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旅游文化
14334600000025

第25章 旅游园林文化(1)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造景艺术;

3.熟悉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及其旅游价值;

4.体会中国园林所蕴涵的浓郁的文人情怀。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民族风格浓郁,是东方园林艺术的代表,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由于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故而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常见的有三种划分方式。

(一)按占有者的身份

按照占有者身份的不同,可将园林划分为四大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多数是离宫的一部分,以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这是帝王理政、祭祀之所,其特点是范围大,强调对称,极尽富丽堂皇,奢侈豪华,金钩彩绘,雕镂细腻,琳琅满目,金碧辉煌。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一般建于城市中心或城郊结合部,如苏州的拙政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刘庄。这些园林往往范围小,体量小,但主题突出,轻巧通透,开敞深邃,色调淡雅,充满书卷之气。

(二)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

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园林划分为三大类:

1.南方园林

南方园林,又叫扬子江类型、江南类型。许多著名园林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其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南方城市人口密集,可以用来造园的土地有限,因而“盆景式”的私家园林较多。其特点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略有局促感。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又叫黄河类型。其中重要的园林集中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古都。其中以北京园林为代表。北方园林多为皇家园林,其特点是风格粗犷,富丽堂皇,但秀媚略显不足。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又叫珠江类型,主要集中在潮汕、广州。岭南因处在亚热带,终年常绿,造园条件比北国、江南都好,具有明显的热带风光特点。加之外国通商来往较多,使之在造园艺术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成为中西合璧的园林代表。著名的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广东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三)按园林布局的艺术风格

按园林布局的艺术风格,可将全国园林划分为三大类: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这一类园林受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大连斯大林公园、南京中山园林等。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现存著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广东清晖园等。

3.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自然式与规则式的有机结合物,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如上海人民广场、广州烈士陵园、北京中山公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园林建筑风格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受自然、历史、民族习惯、民族风格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的不同在于:西方一般是几何图形式的园林设计,强调整体的形式美,而中国的园林则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因此,它强调构思精巧,意境深邃,并采取人造山水的手法,以拳石代替名山巨岳,移山缩地,把大自然的优美风景在园林中表现出来,刻意创造出可触可感的立体景观。

知识链接

中、西方园林风格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房屋花草,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林。

1.寓情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在取材、建筑布局、艺术创作等方面深受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许多题材取自山水画、山水诗和文学作品的名句或神话传说,着重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诗与画的物记,有所谓“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耐人寻味。例如,苏州园林沧浪亭壁间石刻《沧浪亭记》,园主有感于《孟子》中“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因以题园,游人仰读题刻,俯视绕园的清澈水流,会对园内景物有人生哲理的领悟。

2.动静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好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风景的布置是在人们游览过程中“动”和“静”相结合的要求下设计的。对于厅堂、楼阁、桥廊、亭台、榭舫等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建筑,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园中采用封闭和空间流通相结合的手法,使山、石、池、房屋和花草的布置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景物变幻多端

在造园艺术手段上,充分利用天然湖山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形成曲折的水,错落的山,盘绕迂回的小径,景物有连续、有回折,变幻多端,并利用障景、隔景、透景、框景、倒景、夹景、借景等多种传统造园手法,恰到好处地互为依赖,增加景深和层次,达到深水莫测、四顾皆景、步移景换、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不同艺术效果。南方私家园林由于占地面积小,虽是掘池代湖,以叠石、堆石为山,但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叠石、堆石,力求“作假成真,以假乱真”,也能显示自然风光。

4.自然与人的交织

“自然符号”美与“人为符号”美的有机交织,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又一特色。造园艺术家首先凭借园中的山石、花草、水体、建筑等“自然符号”来塑造出园林的主要风景形象,同时为了达到“望者息心,览者动色”的目的,更好地传输自己的艺术匠心与抒情意境,艺术家们还对园中主要景区和主题景观进行“人为符号”的装点,即充分利用作为语言艺术的园林题景、门楣、对联、匾额等,寥寥数笔,将客观事物的内在美和艺术美点染出来,对景物的特点与神韵,进行高度概括,进而达到为园林增添雅兴的效果。如苏州园林沧浪亭西边山腰的石亭上,镌刻着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可使游人从中发现更为本质的自然。而且以好的景色命名,能使人寻古探胜,起到指导游览和观赏说明的作用,同时诗词题文和汉字艺术,作为园林的观赏物,也能提高园林的格调。

5.色彩有别

在色彩上,除皇家园林采用黄、红色外,一般园林建筑则多用青灰色瓦顶或粉墙瓦檐,木柱、梁枋与门窗多用黑色、褐色,可使本色木面显得清淡典雅。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构景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构园、构景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深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建筑工程,而且是一个“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系统美学工程。构建园林大致可分为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动物、书画等方面。

