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339600000022

第22章 明代名医(著)方(1)

楼英方

方一王瓜散

【组成】王瓜根、桂心各30克,白石脂、菟丝子(酒浸)、牡蛎(盐泥烧赤,候冷,去泥)各60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6克,大麦粥下,日3次服,饭前服。

【功效】滋肾固涩。

【主治】肾虚,小便自利如泔色。

【来源】《医学纲目》。

方二磨积丸

【组成】胡椒150粒,木香7.5克,全蝎10枚(去毒)。

【用法】上药研为末和丸,如绿豆大。每服15丸,陈皮汤送服。

【主治】息积。

【来源】《医学纲目》。

方三益血丹

【组成】当归(酒浸,焙)、熟地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3丸,细嚼,以酒调服。

【功效】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燥,久虚亡血。

【来源】《医学纲目》。

方四镇心丹

【组成】朱砂(研末)、煅白矾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丸如鸡头大。每服1丸,煎人参汤饭后服。

【功效】镇惊安神。

【主治】惊悸自汗,心烦短气,喜怒悲恶,皆不自知,精魂失魄,及男子遗泄,女子带下。

【来源】《医学纲目》。

方五五补丸

【组成】熟地、人参、牛膝(酒浸,芦,焙干)、白茯苓、地骨皮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温酒空腹服。

【功效】行气利水。

【主治】水便不通。

【来源】《医学纲目》。

方六樗皮丸

【组成】芍药15克,良姜9克(烧灰),黄柏6克(炒成灰),椿根皮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制丸。每服3丸。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赤白带下有湿热者。

【来源】《医学纲目》。

方七卷荷散

【组成】初出卷荷、红花各60克,蒲黄(纸炒)、牡丹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空心温酒或童便调服。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产后血上冲心,血刺血晕,腹疼恶露不决。

【来源】《医学纲目》。

方八香灵丸

【组成】辰砂(另研)、丁香各1.8克,五灵脂3克。

【用法】上药丁香、五灵脂先研末,后入辰砂,再研匀。用狗或猪胆糊丸,如鸡头大。每服1丸,生姜陈皮汤调服。

【主治】产后呕吐不止。

【来源】《医学纲目》。

朱方

方一石苇散

【组成】石苇6克,木通4.5克,车前子9克,瞿麦6克,滑石9克,榆白皮6克,甘草3克,冬葵子6克,赤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石淋。症见小腹隐痛,茎中痛,溜出砂石等,并治诸淋。

【来源】《普济方》。

方二仓廪散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柴胡、枳壳、陈仓米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罗匀,加姜、薄荷煎汤热服。

【功效】疏散风邪,和胃止呕。

【主治】噤口痢,毒气冲心,有热作呕。

【来源】《普济方》。

方三椒面粥

【组成】蜀椒3~5克,白面粉60~90克,生姜3片。

【用法】将蜀椒研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和匀,调入水中煮粥,后加生姜稍煮即可。禁忌:一切热性病患者均不可选用。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

【主治】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涌下食。

【来源】《普济方》。

方四拔粥

【组成】薤白10~15克(鲜者30~60克),葱白2茎,白面粉60~90克(或粳米30~60克)。

【用法】煮粥任意食。禁忌:发热病人,不宜选用。宽胸止痛,行气止痛。

【主治】急慢性痢疾,肠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和辅助治疗。

【来源】《普济方》。

董宿方

方一六神散

【组成】川芎、防风、甘草、羌活各30克,荆芥穗、紫苏各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米汤调服,不拘时服。

【功效】祛风定眩。

【主治】风眩烦闷,头目运转不止。

【来源】《奇效良方·卷三》。

方二芎散

【组成】芎、亦茯苓、枳壳(麸炒)各1.8克,羚羊角屑、独活、防风、白术、黄芩、杏仁(炒黄)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8克,水60毫升,入生姜0.3克,煎至35毫升,去渣,不拘时温服。

【功效】健脾渗湿,熄风潜阳。

【主治】风头眩。发则心腹满急,眼晕欲倒。

【来源】《奇效良方》。

痿症

方一金刚丸

【组成】萆薢、杜仲、苁蓉(酒浸)、菟丝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猪腰子,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心用温酒送下。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服此益精。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健步丸

