綦江见日下复有一日,相汤数日乃止。”

公元139年,《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记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此事件在《丹铅总录》中特地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资治通鉴》又记有低空的不明光体,公元318年,“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叁丈”。《晋书天文志》也记有“日夜出高叁丈,中有青赤珥”。

公元168年,《后汉书五行志》:“后汉灵帝建宁元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馀,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这个红色无光物体,高度更低了,才记载它有影子。

公元520年,《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见东方,光烂如火。”

公元1651年,《海盐县志》记有“清顺治十年闰六月廿四日,夜叁更,红日出东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灭不见”。

公元322年,《晋书天文志》记有“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搏击”。

公元1231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叁》:“宋理宗绍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八年,叁月,日失色,有气如日,相凌。”此事在《金天文志》也有:“叁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汤至没。”

公元1566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叁》:“明世宗嘉靖四五年,日斗。”《湖广通志》中也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八月,华容县西,忽天开日斗。”

《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和《唐书天文志》均有:“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有叁月并见。”

公元前32年,《资治通鉴》记有“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和《汉书五行志》也记有“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

公元548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梁武帝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

公元1449年,《明通鉴》记有“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辛未日,月昼见,与日并明”,这个月亮和太阳一般的明亮,应该是发光体了。

公元1572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六月异部》记有“明穆宗隆庆六年月昼见”。《湖广通志》也记有此事,但更详细:“隆庆六年五月,通山月光昼见,月下有二星随之。”

公元157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记有“东汉桓帝永寿叁年十二月壬戍,月蚀,非其月”。另一次发生在公元165年,《廿五史天文志》及《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均记有“东汉桓帝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这说明不是真的月亮。

公元1116年,《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记有“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次年《续通鉴》又记有“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公元1350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叁日复还。”可以看出这些“如月”的星不会是自然的星。

公元1166年,《夷坚志甲卷十九》:“宋孝宗干道二年,赵清宪赐笫在京师府司巷……以暑月不寐,启户纳凉,见月满中庭如昼,方叹曰:‘大好月色。’俄廷下渐暗,月痕稍稍缩小,斯须光灭,仰视星斗粲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晓为何物光也。”此段描述在晦日(月底)时是不应该有月亮的,却看到月光如昼,可见应是不明物体。

唐朝人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卷一第三八则记有大约发生在公元823年前后的UFO事件,指唐穆宗“长庆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见林中光属天,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此事在《学津》、《津逮》、《稗海》各书中也都记载,工部员外郎这位政府高官都在说,可见是一件确实的事。文中重点是用“金背虾蟆”来形容此物的形状,的确和飞碟一样,而且放出的光芒能照天,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强光的UFO。

唐朝的《洞天集》也另有一则:“唐僖宗广明一年(880年),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馀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馀,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严遵名君平,汉时成都人,是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槎”就是船的意思,指当时有一个长五十余尺的“仙船”,很坚硬,发出机械式的声音,经常飞来飞去,后来就飞走了。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0年)十一月三日,名诗人苏东坡被调离京师,任命为杭州通判,在上任途中,来到江苏镇江畅游金山寺,当晚老僧请苏东坡留宿,以便次日观日出奇景,晚上就在江边吟诗,没想到看到了异象,苏东坡便将当时情形写成诗,题为《游金山寺》:“……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朝人庞元英所撰的《文昌杂录》记有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秘书少监孙莘老遇到的UFO事件,“庄居在高邮新开湖边,一夕阴晦,庄客报湖中珠见,与数人同行小草径中,至水际,见微有光彩,俄而明如月,阴雾中人面相睹。忽见蚌蛤如芦席大,一壳浮水上,一壳如帆状,其疾如风。舟子飞小艇竞逐之,终不可及,既远乃没。”

宋朝人洪迈所撰的《夷坚志》壬卷第叁有一篇“夜见光景”,描写1195年左右,宋宁宗庆元初年间,“临川刘彦立兄弟二人,一夕,屋后松树上圆光如日,高去地二丈馀,即之则晦……一个日头忽起,从前山高出三丈,所照草木皆可辨,只比色间色赤耳……如日夜出,色炎如火,附于地,犬吠逐之,光际地避隐。”明朝国师刘伯温在1360年前后的一个七月十五日夜,曾见过UFO,写了一首《月蚀诗》来纪念:“……招摇指坤月坚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联,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鸣声未卒……”这是一个从海中升起的形状如盘的“大月”,完全符合飞碟现象。

1880年,清光绪六年五月八日,湖北省《松滋县志》记载: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晨起,信步往屋后山林,见丛薄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扑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昧,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梦初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咋曰:“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地,去尔处千馀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为何物吁,异哉。另外,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清代画家吴友如的画作《赤焰腾空》,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篇详细生动的UFO目击报告。《赤焰腾空》的画面上绘有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桥头,仰望空中一团火球。吴友如在画面上方落款写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登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火球掠过南京城的具体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等,吴友如在题记中都做了记载。《赤焰腾空》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关于UFO的图画之一,为今天研究飞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不可思议的远古UFO遗迹

导言:不可思议的现象很多,人类在不可思议中知道了越来越多的远古遗留问题,可是真正认识它们却还要假以时日。14亿年前的脚印

一些飞碟专家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回忆一下各个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神话,就可以看到,在遥远的过去,天外来客就已在地球上留下古老而神秘的印迹。许多地方的民族世世代代信奉和传颂着那些来自遥远星球上的“上帝”。在许多古老的和近代的绘画艺术中,都有对飞行器及其乘员的详细描述。这些难道是脱离现实的幻想作品吗?其对现象的反映已被许多现代科学所证实。很难让人们相信,基督教以前的人能臆想和杜撰出这些跨越诸多个世纪的高科技产物来。

印度的梵文研究者在古代手稿中发现对宇宙飞行、火箭发射、航天发射场和核战争的描述。这些手稿用相当精确的技术术语描述出空气动力学外形、飞行时代、火箭升空的细节,甚至细致到火箭推进剂。

居住在马里当地的一些非洲部族所崇拜的是一颗被他们称做“波托罗”的看不见的神秘星球。当地的一些巫医认证,他们的“上帝”叫“诺莫”,他来自天上,在他返回自己的星球之前向巫医们详细讲述了关于他的祖籍星球——天狼星(大犬座A星)的情况。这些“上帝”的崇拜者们在举行他们的纪念仪式时,还准确地重述了天狼星系统复杂的运行轨道。此外,他们还知道天狼星B卫星的公转周期是50年,还知道一颗较小的伴星质量比主星质量更大。在他们的绘画中出现了天狼星A,它不在系统的中心位置,而是处在椭圆轨道的焦点。可见,这些深奥的天文知识不应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民族所应掌握的,大概是远古时代的宇航员所传授的,不然他们怎么可能知道的这样详尽。要知道,拥有密度达到极限值的一颗“白矮星”的大犬座中的天狼星B是1861年借助光学望远镜被天文学家们发现的,我们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