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财务会计(第二版)
14337200000010

第10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2)

3.折旧方法的选择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速度的不仅有时间,而且还有方法。按照固定资产损耗减少价值,分摊计入费用成本速度的方法,主要有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平均折旧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工作总量、产量总量等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加速折旧法是指每期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早期较多,逐年呈递减趋势,使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更快速度补偿的计算方法,包括年限总和法、双倍余额法等。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各期计提的折旧额相同,并随年限累计呈一条直线上升趋势,因而也称为直线法。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作为各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变折旧率;其变量是各期的实际工作量愈多,提取的折旧费数额就愈大,与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密切联系。

(3)年限总和法

年限总和法是指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年限总和的逐年递减分数,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合计年限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各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均以应提折旧额为基础,不发生变化;二是各年折旧率是变量,计提折旧额随各年折旧率的分子递减而递减。

(4)双倍余额法

双倍余额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各期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一是计算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的折旧率不变,固定资产折旧额随各年初账面的净值递减呈递减趋势;二是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率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直接按年限平均法的双倍确定。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所以,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方法比较简单,计算各期折旧额相同。工作量法弥补了各期固定资产使用不均衡,年限平均法有分摊折旧费不合理的局限性,直接将费用与损耗相联系,计算简便,但按项目计算工作量繁重复杂,因此适用生产经营业务单一的交通运输、矿业开采等特殊行业。加速折旧法更适应科技发展迅速所带来的风险影响,更能均衡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贯彻执行谨慎性和配比的要求。

4.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应监督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累计折旧”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抵减调整科目,贷方登记因固定资产按期计提的折旧而增加的累计折旧额,借方登记因固定资产盘亏、处置等原因冲减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导致的减少累计折旧额,余额在贷方反映实有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额累计数。

会计实务中,一般都是按月计提折旧。本月计提的折旧额是以上月所计提的折旧额为基础,加上月增加固定资产本月应计提的折旧额,减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加速折旧法按年计算折旧额是加速的,而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却是平均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日常核算,根据固定资产登记簿提供的资料,按车间、部门和固定资产类别,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5.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每季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购建完成投入使用后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固定资产的修理

修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固定资产长期使用中,由于各组成部分耐用、磨损程度不同,使用条件各异,再加上管理存在问题等,都可能造成某些零部件先损坏。若不及时修理或保养,则很难使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甚至带来严重危害。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一般不会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记入“管理费用”;企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记入“销售费用”。

2.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包括改建与扩建。其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以较少支出来达到获取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一般而言,通过更新改造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这与固定资产修理不同。更新改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②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加;③使产品质量提高;④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⑤使产品品种、性能等发生良好变化;⑥使企业经营管理环境或条件改善。

企业固定资产在更新改造期间一般不提取折旧,企业一般应该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

四、固定资产清查及处置

1.固定资产的清查

由于固定资产种类多、结构复杂、存放地点及用途各异,如果管理制度不严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甚至被损坏。为此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固定资产全面盘点。其目的不仅是保护它的安全完整,做到账实相符;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情况,该修的要准备修理,该处置的应及时处置,未使用的应尽早投入使用。总之减少无效资源占用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与存货相比,较为少见,应当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当按照重置价值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2.固定资产处置

(1)固定资产处置的性质及步骤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对固定资产退出现有工作状态所进行的处理。

固定资产退出现有工作状态的原因较多,一般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两大类。主动退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某种需要而把固定资产转让给外单位,一般有对外投资,对外捐赠及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交换等,这些都要办理产权移交手续。被动退出的原因一般有:①由于技术过时或生产任务改变等原因,使固定资产不再适用而被出售;②火灾、水灾、地震、法庭判决等非正常退出;③固定资产正常报废而退出现有工作状态。

本章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清理业务和步骤如下:

①办理固定资产清理手续。固定资产清理首先要有清理的报告,或取得清理的凭据、决定;然后抽出固定资产卡片,计算清理项目的累计折旧。

②注销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③将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拆卸、搬运等人工和其他费用,以及交纳的税金等,列入固定资产的清理支出。

④将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收回的残值等变价收入,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的收入等,列入固定资产的清理收入。

⑤确认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益。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过程,同时也是清理损益的确认过程。固定资产清理结束时,应将“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转入的净值和发生的各种清理费支出,与发生的各种清理收入进行对比,并将清理损益转入营业外收支。

(2)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

①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因此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应予终止确认。

②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一项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那么它就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予终止确认。

(3)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节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特点、确认条件和分类

(一)无形资产性质及特点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无形资产应当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无形资产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但却可以辨认的资产。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

虽然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是却可以辨认,该资产必须是能够区别于其他资产可单独辨认的,正是因为它的可辨认性,才确定了无形资产的存在。这一特征主要区别于商誉等经济资源。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则认为其具有可辨认性: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某些情况下无形资产可能需要与有关的合同一起用于出售、转让等,这种情况下也可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②产生于合同性权力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分离。

(3)无形资产是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4)无形资产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无形资产未来的经济效益估计必须持慎重态度,低估会造成企业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失,高估会导致企业长期决策失误。这一特点决定了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必须在其有效持有期内,按系统合理的方式进行分期摊销。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应该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予以确认:

(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同时满足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那么,企业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不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2)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无形资产,有必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使用寿命是否确定分类

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不确定两种。

一般使用寿命有限是指经过申请批准,具有法定有效期限的、有合同依据的或能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和版权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有效期限的、无合同依据的或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

2.按来源分类

无形资产按其来源,划分为购入无形资产、自创的无形资产、其他单位或个人投资的无形资产和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等种类。

这种分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如何确认无形资产。除自创无形资产之外,其他取得的无形资产,一般都可根据相关资料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而准则将自创无形资产过程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根据谨慎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要求,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符合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对各类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无形资产来源不同,会计处理亦有一定的区别。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及核算科目设置

1.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

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只有在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其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的情况下,才能加以确认。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取得的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在会计实务中,鉴于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确认条件,对于它的入账价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只有那些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并能客观确认未来经济效益的实际费用支出,才能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否则只能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