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熏洗方
【组成】白芷12克,五倍子30克,木瓜18克,川椒12克,生白矾9克,槐蘑30克,马齿苋60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
【功效】祛湿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痔疮初起肿痛或津水流血。
【来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验方。
枯痔液
【组成】雄黄4.5克,赭石9克,血竭9克,轻粉0.3克,红粉0.3克,黄连4.5克,朱砂3克,冰片3克,枯矾21克。
【用法】上方分别研末,先将黄连、血竭、雄黄、赭石放入干净砂锅内,加水6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时,用4层纱布过滤;再将剩下的药渣放回砂锅并放入红粉、轻粉、朱砂,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时过滤;次将砂锅洗净,把2次滤液放入,烧开后加入枯矾不断搅拌,药液由涂红变为淡黄时离火,稍冷后放入冰片搅拌,稍加热后,加盖,冷却后过滤,最后抽滤、灭菌、消毒,分装瓶内即成。用时先对痔及附近部位常规消毒。痔疮表面黏膜完整者,可直接注射在痔核中央,但应离开齿状线,以最高点进针,针与痔表面成45度进针,注射量0.3~0.07毫升,每个痔核注射一针,若痔核表面黏膜糜烂兼有出血者,可用点状注射法,药量视情况掌握在0.1~0.3毫升之间,每星期注射1次。
【功效】去腐生新,活淤枯痔。
【主治】各类痔疮。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名中医郭继禹验方。
榆槐肠连丸
【组成】黄连37.5克,黄芩225克,槐角150克,炒槐米112.5克,地榆炭112.5克,生地112.5克,当归75克,荆芥75克,阿胶75克,猪大肠80克。
【用法】将猪大肠煮烂,余药共研细末,诸药混合加炼白蜜为丸。
【功效】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主治】肠热便血,脏毒下血,肛门水肿,灼热坠痛者。
【来源】全国著名肛肠病专家丁泽民验方。
消痔汤
【组成】五齿苋30克,大枣30枚,地榆30克,槐角20克,当归20克,党参30克,元肉20克。
【用法】煎时以猪前肘肉为料(以猪头肉为最好),切成碎片,煎成肉汤,再以肉汤加白糖20克,煎上药,每日1剂,每剂服3次,服药后可再吃猪肉。
【主治】痔疮。
【来源】甘肃名老中医刘东汉验方。
瘿病
瘿是发生在颈部结喉处的疾病,因其如缨络之状而名之。它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气瘿),甲状瘤或囊肿(肉瘿),甲状腺癌(石瘿)等甲状腺疾患。
治瘿方
【组成】银柴胡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12克,陈皮12克,川贝10克,当归12克,半夏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化痰解郁,软坚散结。
【主治】瘿病属痰气郁结者。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郭士魁教授验方。
养阴化痰消瘤汤
【组成】白芍15克,玄参9克,夏枯草30克,海浮石30克,制香附12克,白芥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养阴疏气化痰。
【主治】甲状腺腺瘤及囊肿。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研究员验方。
散结消瘿汤
【组成】牡蛎粉24克,夏枯草6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昆布、天葵子、海藻各15克,黄药子、炒橘核、浙贝母、银柴胡、野菊花、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瘿瘤。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消瘿汤
【组成】昆布12克,海藻12克,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生地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以华南胡椒全植株2份、野菊花1份,同捣烂后加少许食盐捣匀,按瘤体大小取适量,隔水蒸热,待温度适中时敷患处。
【功效】行气散淤,软坚散结。
【主治】甲状腺瘤(瘿瘤),乳痈等。共治疗百余例,效果显著。
【来源】广东省封开县名老中医李穆堂验方。
瘰疬
本病多生于颈项,甚至连及胸,常结块成串,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气郁、虚劳所致。相当于西医学所称之颈部淋巴结核。
紫色溃疡膏
【组成】轻粉9克,红粉9克,琥珀9克,血竭9克,乳香45克,青黛9克,黄连30克,蜂蜡90克,麻油500克,煅珍珠面0.3克。
【用法】上药前8味研细面,将麻油置于火上见数开后,加入蜂蜡搅匀,离火冷却再加药粉搅匀成膏,直接涂抹在疮面部位。
【功效】化腐生肌,煨脓长肉。
【主治】淋巴腺结核,下肢溃疡,女阴溃疡。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瘰疬方
【组成】炒橘核(打)、天葵、煨莪术、浙贝母、炒枳实、法半夏各10克,海藻昆布各15克,紫花地丁、牡蛎粉、蒲公英各30克,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60克。
【用法】水煎1剂,2日分6次服,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散结,化痰软坚,清热解毒。
【主治】螺疬。无论已溃、未溃均可服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活血化坚汤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银花、天花粉、桔梗、陈皮、厚朴、防风各9克,皂角刺、贝母、僵蚕、灵脂、乳香、白芷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坚。
【主治】一切瘰疬及瘿瘤痰核初起未溃者。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验方。
加味消瘰丸
【组成】玄参、牡蛎、浙贝、白芥子、淡海藻、淡昆布、木香、郁金、夏枯草、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主治】颈淋巴结核不红肿者。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教授验方。
乳痈
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也可发生于妊娠期。初起乳房肿痛,可有结块,或伴有寒热、头痛、呕恶等症,继则局部皮肤红、酿脓、破溃。若久不收敛,可形成窦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
平疡止痛膏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乳香、没药各25克,桃仁90克,大黄100克,白芷、黄药子、黄柏各75克,蜈蚣、全蝎各20克,山柰180克,樟脑500克。
【功效】乳痈。
