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悦己,是一种态度: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
14334900000020

第20章 危机,在危险中寻找机会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

可可·香奈儿无数次重复过这句话。

或许是因为在她的一生中,她视为生命的事业,有过无数次险象环生的时刻。没有人知道,她有没有惧怕过?有没有胆怯过?有没有动摇过?我们看到的,只是她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因祸得福。

她是她自己的英雄。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时,可可·香奈儿正在距离首都巴黎200多公里的多维尔,一个有“巴黎的海滩”之称的度假胜地,山雨欲来风满楼,然而战争的气息并没有改变这里世外桃源般的轻松气氛和大家都是自己人的安全感。可可也是如此,怀着一种孩子般的乐观与侥幸:应该不会影响到我们什么吧?她在这个海岸天堂兴致勃勃信心满满地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分店,店面朝南,向着太阳的方向,白色的遮阳蓬,上面写着大大的黑色字母“CHANEL”。

只是很快,局势就粉碎了她的侥幸,德国向法国宣战,男人都上了战场,多维尔剩下了一群如惊弓之鸟般惶惶不可终日的女人们。商店关门,餐馆停止营业,街上人烟稀少,曾经有作家描述过开战初期多维尔的景象:“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1时的街道就像意大利的庞贝废墟一样。”战争席卷了所有人的生活,包括可可,她的两个弟弟和情人都上了战场,大批逃难的人涌进多维尔,女人们失去男人的庇护,不得不挽起袖子站到生活的最前沿,大事小事一肩扛,她们要挤牛奶、递送邮件、驾驶卡车、做野战医院的看护、进工厂制造子弹……忙乱的情形之下,似乎谁也顾不上讲究自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于是,从巴黎到多维尔,服装店相继关门,可可刚刚开始的事业就要遭受重创,她面临艰难的抉择:是和别人一样,关门歇业,还是继续苦撑,看看时局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直到有一天,可可去野战医院帮忙,工作的间隙,和一大帮在那里做看护的女人们聊天,她发现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没有合适漂亮的衣服穿,因为现在女人们要干的活实在太多了,之前那些流行的只为参加社交活动而设计的服装——绸缎质地的女裙、细细的滚边、紧身胸衣、高耸的臀部设计……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和实际需要,也就是在那一刻,可可惊喜而敏锐地发现了艰难时局下的一线商机:是的,这就是女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阻挡不了她们对于美丽的渴求。

她当即决定:不但不关门,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她写信叫来了小姑姑和妹妹,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她设计了一系列轻便而实用的服装:宽松及臀的针织外套、麻布直裙、水手式对襟衬衫以及毫无装饰的帽子。她的服装店成了多维尔惟一一家开业的服装店,门庭若市,由于战时大家都疏于联络,这么一来,可可服装店的里间成了女人们放松的地方,也成了当时城里惟一的社交聚会场所,大家在这里讨论男人、时尚、八卦,当然还有战争。可可总是表现得镇定而坚强,她的乐观给这些聚集在她身边的女人以希望和勇气,她们像抓住水中的一块浮木一样围绕着她。

多年之后,可可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忆起多维尔的这段时光,她说:“我所有的顾客体重都在下降,一方面是为了能穿上我以自己的身材为准设计的服装,另一方面也是战争所致,‘变成和可可一样瘦’,成了那时候女人们的流行语。”可可乘胜而行,除了巴黎、多维尔两家时装店之外,又在比亚里茨新开了一家分店,这不是一间简单的服装店,而是一幢豪华的白色别墅,它矗立在陡峭的石崖上,崖下惊涛拍岸,对面则是当地最大的赌场俱乐部。战时人工紧张,可可亲自去恳求那些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们在不安全的战争形势下出来工作的母亲们,她说:“正因为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更需要团结更需要工作,不能让战争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母亲们在她的诚意之下,终于让步。没过多久,她手下的缝纫女工就达到六十多人。

战时布料的来源也很成问题,那些惯用的绸缎、蕾丝、呢料已经成了稀缺品,可可独辟蹊径,从一个大布商手里买下大批机织的原色粗布,原本这种布料因为太朴素的缘故而不受服装制造商们的青睐,战争一爆发,布商更为手头囤积的布料发愁,现在竟然看到有人愿意出钱购买,大喜过望,以特惠价将这批粗布卖给了可可。可可是怎样想的?她说:“战时女人们要干许多事情,粗布耐用又利于清洗,是最适合的布料,只要稍加设计,粗布也可以制成让女人们心动的时装。”事实证明她的决策是何等的英明!

面对逆境时保持冷静寻求一线生机,这种反败为胜的本领让可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每天打烊之后,她都要坐在钱柜前数成堆的钞票,直至凌晨——多么不可思议,一件粗布制成的衣服竟然可以卖到七千法郎!

