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340100000042

第42章 儿科病良方(6)

22.【组成】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制配】将上述材料研细末备用。每次用1~2克以适量清水调匀后敷于患儿肚脐中,再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天换药1次。

【主治】小儿腹泻。

23.【组成】当归5克,生姜10克,羊肉30克。

【制配】将当归、生姜、羊肉均放入砂锅内,加500毫升水煎煮,以羊肉熟烂为度。吃肉喝汤,每日1剂。

【主治】小儿腹泻。

24.【组成】炮姜、肉桂、丁香各适量。

【制配】将炮姜、肉桂、丁香共研细末。用时取适量药粉置于脐眼,用纱布及橡皮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婴幼儿腹泻,大便稀溏如水样。

25.【组成】干姜、车前子各10克,肉蔻20克,木香6克。

【制配】将上述材料入锅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趁热暖敷肚脐处,外用热水袋暖之。

【主治】寒湿型腹泻。

26.【组成】焦山坡、炮姜炭各0.3克。

【制配】将焦山坡、炮姜炭共研细末。用水冲服。3个月以下婴儿每次服1/2剂,3个月至3岁每次服1剂,3岁以上每次服2剂,每日3次,疗程5~7天。

【主治】小儿腹泻。

27.【组成】炒薏米仁500克,炒芡实、炒粳米各250克,干姜10克,糖或盐适量。

【制配】将炒薏米仁、炒芡实、炒粳米、干姜混合后研末备用。每天服3次,每次取30~60克,加水调成糊状煮熟,加少许糖或盐调味服用。

【主治】小儿腹泻。

28.【组成】白芷、干姜、蜂蜜各适量。

【制配】将白芷、干姜共研末,用适量蜂蜜调和为膏。贴脐上。

【主治】小儿寒湿腹泻。

29.【组成】硫磺9克,母丁香3克,麝香0.3克,独蒜头2~3头,朱砂适量。

【制配】将硫磺、母丁香、麝香同研为细末,加入捣烂的独蒜头,做成如黄豆大的药丸,以细筛过的朱砂为药衣。将药丸填入患儿脐孔中,再用胶布贴紧。每天换药1次,病愈方可停药。

【主治】小儿水泻、红、白痢。

30.【组成】大蒜7瓣,西瓜1个。

【制配】将西瓜的顶部开一个孔,把大蒜放进去,然后用原西瓜盖好纸包泥封,用木炭火烤干,取出大蒜研末。开水冲服。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31.【组成】绿茶、干姜丝各3克。

【制配】将绿茶、干姜丝放在瓷杯中,以150毫升滚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服完可再冲1次,继续饮用。

【主治】小儿腹泻。

32.【组成】云南绿茶1克。

【制配】将绿茶研为极细粉。每天用1克,分3次温开水或乳汁调服。连服1~4天为1疗程。

【主治】单纯性婴幼儿腹泻。

33.【组成】炒车前子、炒米仁各9克,红茶0.5~1克,葡萄或白糖适量。

【制配】一法:将炒车前子、炒米仁、红茶共研细末,以白开水调服。二法:将炒车前子、炒米仁加一汤碗水,煎至半碗汁,去渣滤汁,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作调味即可。

【主治】小儿腹泄、水泻。

34.【组成】生姜、陈茶叶各10克。

【制配】生姜捣烂,同陈茶叶水煎。饮服。

【主治】婴儿腹泻。

35.【组成】炒麦芽30克,茶叶(炒焦)8克。

【制配】将炒麦芽、茶叶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饮。

【主治】小儿腹泻,粪便稀溏,杂有残渣和乳块,气味酸臭如败卵,嗳气,纳呆。

36.【组成】鲜苹果1个(约90~120克重,小的可用两个)。

【制配】将锅内加水三碗,放入苹果煎煮成两碗,以汁浓为佳。不限时代茶饮之。

【主治】小儿水泻。

37.【组成】石榴皮、五倍子、肉桂各12克,醋适量。

【制配】将石榴皮、五倍子、肉桂共捣为细末,用醋调匀。填脐中,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主治】小儿腹泻。

38.【组成】生巴豆、生半夏、白胡椒各等份,醋适量。

【制配】将生巴豆、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制成如绿豆大的饼。放入小儿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主治】小儿腹泻。

注意事项:

