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会计基础(第二版)
14331500000016

第16章 财产清查(1)

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账目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与其账面数是否一致,从而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可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按照清查的时间,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一)按清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指对所有财产和资金进行全面盘点与核对。其清查对象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库存现金、短期存(借)款、有价证券及外币、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往来款项、固定资产等。全面清查的内容全,范围广,需要彻底清查单位的所有物资,因此投入的人力多,费用高,时间长,一般在年终决算或单位破产、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进行,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此外,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时也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以如实反映企业情况。

2.局部清查。局部清查又称重点清查,是指对一个单位的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如流动资金中变化较频繁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除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外,还应根据需要随时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对于各种贵重物资至少每月盘点一次,对于库存现金要天天核对,对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至少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局部清查相对于全面清查来说,需要的人力少,费用低。

(二)按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按照有关制度中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财产清查,也就是在会计年度内的某些规定的时间,依照会计程序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一般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时进行。

2.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又称临时清查,是指事前不规定清查的固定日期而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进行的清查。不定期清查一般是在更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企业撤销、合并或发生意外财产损失、上级和有关管理机关要求进行临时财产检查;会计主体发生变化或隶属关系发生变动等情况时所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的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全面清查也可局部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保证会计资料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二)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率。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各项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

财产清查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保证财产清查工作顺利地进行,在清查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财产清查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二)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三)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四)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五)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六)填制盘存清单;

(七)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是实地盘点,即通过对库存现金的清点结果进行账款核对,以检查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保护现金的安全完整。库存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人员的每日清点核对、账款核对和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与核对。清查前,出纳人员应将截止清查时已办妥现金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现金余额。清查结束,应将清查结果与库存现金日记账核对的情况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清查人员和出纳员共同签章方能生效。

库存现金清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不仅要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还应查明现金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现金的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如白纸收据、借条不能抵充现金实际库存数,有无坐支情况发生,企业库存现金分放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应同时清查或先封存再依次清查;

2.发现现金盈余或短缺,应尽快查明差异原因,并在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中列明实存、账存及盈余金额和原因,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是账目核对,即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本单位开户行送来的“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若双方的记录均无记账错误结果仍不一致,通常原因是由于“未达账项”造成的。

“银行对账单”是银行按照企业收付存款逐笔输出的账页,它完整地记录了企业存放在银行的每笔款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余额,是进行银行存款清查的重要依据。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实物财产的清查主要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清查,清查时有关负责人和实物财产保管人员必须在场,以明确经济责任;对清查的实物要逐一清点,防止重复盘点或遗漏盘点;清查时除盘点各种财产物资的数量外,还应注意其质量是否完好,有无缺损、霉烂变质、过时物资等情况;清查过程中应填制有关凭证,作为记录清查情况和会计调整账面记录的依据。

在清查过程中,根据实物的不同特点可分别采用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盘点法等不同方法。

(一)实地盘点法。是指通过点数或运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逐一确定被清查实物实有数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可以逐一点数、丈量、过磅的实物清查。

(二)技术推算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推算出实物实有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方法确定有关数据,然后据以计算其总体重量。适用于大量成堆、价廉笨重且难以逐一点数、丈量、过磅的实物的清查。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是指对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其清查方法是采取同对方单位核对账目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其一,检查本单位账面记录往来款项,做到准确无误,编制对账单;

其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电函、信函寄发或派人送交“对账单”给对方面询等方式,请对方核对;

其三,将经过对方逐笔勾对、注明核对结果、盖章、核对完毕的回单联取回,据以编制“往来款项清查报告单”。若有未达账项的调整,其方法类似于银行存款清查时采用的调整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财产清查结果是指企业对各项财产实存数与账面数对比的结果,一般有两种情况,即账实相符或账实不符。当账面数大于实存数为盘亏,反之则为盘盈。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要求

(一)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二)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2.审批之后的处理

根据审批的意见,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盘盈时,审批之前应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单”、“实存账存对比表”等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已经确认的盘盈数,应借记“库存现金”、“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审批之后再转销。一般情况下,对于流动资产的盘盈数可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可转作“营业外收入”。

2.财产盘亏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盘亏盈时,审批之前应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单”、“实存账存对比表”等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已经确认的盘亏数,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库存现金”、“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科目,待查明原因审批之后再转销。对于盘亏的流动资产应当首先查明经济责任,以便索赔。一般情况下,对于由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负责赔偿的损失应借记“其他应收款”,属于企业管理制度问题造成的盘亏应借记“管理费用”,属自然灾害引起的非正常损失应借记“营业外支出”。

3.往来款项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长期未收回的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按企业管理制度,报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坏账损失予以转销。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各种应收款项。因坏账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账的转销在账务处理上主要有“备抵法”、“直接转销法”两种。采用备抵法核算的企业,因平时已提取坏账准备,转销坏账时应冲减坏账准备金;采取直接冲销法的企业,则将坏账损失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考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要进行()。

A.全面清查

B.局部清查

C.实地盘点

D.技术推算

2.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属于()。

A.全面清查

B.局部清查

C.实地盘点

D.技术推算

3.进行现金清查应在盘点结束后根据盘点结果填写()。

A.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袁

B.实存账存对比表

C.盘存单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在清查银行存款时,如果出现未达账项,应编制()进行调整。

A.记账凭证

B.盘存单

C.实存账存对比表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对银行存款的清查,就是将()进行核对。

A.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

B.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

D.银行存款总分类账和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

6.对于“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理,且价值较低的材料”的清查,一般采用()方法清查。

A.实地盘点

B.抽查检验

C.查询核对

D.技术推算

7.在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是()。

A.应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外币存款

D.未达账项

8.“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属于()。

A.成本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损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9.财产清查属于对账方法中的()。

A.账证核对

B.账实核对

C.账账核对

D.账表核对

10.对()的清查应通过发函询证的方法。

A.往来款项

B.固定资产

C.银行存款

D.存货

11.现金清查中无法查明原因的短款,经过批准后应该计入()账户。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