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4331200000018

第18章 海洋生物篇(5)

据专家研究,海豚比猩猩和猴子还要聪明,如控制电流开关,海豚只需20次训练就能关闭,而猴子要几百次甚至上千次训练才能学会,有一次一头海豚只训练了5次就会了。海豚之所以这样聪明,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大脑。海豚的大脑不仅很大,而且沟回很多,像核桃仁一样。一头成年海豚的脑重量平均1.6千克,人的脑重量约1.5千克,而猩猩的脑重量不到0.5千克。从绝对重量看,海豚脑比人脑还重,但从脑重和体重比看,人仍占第一位。人脑占体重的2.1%。而海豚脑与体重比为1.17%,猩猩只占0.7%。这表明,控制单位体重的脑组织,海豚要比猩猩多得多。此外,海豚还有一些特殊本领,如在睡眠中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可以轮流休息,当左侧大脑半球处于抑制状态时,右侧大脑半球却处于兴奋状态,每隔十几分钟轮换一次。

美国佛罗里达州海豚研究中心自1988年以来,在八只海豚的帮助下,使十几位无学习能力的儿童克服了语言障碍,并着手治疗数百名患有大脑麻痹和精神损坏的儿童。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成立了专门利用海豚等海兽从事水下活动和作战的研究机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成立了海兽研究试验基地。1964年,一只由美国海军训练的名叫凯基的海豚,进行了装有仪器的航行试验。1965年,美国又训练了另一只名为“塔非”的海豚,从事海底搜索由空间返回地球而落入海中的宇航员座舱,并出色地保护落水人员免受鲨伍的袭击。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水下训练中心训练的6头海豚和11名海豚训练员参加了越南金兰湾的巡逻和警戒。海豚身上装有无线电发射机,一日发现入侵蛙人,海豚便迅速返回到船上的水面武器平台。台上装设了适合海豚鼻状的锥形物,锥形体顶部装有测量仪和空心针头。装了毒针的海豚紧接着就返身入水,向蛙人发起攻击,用针头直刺蛙人,使其即刻毙命。有时训练员还在海豚的鳍和口鼻上绑上利刃,训练海豚专门切割潜水员的供气管和面罩。海豚还非常擅长深海打捞。1965年,美军在试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和“大狮星”巡航导弹时,他们在火箭战斗部和导弹发射架上装设音响信标,结果海豚很快便找到了落在60米海中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战斗部和“天狮号”导弹发射架。

1987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调用了五只海豚深入海中以保证美舰船锚泊、游弋该海域的安全。这五名“水下特种兵”日夜守护在编队周围,有效地防止了伊拉克蛙人的袭击,同时还协助扫雷人员搜寻出为数不少的水雷。为了摧毁敌方舰艇,美海军还对海豚进行携载弹、雷试验,将炸药或水雷固定在海豚的背鳍上,通过外科手术,将炸药包埋入海豚胃中或让海豚拖带触发水雷去碰击目标,以达到毁灭目标的目的。

1991年,美国在向波斯湾派出一艘扫雷艇时,还向海湾派去一支训练有素的海豚部队,执行探雷及水下作战任务:伊海豚拉克曾经组织一批敢死蛙人,企图从水下袭击美舰,但是美舰受到海豚的严密保护,海豚在美舰周围组成一道严密防线,它们凭着灵敏的感应,防范着来犯者,一旦发现敌方蛙人,便迅速前往与之搏斗,并将敌蛙人刺死。由于有海豚部队的保护,伊拉克蛙人无法接近美舰。海豚还保护着己方蛙人,使他们免受海蛇的袭击。如果美国海军蛙人或水兵在海里已出现危险,他们立刻前往救护。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利用海豚协助,避免了一些设备的弱点,减少了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据美国海军情报人员透露,战争期间海豚至少有七次发现了海湾中的水雷,并立即发出信号通知舰艇,使舰艇及时规避了水雷。

海豚不仅在军事上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海豚肉营养价值很高,可以食用;海豚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从中提炼大量海豚油,是皮革、化工、橡胶、机械等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它的头部和颌部可提炼供精密仪器如飞机仪表等使用的高级润滑油。

海中的野兽——海豹

海豹,因有一身豹纹似的皮毛而得名。海豹生活在海中,以鱼、乌贼等为食,也吞食甲壳类小动物,食量大,一头40千克重的海豹,一天能吃下3~4千克的鱼,但也很能耐饿,20千克重的海豹,40天不吃鱼也不会饿死。海豹没有固定的家,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而四处漂游。有时也会上岸休息,晒太阳,但不敢远离海岸,以便及时逃入水中。海豹的体形和构造都很适于海中生活。它的头圆似狗,身体似鱼呈纺锤形,游泳时可以减少水中阻力,耳无耳壳,它的耳孔和鼻孔都有瓣膜,可以自由开闭,潜水时瓣膜关闭,使海水不致流进去。它海豹能够潜水40分钟,潜入水下300米的前肢和后肢都有五趾,趾间有蹼,形成鳍足,适于水中活动,后肢与尾相联,不能向前转动,游水时,起着舵的作用。口须很长,颊须很硬,感觉灵敏,同时海豹的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海豹完全靠这些灵敏的装置在海中寻找食物和逃避敌人。