1.由感染引起腹泻的患儿要进行隔离。

2.讲究饮食卫生,婴儿食具要消毒,不吃存放过久的食物。

3.注意婴幼儿腹部保暖,以免受凉。

4.提倡母乳喂养,科学喂养,辅食增添要合理,防止暴饮暴食。

5.腹泻早期不可用止泻药,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方可考虑使用止泻药。

6.腹泻伴发热或四肢发凉,大便有脓血时,不能用止泻药,应速去医院诊治。

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面黄肌瘦,气血不足,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腹部凹陷,饮食异常等特征。皆因脾胃虚损,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所致。

1.【组成】胡萝卜、葱白、红糖各适量。

【制配】将胡萝卜、葱白捣烂加红糖水煎。趁热服,一日数次。

【主治】婴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2.【组成】皮硝9克,红枣(去核)7枚,葱白(连根须)7根,苦杏仁、生栀子各7个,酒糟30克,白麦面粉10克。

【制配】将上述材料混合一同捣烂如膏状,将药膏分为2份,分别摊于2块纱布中间。1块贴在小儿脐窝上,另1块贴在命门穴上,以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主治】小儿疳积。

3.【组成】杏仁7个,连须葱头3个,阿魏9克,蜈蚣1条。

【制配】将杏仁、葱头、阿魏、蜈蚣捣烂如泥。将药膏贴于脐孔部。

【主治】小儿疳积。

4.【组成】葱1根,生姜15克,茴香粉9克。

【制配】葱、姜一同捣烂,再加入茴香粉调匀,入锅中炒热(以皮肤能忍受为度)。用纱布包好,敷于小儿脐部神阴穴。每日1~2次,治愈为止。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5.【组成】生根仁30粒,杏仁9克,白胡椒6克,鸡蛋清1份,葱头7个,面粉1匙,丁香30粒。

【制配】将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用高粱酒、蛋清调匀,以茶叶为托。贴敷两足心。

【主治】小儿疳积。

6.【组成】疳积草(鲜)15克,生姜、葱白各30克,鸭蛋1个。

【制配】将疳积草、生姜、葱白捣烂,加入鸭蛋去黄留清搅匀。外敷脚心1夜,隔3天1次,一般5~7次痊愈。

【主治】各型小儿疳积。

7.【组成】丁香2粒,姜汁1茶匙,牛奶250毫升,白糖适量。

【制配】将丁香、姜汁、牛奶放于锅内同煮,然后去掉丁香,加入白糖调味。早晚加热后服用。

【主治】疳积瘦弱,食入即吐。

8.【组成】鸡蛋1个,葱白50克。

【制配】将生鸡蛋去壳,加入葱白,用布包好。右手握住,在胃部轻轻盘旋按摩,渐渐下移到腹部,至皮肤潮红为止。

【主治】小儿疳积。

9.【组成】二棱、莪术各90克,青皮45克,山楂肉、干姜各23克。

【制配】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制为如麻子大丸晒干。食后以姜汤送服,药量视患儿大小加减。

【主治】小儿疳积。

10.【组成】生姜15克。

【制配】将生姜捣烂取汁。取姜汁服下。

【主治】食积。

11.【组成】红糖少许,生姜、醋各适量。

【制配】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1昼夜(醋刚好浸过姜片即可)。然后取生姜3片,加入红糖,以沸水冲泡。温热时,当茶饮。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及厌食症。

12.【组成】蒜头1头,苍耳子15克。

【制配】将蒜头、苍耳子入锅加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13.【组成】槟榔12克,枳实、莱服子各10克,醋适量。

【制配】将槟榔、枳实、莱服子共研细末。调醋敷患处。

【主治】小儿疳积食滞引起的腹痛。

14.【组成】蟾蜍1只,鸡肝1具,朱砂0.1克,鲜荷叶l张,白糖、醋各少量。

【制配】将蟾蜍去内脏、剥皮,再将鸡肝划开后放入朱砂,一同放入蟾蜍腹内,用荷叶包好,将其焙干至焦香,立即将糖醋喷在表面,使其酥脆。分3次吃完。一般服6~14天。

【主治】小儿疳积。

15.【组成】米醋30毫升,猪胆1个。

【制配】将醋和猪胆入锅同煎熬成稀膏状。每次服10毫升,1日2次。

【主治】小儿食滞引起的胃痛。

16.【组成】白矾6克,面粉、醋各适量。

【制配】将白矾研末,加面粉调醋成糊状。敷涌泉穴。

【主治】小儿疳积。

注意事项:

