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财务会计(第二版)
14337200000020

第20章 资产减值(1)

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本章的学习要求是:

1.掌握资产减值的概念及其范围。

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原则。

4.掌握商誉减值测试及其减值的处理。

按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将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减值的含义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形。本章所指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从传统会计学的观点,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但用于会计确认,有些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因而,在对资产进行会计定义时,应结合考虑资产的量化即资产的计量问题。正因为如此,在会计学家看来,资产减值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计量所产生的计量差异。当然,随着对会计目标的不断认识,会计学的着眼点已从单纯的“记录”转到了新兴的“计价”之上。对于资产的描述也转向了强调对“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视,因而这种对资产减值的理解显然是滞后的。会计学家如斯普瑞格(Sprague)、坎宁(Canning)、斯普路斯(Sprouse)、莫尼茨(Moonizt)等引入了经济学的思想,将资产减值的定义概括为资产账面价值与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估计的差额。虽然,这一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它概括了资产减值的本质,也符合财务报表有助于使用者做出决策的会计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预期资产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高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才会作出资产购置的决策。在有效市场下,供需双方的互动往往会导致商品的预期收益等于商品的生产支出,亦等于其市场价格,因而,资产购入时记录于财务报表中的资金即是对资产在其寿命期内经济利益的评价。在资产持有期间,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使资产真实价值的运行轨迹偏离了预期的估计,由此产生的价值偏离正是资产的减值。

二、资产减值的范围及其规范

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但是由于有关资产特性不同,其减值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因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不尽相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主要规范了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会计问题,具体包括以下资产的减值:①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②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③固定资产;④生产性生物资产;⑤无形资产;⑥商誉;⑦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至于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的减值分别适用相应的规范。

三、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可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

(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四、资产减值的测试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但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另外,对于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企业资产存在下列情况的,可以不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1)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远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事项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需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则中所列示的一种或者多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这些减值迹象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以不需因为上述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一、可收回金额定义

企业在估计可收回金额时,原则上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如果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

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二、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然后将所估计的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相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以及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计算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经过以下步骤:

第一步,计算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第二步,计算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第三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作为资产可收回金额。

一般而言,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是在下列情况下,可以有例外或者特殊考虑:

(1)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2)没有确凿证据或者理由表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显著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可以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视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企业持有待售的资产往往属于这种情况,即该资产在持有期间(处置之前)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能很少,其最终取得的未来现金流量往往就是资产的处置净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其可收回金额是适宜的,因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大会显著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3)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无法可靠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三、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者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收入。其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是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

企业在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应当分别是否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和活跃市场处理:

1.存在资产销售协议

对于存在资产销售协议的,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这是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在实务中,企业的资产往往都是内部持续使用的,取得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并不容易,为此,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2.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

对于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按照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但是如果难以获得资产在估计日的买方出价的,企业可以以资产最近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其前提是资产的交易日和估计日之间,有关经济、市场环境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资产活跃市场

对于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减去资产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在实务中,该金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如果企业按照上述要求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四、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主要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②资产的使用寿命;③折现率。其中,资产使用寿命的预计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等规定的使用寿命预计方法相同。以下重点阐述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预计方法。

(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为了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需要首先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为此,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并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建立在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之上。但是出于数据可靠性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考虑,建立在该预算或者预测基础上的预计现金流量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的期间。

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还包括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当以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进行估计。但是,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递增的增长率是合理的,可以以递增的增长率为基础进行估计。同时,所使用的增长率除了企业能够证明更高的增长率是合理的之外,不应当超过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或者该资产所处市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在恰当、合理的情况下,该增长率可以是零或者负数。

由于经济环境随时都在变化,资产的实际现金流量往往会与预计数有出入,而且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的假设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管理层在每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现金流量实际数出现差异的情况,以评判当期现金流量预计所依据的假设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应当确保当期现金流量预计所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