【组成】酒防己30克,防风、泽泻各9克,川乌(炮)、苦参各3克,肉桂、滑石(炒)、栝楼根、柴胡、羌活、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克,空心食前送下。

【功效】祛风除湿,壮筋骨。

【主治】膝中无力,屈伸不得,腰背腿沉重,行步艰难。

【来源】《奇效良方》。

泄泻痢疾

方一神效鸡清丸

【组成】木香120克,黄连180克,肉豆蔻7个(大者生用)。

【用法】上药先研为细末,取鸡蛋清和作饼子,于慢火上炙,令黄红,干后再研为末,用面糊为末,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米汤调服。

【功效】调气清热,利湿止痢。

【主治】一切泻痢。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不二散

【组成】罂粟壳、青皮(去穰、焙干)、陈皮(去穰、焙干)各100克,当归甘草(炙)、干葛各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8克,水60毫升,煎40毫升,去渣,通口服。

【主治】诸般泻痢神效。

【来源】《奇效良方》。

方三百粒丸

【组成】红椒、胡椒、附子(炮)、丁香、干姜(炮)、麦蘖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酸醋煮大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食前用米饮送服。

【功效】温阳散寒,涩肠止泻。

【主治】远近泄泻,大肠滑,神效。

【来源】《奇效良方》。

耳聋

方一天雄鸡蛋方

【组成】天雄0.3克,附子1枚,鸡蛋1枚。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将鸡蛋开一孔,取去黄,药纳入鸡蛋,封合其头,还令母鸡抱窝,待小鸡卵出的日子,其药乃成。取出以绵塞耳内,取瘥为度。

【主治】耳聋30年不闻者。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大蒜方

【组成】大蒜1瓣,巴豆1粒。

【用法】以大蒜一头开一坑子。以巴豆去皮,慢火炮之报热,入蒜内。以新绵裹定,塞耳中,不过三四次显效。

【主治】耳聋久不效者。

【来源】《奇效良方》。

口疮

方一黄连散

【组成】黄连、朴硝、白矾各15克,薄荷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头挂2个月取下。用时将药细研,入于口疮上,去其涎即愈。

【主治】口疮。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冰柏丸

【组成】龙脑、黄柏(白干)硼砂、薄叶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研匀,蜜和丸,如龙眼大。每服1丸,津液化服。

【主治】口疮。

【来源】《奇效良方》。

口舌生疮

方一黄柏丸

【组成】黄柏(研末)30克,蟾酥、黄丹各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端午日午时,用蒸饼和丸,如绿豆大,绵裹1丸,夜后含,有涎即吐出。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口舌生疮、肿痛。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加味龙石散

【组成】寒水石120克,朱砂6克,马牙硝3克,龙脑7.5克,铅白霜、硼砂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少许搽患处,吐津,误咽不妨。

【主治】口舌生疮,时时血出,咽嗌肿塞,疼痛烦闷。

【来源】《奇效良方》。

牙痛

方一扫痛牙

【组成】川乌(炮)15克,鹤虱30克,良姜30克(以青盐15克炒)。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风牙痛,刀上烧盐,同前药擦,蛀牙痛,白梅肉同前药丸塞之。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风蛀牙痛,引太阳穴痛。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雄黄膏

【组成】雄黄6克,乳香、没药各3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熔黄蜡和丸,安在虫蛀牙孔中。

【功效】行气活血止疼。

【主治】虫牙疼。

【来源】《奇效良方》。

方三蛀牙散

【组成】枯白矾、滴乳香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熔蜡和成膏丸子,如粟米大。每服1丸,塞于蛀牙孔中,即止。

【主治】风蛀牙疼。

【来源】《奇效良方》。

方四九宝散

【组成】胆矾、细辛各4.5克,青盐、荜拨、川芎、砂仁、滑石、五倍子各3克,麝香少许。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与好茶对半研匀,早、晚擦牙。

【主治】牙疼。

【来源】《奇效良方》。

痔疮

方一黑丸子

【组成】百草霜、白姜各30克,木馒头60克,乌梅、败棕、柏叶、乳发各38克,桂心9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研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用米汤送服。