在动物园的海豹池里,海豹在水中像箭一样地来回游动,一会儿潜入水中不见踪影,一会儿又浮上来徜徉自如。它时而仰游,时而侧游,显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海豹的潜水本领很高,一般可潜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里还可潜到300米,持续20多分钟。一旦上了岸,则步履艰难,行动十分迟缓,身体不能支配自如,桨一样的鳍足也不中用,只能支撑着身体跌跌撞撞地爬动,显得格外笨拙,常常引起观众的哈哈大笑。

我国产的斑海豹产仔、哺乳、育儿都在冰上。刚立春的渤海湾北岸,块块浮冰正是海豹4月下旬,小海豹会神秘地移向成年海豹脱毛的地方,开始准备近千公里的长征到北极去的天然产床。母海豹爬上浮冰,产下一只7~10千克的小海豹。刚出生的小海豹,身披厚厚的白色绒毛,这既可御寒,又是巧妙的伪装,这是大自然赐与它的护身符,它卧在冰块上,和周围的色调非常一致,近看似雪,远看似冰,不易被发现。公母海豹在小海豹身边精心护理,或在其浮冰周围游泳警戒,母海豹每天喂7~10次奶。小海豹长得很快,几天后,就逐渐脱下灰白色的服装,换上与妈妈一样的有斑纹似的短而硬的粗毛。这种粗毛不易浸湿,一旦在爬到岸上或冰上,身上的水会顺毛流走,不致在皮肤上结冰。一个月后小海豹体重达二三十千克,就能独立生活。但这时的小海豹毫无生活经验,警惕性也差,猎手追近,尚不知逃跑,常被猎手捕获。一捉到小海豹必须火速撤离,因为母海豹一见儿女被擒,就会紧紧跟踪,甚至会对人进行攻击,直至救出自己的子女方肯罢休。

海豹有一副憨厚可亲的样子,而且性情活泼,整天在水中游泳戏水,动作敏捷,若加训练,还会表演玩球等精彩节目,实在逗人喜爱,在动物园里海豹已成为观众喜爱的观赏动物了。

海豹的全身都是宝。它那一身豹纹似的柔软的皮毛,可以和牛皮媲美。海豹的皮下有很厚的脂肪,这些脂肪可以炼高级油类。肠衣是制吉他和提琴琴弦的理想材料。用雄海豹的生殖器官制成的中药海豹骨,有生精补血、壮阳、健脑、补肾之功用。它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价值很高的滋补品。骨粉可作肥料,它的牙齿还可以制作精美的首饰。于是,海豹成为人类的猎捕对象,因此,海豹的数量日益下降,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不准随意捕捉。

会爬树的鱼——弹涂鱼

常言说:“鱼儿离不开水”,怎么还有能上树的鱼呢?可世界上却真有一种鱼会爬树,它就是弹涂鱼。

在离开水远行时,弹涂鱼在嘴里含一口水,以此延长它在陆地上停留的时间,因为嘴里的水可以帮助它呼吸。在我国的沿海地带,常常可以看见在沙滩附近蚕豆大小的洞穴里,一个个眼睛高高突起的鱼不时地探出脑袋,这就是弹涂鱼,它们机警灵活,体长只有8厘米左右,胸鳍发达,可以在没有水的地方爬行、跳跃,有时还爬到红树林的树枝上。

多数鱼类离开水就会因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不会。因为它除了用鳃呼吸外,还可以凭借皮肤和口腔黏膜的呼吸来摄取空气中的氧气。

弹涂鱼的胸鳍成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两只脚。它在爬树时,主要就是用胸鳍抓住树干,不急不慢地往树上爬。弹涂鱼的视觉很敏锐,一只眼睛专门用来搜寻食物,而另一只眼睛却警惕着可能出现的敌害。所以,要捉住它非常不容易。

弹涂鱼主要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专食小型甲壳虫和昆虫。弹涂鱼个头较小,但肉味鲜美细嫩,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