【主治】山柰、乳香、没药、樟脑研细后用适量95%酒精拌成糊,生川、草乌、白芷、桃仁、大黄、黄柏、黄药子用植物油2000毫升,炸至白芷焦黄,再加入全蝎、蜈蚣,继续炸至白芷焦黑过滤后取黄丹700~750克,放入油中,炼至滴水成珠,冷却到20℃左右,将上述酒精药糊加入,搅匀分摊牛皮纸上,密封备用。用时外贴患处2日换药1次,化脓后禁用。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熊魁悟教授验方。
橘叶汤
【组成】细苏梗9克,淡黄芩5克,焦山栀9克,银花12克,橘叶12克,蒲公英30克,青皮6克,生石膏12克,代代花7朵。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疏气。
【主治】妊娠期乳腺炎。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凌云鹏验方。
消乳痈汤
【组成】皂角刺60~120克,当归、赤芍、白芍各10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软坚散结,理气活血。
【主治】乳痈之炎性肿块。
【来源】名老中医胡慧明教授验方。
乳痈汤
【组成】银花、生芪各18克,连翘15克,赤芍、归尾、红花、皂刺、白芷、桔梗、漏芦、通草各9克,炒山甲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托脓。
【主治】乳痈脓肿期。
【来源】北京中医院房芝萱教授验方。
和乳汤
【组成】当归、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贝母各9克,穿山甲、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乳痈初起,恶寒作热。
【来源】河南名中医李在明验方。
乳癖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之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消淤散结汤
【组成】鹿角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香橼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诸药收入容器内,加水浸泡1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约100毫升为宜。煎2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2次服之。
【功效】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
【来源】黑龙江著名老中医陈景河主任医师验方。
活血逐淤汤
【组成】丹参15~30克,乌药6~12克,白僵蚕6~12克,三棱9~15克,白芥子9~15克,厚朴6~12克,橘红9~15克,土贝母9~15克,沉香1.5~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活血逐淤,软坚内消。
【主治】腹部包块,乳房纤维瘤,体表小肿物或寒性脓肿关节肿胀(鹤膝风)等。
【来源】北京中医院赵炳南教授验方。
乳癖汤
【组成】仙灵脾9克,肉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验方。
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服1个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增至24片。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淤。
【主治】乳腺增生病。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名老中医杜玉堂副主任医师。
乳核消
【组成】旋覆花(布包)、炒橘核、炒枳实、天葵子、赤芍、法半夏、浙贝母、制香附、青皮各10克,夏枯草60克,牡蛎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
【用法】水煎1小时半,分3次温服,每日1剂,2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0天。
【功效】疏肝行气,软坚散结。
【主治】乳房痰核。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梦侬验方。
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胆囊所引起的急、慢性炎症,临床多以胁腹绞痛为主要特征。为常见急腹症之一。中医学无此病名,多参照“胁痛”、“腹痛”、“黄疸”等病进行辨证治疗。
加减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9克,枳壳9克,大黄9克(后下),茵陈30克,郁金9克,金钱草60克,蒲公英30克,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疏肝利胆。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等疾患。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印会河验方。
柔肝煎
【组成】生地、首乌、枸杞子、茵陈、虎杖、生大黄、生山楂、鸡内金、玫瑰花、佛手、绿萼梅各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阴不足型)。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验方。
金钱开郁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魏长春主任医师验方。
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固醇或胆红素在胆系所致结石的疾病,以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典型的三联症为特点,可有呕恶、便秘等症。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等病的讨论范畴。
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草)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以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之胆石症、胆囊炎、急性黄疸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李培生验方。
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枳实各9克,虎杖、郁金各15克,制大黄9克,大叶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利胆排石。
【主治】胁痛(胆石症)。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验方。
茵陈排石汤
【组成】茵陈30克,生山栀10克,生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15克,蒲公英15克,广木香9克,枳实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陈树森教授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