1.患儿病久,身体都很衰弱,故应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以免影响食欲。

2.待患儿体重略增,再补充营养食物,使肠胃机能恢复正常。

小儿呕吐

呕吐是儿科常见病。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薄弱,形体发育和脏器机能均未臻完善。凡外感邪气,内伤乳食,大惊卒恐,脾胃蕴热或虚寒,胃阴不足,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之受纳,致胃气上逆者,均可引起呕吐。

1.【组成】大蒜1头。

【制配】水煎大蒜,少量多次服。

【主治】小儿胃寒呕吐。

2.【组成】姜汁适量。

【制配】将姜汁加少量开水冲服。

【主治】小儿胃寒呕吐。

3.【组成】木瓜3克,生姜4.5克。

【制配】将木瓜和生姜煎汤灌服。

【主治】小儿呕吐。

4.【组成】生姜5片。

【制配】生姜煎水,少量多次服。

【主治】小儿伤食呕吐。

5.【组成】生姜汁、牛乳各适量。

【制配】将姜汁、牛乳入锅共煎温服,每日2次。

【主治】小儿呕吐。

6.【组成】老生姜1块,丁香1粒。

【制配】姜挖1孔,放入丁香,用细火水煎服。

【主治】小儿呕吐。

7.【组成】生姜30克,橘皮30克。

【制配】将生姜去皮切细,橘皮去白焙干,同炒黄研细末,用水泡成糊,制成如麻子大丸。1~2周岁每次服7丸,大儿则增量,橘皮汤送服。

【主治】小儿呕吐,乳食不进。

8.【组成】生姜1块,盐、米汤各适量。

【制配】将生姜切成薄片勿折断,层层加盐,用线扎紧,再以几层纸包好,水浸湿,慢火煨熟,去线纸捣烂,早晨用米汤冲服。

【主治】小儿呕吐,乳食不进。

9.【组成】生姜100克,鲜橘皮、米饭各50克。

【制配】将生姜、橘皮捣碎,加入米饭共调泥状敷脐,纱布胶布固定,压热水袋加温,待呕吐止再敷药巩固疗效。

【主治】小儿呕吐。

10.【组成】生姜10克,精盐2克,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盐适量。

【制配】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小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小米,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入盐调味食用。

【主治】暑热小儿呕吐。

11.【组成】生姜、醋、红糖各适量。

【制配】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饮。

【主治】小儿呕吐。

12.【组成】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制配】先煎高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主治】胃寒所致小儿呕吐。

13.【组成】生姜15克,竹茹、芦根各30克。

【制配】将生姜、竹茹、芦根入锅水煎,取汁,代茶饮。

【主治】胃热嗝逆小儿呕吐。

14.【组成】生姜10克,鲜土豆10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

【制配】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下,每日1次。

【主治】小儿呕吐。

15.【组成】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15克,精盐、白糖、芝麻、香油各10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核桃2个,菜油500克(实耗25克),奶汤、料酒各适量。

【制配】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入姜、葱、羊肉焯透起锅凉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入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入,放入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佐餐食。

【主治】脾胃虚寒小儿呕吐。

16.【组成】生姜1整块,甘草面适量。

【制配】将生姜切去1片,把中间挖空放入甘草,再把原切片盖好,用湿纸包严,放火炉下烤干。去姜服甘草面。

【主治】小儿呕吐。

17.【组成】生姜1.5克,吴茱萸0.9克,黄连2.1克。

【制配】将生姜、吴茱萸、黄连入锅水煎。每日服3次。

【主治】小儿呕吐。

注意事项:

1.患儿应少吃多餐,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防止外感风寒,注意腹部保暖。

3.讲究饮食卫生,小儿食具要消毒,不吃存放过久的食物。

4.注意调理小儿脾胃,平时可常食一些健脾胃的药物。

小儿遗尿症

遗尿,俗称尿床,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小儿在3岁以内由于脑功能发育不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儿童也常因紧张疲劳等因素,偶尔遗尿,均属于病态。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经常尿床,轻者数夜1次,重者1夜数次,就可能是疾病状态的遗尿,父母则应给予关注。本病多见于小儿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先天性脑脊膜膨出、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脊髓炎症、泌尿系统感染及尿道受蛲虫刺激等。生理性遗尿则不需药物治疗。如是疾病引起的遗尿应从治疗原发病着手。

1.【组成】葱白7~8根,硫磺50克。

【制配】将葱白、硫磺和在一起共捣出汁,睡前敷于肚脐上,连用2夜。

【主治】小儿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