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子商务物流
14335100000003

第3章 电子商务物流概述(1)

引例

知识目标

了解物流的概念及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了解电子商务的背景及概念,明确其功能构成;

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构成。

技能目标

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必要性;

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完成电子商务物流的一般作业流程。

广东邮政的新生

广东省邮政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邮政)是国家邮政局领导下的大型国有公用事业企业。1998年底,与广东省电信分家的广东邮政站在亏损高达18亿元的风口浪尖上,5万名职工告别了“铁饭碗”。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喝的却是“西北风”,广东邮政似乎苍颜白发,垂垂老矣。

面对巨大的亏损和2000年内实现基本扭亏的国家指标,广东邮政穷则思变,明确提出进军电子商务,以电子邮政为战略发展方向,开拓新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使传统产业与现代需求保持一致。思路的转变使广东邮政得以新生。

独立运行两年后,广东邮政于2001年底扭亏为盈。2003年,广东邮政的业务收入从1998年的28.23亿元增长到54亿元,并实现收差2.85亿元。2004年,广东邮政账面总额已经变成了正数,这其中,16%的贡献来自电子邮政。在传统邮政的8项业务年均增长16%的同时,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活动年均增长达到100%。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请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广东邮政为什么能够获得新生。

第一节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狭义的物流仅指作为商品的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空间位移,它属于流通领域内的经济活动。广义的物流,除包含狭义的物流之外,还包括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它既涉及流通领域又涉及生产领域。

二、物流系统简介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交融,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互联网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互联网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经济管理领域一门极其重要的实用性学科。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并使生产节点、物流节点、输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信节点、通信线路、通信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的系统。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就变成了物流系统的总功能,进而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信息服务功能。现代物流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体系的正常运作。物流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包括进行与物流各项功能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如运量、收、发、存数)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和市场情报的活动。

(2)配送功能。配送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物流系统最根本的功能要素之一。

(3)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产品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实现物流效率化,对物品进行加工处理,使物品发生物理或化学性变化的功能。

(4)装卸搬运功能。装卸搬运是随运输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物流活动,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如货物的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

(5)包装功能。为使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并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需要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装。

(6)仓储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仓储和运输同样重要。仓储功能包括了对进入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一系列的活动。

(7)运输功能。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三)物流系统化

1.物流系统化的含义和目的

物流系统化是指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整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其目的是追求部门效益最大化。良好的物流服务是物流系统化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服务必然会带来效益的增加,因此物流系统化的关键是确定物流服务水平。

资料链接

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仅物流各部门和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就会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时,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水平即可上升Y;如处于高水平阶段时,同样追加成本X,则服务水平只能上升Y1(Y1〈Y)。

在1965—1973年,人们一般认为物流只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手段。然而,在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人们意识到首先要设定物流服务水平,再以较低的成本构筑物流系统进行运作。

一般来说,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点:

(1)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即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而通过改善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一种以降低成本来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办法,是追求效益的办法。

(2)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做法,是企业在其特定顾客或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物流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4)以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一种增加销售、增加效益,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

2.物流系统化的原则

企业要实现物流系统化,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方针、销售战略、生产战略、行业环境、商业范围、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竞争对手以及与社会有关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劳动力状况等因素。

(2)企业应从物流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物流观念以及物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关系等层面加以把握。企业应清楚地了解物流体制,特别是物流部门的现状、物流节点(库存节点、配送节点)的状况以及信息的获取情况等。

(3)企业应明确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经营决策层的方针。为实现物流系统化,企业需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计划化、一体化、信息化、简单化,特别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动的软硬件的标准化程度。

第二节电子商务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背景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微型计算机和可视化操作系统方兴未艾。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下商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急需一种更为高效、便捷,同时兼具较高可靠性的销售模式作为补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走到了时代的前沿。这种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高效融合在一起的新型的商务模式,以快速、可靠、简便等诸多优点,获得了大量企业的认可,网上交易金额迅速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的互联网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给传统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1996年12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85次全体大会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为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一个范本;1996年底,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达成了便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个国际协议——《信息技术协议》;1997年4月,欧洲联盟出台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同年7月,美国公布了其精心构思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召开了全球电子商务专家会议;1998年5月,世贸组织132个成员国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200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1.8亿人,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了3549亿美元;201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20.8亿人。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电子商务则是最好的获利手段。利用电子商务方式,企业可以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体系,实施全球性经营战略,加强全球范围内行业间合作,增强全球性竞争能力。特别是小企业或新兴行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了解世界范围市场需求,促进其与遍布全球的公司间合作。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

1990—1992年是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电子数据交换(ele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术的电子商务应用。199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促会)等部委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国家计委现已改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委改名为科学技术部,外经贸部和国内贸易部合并到商务部,交通部改名为运输部,邮电部和电子部合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技术监督局改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商检局改名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同年10月,成立了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了亚洲EDIFACT理事会。自此,EDI在我国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2.应用阶段

1993—1997年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阶段。1993年,我国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三金工程”,并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共同组织了“北京电子商务国际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和加拿大等国的700多人参加了论坛。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因特网在中国开始商业化,因特网服务商大量出现。1996年,金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同年4月,“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会后各省、市、地区和部门相继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各省各行业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3.发展阶段

从1998年开始,我国进入电子商务的普及发展阶段。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达成。同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启动了电子商务工程,搭建了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和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了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了金融与非金融论证中心,制定了有关的标准、法规,为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基础。1999年,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兴起,电子政务、网上纳税、网上教育、远程诊断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同年3月,8848等一批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从2000年起,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电子商务逐渐从虚幻资本市场转向以传统产业B2B为主体的现实市场。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2009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全年交易总量为2008年的两倍以上;电子商务网站的总数达到了1.56万家,同比增长32%;访客的总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61.29%,其中B2C网站的增长速度依然是最迅猛的,2009年12月访客总量达到了2.46亿人次。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持续改善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环境在逐步完善。

(1)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网络平台以及网络带宽的投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资料链接

网络带宽的发展

网络带宽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640286.67Mbit/s,较2007年增长73.6%,使用宽带和专线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50%。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额实时支付系统2003年完成了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城市的推广,相继在许多城市成功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

(2)在法律援建方面,国家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中国电信、中国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