1.筑山

筑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园林中的山,靠堆叠而成。

叠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它的出现,使中国园林从概念到形象都区别于任何外国园林体系。假山可分为土山、石山、石土山三种类型,其中石山最为流行。石山又可分为湖石山和黄石山两种,湖石山用灰白透青、千奇百怪的太湖石叠成。江苏扬州何园的片石山房,“一峰突起,连冈断堑,变幻顷刻,似续不续”,是湖石山的典型,为明末清初绘画大师石涛的杰作。而上海豫园的假山,则是黄石山的极品,“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江南叠石名家张南阳所独创。

园林假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置石,即以单块的湖石陈列院中,孤峙水边。古人曾用“透、瘦、皱、漏、清、丑、顽、拙”八个字来评审太湖石。所谓“透”是指要欣赏它的玲珑多孔、光透迷离的意态;“瘦”即为棱角分明、不屈不阿的风骨;“皱”指其纹理苍老、光影明暗的情韵;“漏”是指其峰石上下关窍相通的活力;“清”(状其阴柔)、“丑”(状其奇突)、“顽”(指其阳刚)、“拙”(明其浑朴)都是对置石整体气势的审美评价。

2.理水

造园先理水,有水才有园。水,被视为古代园林的血液,无水不活。理水,则被称为古代园林的命脉。著名的苏州园林,水景几乎成了它的主旋律。造园者引来园外的活水,做成湖、池,充分利用山石、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平静如镜的静态水景,以扩大园林的景色。同时,随着天气的变化,水中景色也会变幻无穷,气象万千,再加之水中活蹦乱跳的游鱼、婀娜多姿的睡莲,营造出一个千姿百态的水景。

理水的基本原则是:水源要活,水流要曲,水道要宽窄相间(一区一水,一水一区,区区有水),水位要恰到好处。为此,凿池引水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要特色之一。古典园林理水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为“掩”。“掩”是以建筑物和绿化带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中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外,其余建筑,如亭、廊、阁、榭等皆前部架空挑出水面,水似自其下流出,以此来突出建筑物的地位,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植草种花、细竹野藤,形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二为“隔”。计成在《园冶》中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这就是说,古园林中采用筑堤横断于水面(如杭州西湖的苏堤),或隔水浮廊可渡(如苏州拙政园的波形廊),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一般园林中都采用此类小桥来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或涉水点以步石等方法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对于很小的水面,如曲溪绝洞,清泉小池,可采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并植以菰蒲苇岸,金鱼绿藻(如苏州园林狮子林),可使一洼水池产生深邃山野景致的审美感受。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说水是园林的血液,山是园林的骨架,那么,树木花草就是园林的毛发。山水景观如缺了花木,也就没有美感,没有生气;但若有花木,却杂乱无章,也会使山水减色,园林失趣。因此,园林植物非常讲究配置。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状、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造园者往往利用不同的叶、色、枝、干,配置在不同的方位,来增强园景的变化。如水边植柳,间种桃花;篱畔缀菊,辅以芳草;斋前立松,墙根插竹等。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的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的清幽。园林植物配置中,常用植物的代序来打造一年四季的景色,如春有牡丹、芍药、杜鹃、海棠,夏有玉兰、荷花、茉莉、睡莲,秋有金桂、银菊、白芙蓉,冬有山茶、腊梅、水仙。给人以千种审美感受,万般美好联想。

四讲象征。花木对园林的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竹,常寄生路旁,插竿石畔。貌似平淡无奇,却以其挺拔、常绿、虚心凌云,多耿介之气、奇异之节的特性被人们所称道。在四川成都的望江园,种满了各种竹子,以纪念女诗人薛涛的志行高洁。其中清癯质朴的苦竹、娟秀文雅的观音竹、飘逸潇洒的人面竹、斑斑泪痕的湘妃竹,就是薛涛仪态、才情、身世、命运的象征与写照。又如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和自好,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而紫薇则象征高官厚禄。

4.建筑

建筑在园林中十分重要,被称为园林的“眼睛”。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要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以及计成在《园冶》中所描述的“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都说明园林建筑是园林山水和游客之间的过渡和桥梁,它的审美价值与观赏效应,远远超出建筑本身的价值。

在构成园景的要素中,建筑的营构,往往是自古园林创造景观的最重要的手段。园林景观中的建筑物及其建筑形象,首先是作为可居的空间环境而存在的,然后才是可游、可观、可悟的审美对象。厅、堂、廊、轩、亭、台、楼、阁构成了园林之景的主旋律。中国自古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其实还应补充一句,即“无屋不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