【功效】收敛止血、消痔。

【主治】久年痔漏下血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秦艽羌活汤

【组成】秦艽、羌活、黄芪各4.5克,麻黄、防风、升麻、柴胡、甘草(炙)各3克,藁本、细辛、红花各1.5克。

【用法】上药作1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空腹服。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

【主治】痔疮成块,下垂疙瘩,其痒难忍。

【来源】《奇效良方》。

鼻科病

方一吹鼻散

【组成】龙脑1.5克,马牙硝3克,瓜蒂14枚。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每次用一豆大,吹入鼻中。

【主治】鼻干无涕。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川椒散

【组成】川椒、诃子、辣桂、川白姜、川芎、细辛、白术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温酒调服。

【主治】鼻流涕。

【来源】《奇效良方》。

方三白芷丸

【组成】白芷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葱白捣烂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不拘时茶汤送服。

【功效】通窍止涕。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

【来源】《奇效良方》。

方四通顶散

【组成】胡黄连、滑石各0.3克,瓜蒂7枚,麝香3克,蟾酥1.5克。

【用法】上药研匀,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即瘥。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

【来源】《奇效良方》。

小儿诸疾

方一海桐皮散

【组成】海桐皮、当归、牡丹皮、熟地黄、牛膝各30克,山茱萸、补骨脂各1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6克,水50毫升,葱白6厘米,至25毫升。

【功效】祛风通络,滋补肝肾。

【主治】小儿脚挛不能伸举。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观音全蝎散

【组成】全蝎21个,天麻、防风、羌活各1.5克,川白芷、炙甘草、扁豆、黄芪各9克,砂仁、赤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同研为末。每用3克,以冬瓜仁煎,不拘时调服。

【功效】健脾和中,祛风化痰镇惊。

【主治】小儿外感风塞,内伤脾胃,致吐泻不止,遂成慢惊等症。

【来源】《奇效良方》。

方三吉州醒脾散

【组成】人参、白术、木香、白茯苓、白附子、天麻、全蝎、僵蚕各适量。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6克,水50毫升,生姜3片,煎至25毫升。

【功效】健脾化痰,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慢惊,神错目慢,多睡有痰。

【来源】《奇效良方》。

方四天竺黄散

【组成】天竺黄、川郁金、山栀子、白僵蚕、蝉壳、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1岁1.5克,白开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功效】清热化痰镇风热。

【主治】治小儿惊风热。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五助胃膏

【组成】人参、炒白术、白茯苓、炙甘草、丁香各1.5克,砂仁40个,木香9克,白豆蔻40个,干山药30克,肉豆蔻4个。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用1丸,用米饮汤磨化,食前服。

【功效】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小儿胃寒吐泻、乳食不化、不思乳食、脾胃虚弱。

【来源】《奇效良方》。

方六泻黄饮子

【组成】白芷、升麻、枳壳、黄芩、防风、半夏、石斛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水500毫升,生姜3片,煎至250毫升。

【组成】疏风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风热蕴于脾经,唇燥干裂、口舌生疮。

【来源】《奇效良方》。

妇产科诸疾

方一诜诜丸

【组成】泽兰叶、白术各45克,肉桂、炮干姜各15克,白芍、石斛、当归、熟地黄、玄胡索、丹皮、川芎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温酒送服。

【主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或多损堕。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二芎乌散

【组成】大川芎、乌药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不拘时,用秤锤烧红淬酒调服。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产后头痛不止。

【来源】《奇效良方》。

方三葶苈散

【组成】葶苈子、茯苓、桑白皮、郁李仁各4.5克,白术12克。

【用法】上药作1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不拘时服,小便利愈。

【功效】泻肺利水消肿。

【主治】妊娠遍身肿。

【来源】《奇效良方》。

方四保安白术散

【组成】白术、黄芩(炒)各15克。

【用法】上药作1服,水1000毫升,生姜5片,红枣3枚,煎500毫升。不拘时服。

【主治】妊娠伤寒,头疼发热,此药安胎。

【来源】《奇效良方》。

方五旋覆花汤

【组成】旋覆花1.5克,厚朴、白术、枳壳、黄芩、茯苓各4.5克,半夏、芍药、生姜各3克。

【用法】上药作1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食前服。

【主治】胎漏下血及因事下血。

【来源】《奇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