海产美味——对虾

虾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它味道鲜美,可烹可烩,即使是白水煮出来的也别有风味。

虾在形态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甲壳纲动物包括许多种类,如丰年虫、介形虫、桡足类等浮游种类,以及藤壶、龟足、虾、青蟹等底栖和固着的种类。它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3节,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即头胸甲,附肢有关节,具混合体腔,是开放式循环系统。甲壳动物的甲壳是体壁硬化的结果。虾的头胸甲并不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虾要蜕皮一次。蜕皮前,在旧壳下面形成新壳,虾这时停止摄食。蜕皮时,除蜕去旧壳外,肠道的内表皮也一起蜕去。因为这一层也是由外胚层发育来的,不能随身体而长大。蜕去旧皮后,新壳逐渐变硬,虾恢复摄食,开始生长。因此,虾的生长过程也就是一次一次的蜕皮过程。

虾壳可以用来提取甲壳质,可作固着剂供科学家研究。

虾的血液是透明的,由于虾的血液中没有铁元素,所以虾血不像一些高等动物的血是红色的,而是无色的。虾煮后变红是由于色素转变,而不是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的缘故。

虾为游泳种类,有发达的腹部,体型呈流线型,有一个尾扇,第五对步足最后一指节成为桨片状,以适应游泳生活。

螃蟹的自我保护

在潮间带地区,生活着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螃蟹。它们的数量很大,成为这一地区的优势类群,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与它们特别发达的自我保护本领是分不开的,螃蟹能本能地利用伪装、隐蔽、恫吓、格斗和逃跑等本领有效地保护自己。

隐蔽避敌是螃蟹自我保护的第一幕。其中,拟态和伪装是螃蟹躲避捕食者的一种主要形式。坚壳蟹体小色杂,表面凹凸不平,很难与周围的砂砾相区别。沙蟹随沙滩而呈灰白色。瓢蟹背部隆起而厚实,行动笨拙,蜷曲不动时犹如一枚可爱的鹅卵石,表现出极好的拟态保护。体厚如球的绵蟹,身体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短绒毛,走起路来很慢。它的后两对步足变成两个小钩,它常靠这两对小钩抓起一层海绵盖在背上,因此常被误认为一团乏味的海绵。鬼蟹面目狰狞,模样吓人。它头胸甲表面的凹痕有如有鼻有眼、怒目斜视的“鬼”脸,它们也跟绵蟹一样长有两只会抓东西的小钩。一些生活在海藻间的蜘蛛蟹,伪装的本领更绝。它常用大螯钳下周围的海藻、海绵等物,并用唾液将它黏结在背上、腿上,有时甚至会将全身包裹起来,显得臃肿不堪,乍看上去像一团水草一般。

寻找或建造隐蔽所是螃蟹躲避敌害的另一种常见方式。不少蟹类会临时性寻找一个隐蔽所,如精腿厚纹蟹常在活动区附近的石缝中、石块下藏身以躲避危险,随着潮水的冲击而上下移动,灵敏而又警惕。有相当数量的螃蟹则是通过建造洞穴来躲避潮水和敌害,所构筑的洞穴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背穴居,较简单,通常为临时性的。要用这种形状洞穴的螃蟹一般都生活在沙质底的水下,如盔蟹、蛙蟹和馒头蟹。它们用步足推沙,做成与身体相应的前后倾斜的洞。这种洞较浅,一般螃蟹埋在洞里能够将自己的眼和触角露出洞外观察洞外的动静。另一种叫侧穴居,往往形成一个较永久的真正洞穴。螃蟹居住在洞里或进出洞时均需侧着身体,洞的深度常与地下的水位相关,洞壁很光滑。涨潮时,它会急速将洞中的土扒向洞口,形成泥塞封闭洞口,再用泥添厚。有些还能建筑更复杂的洞穴,穴道有分枝,并有几个出口。个体较大的圆轴蟹可掘一米或更深的洞穴。

招潮蟹又叫小提琴蟹,因为有彩色的大钳而得名。虽然螃蟹费尽心机躲避敌害,但意外难免发生,此时,即会拉开自我保护的第二幕——恫吓。当你走在潮间带碎石堆上,常可见到四处逃窜的螃蟹。你若试图去抓其中的一只时,只见弱小的螃蟹并不示弱,高高地举起它的两只大螯不停地上下挥动,向你示威警告。如果螃蟹在发现它的恫吓起不了作用时,会改变策略,转入自我保护的第三幕,向你发动攻击,用它的大螯使劲“咬”你一口,然后趁机快速奔跑逃离现场。恫吓和攻击不仅发生在螃蟹对付其他敌害物,同类之间为了领地或社会等级也常常用上这些手段。

螃蟹在被迫无奈时,往往会演出最后一幕——苦肉计,然后,三十六计走为上,由此绝处逢生。螃蟹有一种一般生物所没有的特殊本领——自切。当它的步足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或被外敌抓住时,经常会迅速割断自己的步足而得以逃生。螃蟹自切的折断点总在紧靠身体的附肢基部,断裂后会很快分泌一种液体,将伤口封闭。自切后的螃蟹并不会长期致残,而会在下次蜕皮时重新长出腿,恢复一切正常功能。

模范“丈夫”——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