香奈儿王国的基础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打下的,至此,她的成功已经是锐不可当,大势所趋。

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崩盘,此事所造成的影响在大约一年之后延伸至欧洲,当整个欧洲都陷入经济不景气的窘境之后,最先遭殃的便是衣饰珠宝业,许多依赖美国市场生存的小公司生意惨淡纷纷倒闭。

可可的服装公司也面临严峻考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她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能降低衣服的价格,她推出了三十五款棉布晚礼服,为了节约成本,她首次开始采用拉链,她的服装价格较经济危机之前已经降价五成,但是依然很难挽回顾客,万般无奈之下,她不得不遣散员工,自己应朋友的邀请,只身前往美国好莱坞为电影明星们设计台上台下的服装。

置身于好莱坞的熠熠星光之中,可可甚至还遇见了日后将饰演她的演员凯瑟琳·赫本,年仅二十二岁,穿着长裤和宽大毛衣,瘦骨嶙峋、一脸雀斑的赫本给可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几乎是一个她年轻时候的翻版。她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尽管如此,她的心仍然时时刻刻关注、惦念着巴黎,她听到了许多不利消息:经济日益萧条,她的同行们纷纷关门大吉,只有她,因为手头握有好莱坞的百万合同,财务状况不至见底。她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怎样打一个翻身仗,她从未想过放弃或者改行——尽管她比其他人更有本钱和机会。

灵感光顾思考的大脑。几乎是出于一种直觉,此时的可可决定推出真正的宝石制品,要知道在这之前,她所设计售卖的珠宝都是些不值钱的人造制品。为何要逆势而行?可可有她自己的独到想法:“我之所以会走上时尚人造珠宝之路,是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富裕的时代里,它不显得张狂。然而,在经济危机的时代,这个出发点将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今天不论是在哪个领域,都人心惶惶,人们对可靠、真实价值的需求都本能地惊醒了,他们不再舍得花钱买一些人造的不值钱的珠宝,而更愿意收藏具有保值作用的珠宝……我选择钻石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在最小的空间里呈现最大的价值。”她将自己的私人住宅开放为高级珠宝展览馆,蜡像模特身上挂着价值连城的钻石饰品,四周布有20个保安人员负责警戒。当然考虑到非常时期,可可还是在设计上花了一些心思,为了首饰有更好的利用率,她将首饰设计成活动式:头饰可以转换成手链,耳坠可以用作胸针,项坠可以变成扣饰……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顾客趋之若鹜,为了顾客在购买真品的同时,也不会冷落她的人造饰品,她在新推出的饰品包装中,附上了一段设计家感言:“女人应当真假并容,女人戴真的珠宝,宛如戴着鲜花,短短数小时之后,便会出现萎态。我喜欢人工制品,因为这类珠宝能使人神采飞扬,若因为家财万贯,出门时非要戴上昂贵的项链,我认为反而有损颜面。珠宝的作用不在使人看来富裕,而是让你更添妩媚。”结果,她的真品和人造制品,都激起了女人们的购买欲,掀起了一个久违的消费热潮!这个精明、聪慧而坚韧的女人!

可可和她的事业再一次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危机。

一首流行甚广的歌里这样唱道:“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面对人生的无常起伏,女人,美丽敏感又脆弱易碎的女人,总会本能地寻求一处避风港,她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让她们不经风雨、一生无忧,通常她们会把建立这个避风港的希望建立在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女人,愿意放弃做人的尊严,去做一个男人的“二奶”,去做别人婚姻的“小三”?除去感情的因素,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基于女人对于安全感的压倒一切的渴求,她认为,那个或者有钱或者有势的男人,可以给她建立一个“避风港”,她可以躲在里面无忧无虑享受人生,离开他?那万一人生有个风吹草动,我一个人该怎么活啊?

种种自以为是的谬论大行其道,什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什么“一张漂亮脸蛋的价值等同于一张博士文凭”,为什么大款们会想到去大学校园里征婚?是因为现在有一定数量的女大学生们把钓个金龟婿作为人生的目标!可事实上,钓到一个金龟婿就可以拥有安全感了吗?想没想过?也许你会因此陷入另一个怪圈:你会整日怀疑,这个男人是真的爱我吗?能够爱我多久?我还漂亮吗?有一天我老了他会抛弃我吗?因为一个自己没有本钱的人也没法有自信,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长久的幸福。现实生活中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那些最终能够嫁给亿万富翁的女人,她们自身的能力也都非常出众,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嫁给一个亿万富翁的丈夫,靠她们自己,也完全能够过上富有充裕的生活。或许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永远是:你有不需要别人养的实力了,别人才会争先恐后来养你。干得好才能嫁得好。女人想嫁到什么层次,就得先把自己送到什么层次。老子说过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好比,穷人要借钱很难,富人借钱却很容易。

几乎无人可以避免人生的逆境,人生中也有太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刻,这时候真正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真正安全感的建立,不来源于强有力的男人,也不来源于显赫的家境和父母,而完全是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源于你在平日的生活中所锤炼的坚韧的品质、稳定的心理素质,肯努力有能力的女人,在逆境到来的时候,才不会溃不成军手足无措,她会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了一扇窗,可不要因为心慌,而忽略了从窗户透出的那束光。

可可在危机中求生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所谓危机,还有一种解释,即:在危险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