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富含大量碳酸钙、磷酸钙等无机盐。碳酸钙是一种作用和缓的抗酸剂,服用后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乌贼直肠末端膨大部分叫墨囊,是乌贼在遇到危险时,向强敌施放的乌贼墨的贮存物。乌贼墨的主要成分是乌贼墨黑色素,它是全身性的止血药,可用于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和肺咳血的治疗。此外,药理研究还发现,乌贼墨对急性放射病有预防作用。
乌贼骨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可以得到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接种腹水瘤180小白鼠的抑制率为43~55%。除此之外,乌贼体中还可以提取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质。乌贼肉煮食,可治妇女血虚经闭等。乌鱼蛋可开胃利水。乌贼确实浑身都是药。
人类健康的益友——碘
病人在打针治疗前,先用一蘸有棕黄色溶液的棉签进行消毒,然后才注射。这种棕黄色的药水就叫“碘酒”。顾名思义,就是含有碘的酒精溶液。
碘是由海藻灰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无机物,其化学分子式为I2。固态的碘是灰黑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鳞片状结晶。碘有挥发性,当你打开装有固态碘的药瓶,碘片就会趁你不注意时,悄悄地变为气体,从空气中溜走。如果将碘加热到摄氏180°以上,灰黑色的碘就会变成美丽的紫色蒸气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碘是人类健康的益友,碘在医疗上的主要用途有:
配制成含碘的酒精溶液,做消毒剂使用。碘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碘溶液的杀菌力和碘的浓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越大,杀菌效力就越强。一般皮肤消毒使用0.5~2%的碘酒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目的。皮肤科用于甲癣的治疗时,碘的浓度可高达10%。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使用碘酒消毒时,应避免和红汞(俗称红药水)同时使用,以免生成碘化汞而显毒性。
压制成片,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口腔炎等疾病。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华素片、碘喉片,都是以碘为主要药物而制成的片剂,用它治疗口腔急、慢性炎症,效果很好。
碘还可以配制成水溶液,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前治疗。碘难溶于水,当用碘配制水溶液时,需要用一种叫作碘化钾的药物帮助碘溶解。这种含碘5%的水溶液,每日2次,每次5~10滴,连服数月后,就可以使肿大的甲状腺恢复正常。
碘可配制成注射液、片剂等各种剂型的药物,协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含碘的注射液多为水溶性有机碘,它们的名字中大多都有一个“碘”字,如碘吡拉啥、醋碘苯酸钠、碘苯酯、碘化油等等,也有的名字中没有碘字,但也为碘的有机化合物,像胆影钠、胆影葡胺等等。用30%或70%的溶液,缓缓注入尿道或心血管后,就可以在X线下,使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胆道系统等获得清晰的显影。看了这些显影,医生就可以不经外科手术而清楚地了解病人体内各器官的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明确的诊断。
海龙和海马的妙用
海龙和海马并不像它们的名字那般骠悍庞大,而是生活在温暖性近海的小型鱼类。
海马的体长一般在10~18厘米左右,因头部有点像马头而得名。海马由许多骨板组成的身体,能灵活地伸屈。它在活动时,总是直立着身体,将尾部卷在腹下,一撅一撅地游来游去。海龙的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左右,尖嘴海龙体长可达30厘米。海龙比海马更“苗条”,雄海马身体细长呈鞭状,细瘦的身体完全为骨环所包被。
海马和海龙是十分重要的海洋药物。
我国药学专著《本草纲目》对海马的评价是“暖内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医学著作《本草拾遗》还记载其“主妇人难产”。《本草拾遗》对海龙的评价高于海马,说海龙“功倍海马,催产尤捷效”。为此,海龙和海马在部分地区有“南方人参”的美称。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海马和海龙的浸出液,含有兴奋子宫的成分,常用于难产的治疗。用于难产治疗时,可以将海马或海龙3~9克冲服或煎服。
海马和海龙为良好的强壮药。对老年人或神经衰弱者引起的精神困倦、体力衰弱,每次只要冲服10克左右的海马末,就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海马和海龙也可用于疔疮肿毒、跌打损伤的治疗,治疗时一般成人多用海龙、海马的酒浸液内服。如果将海龙、红枣和瘦猪肉适量共同煮后,每天食用,还可治疗难治的颈淋巴结核。
将海马、海龙烧成炭,还可治疗毒疮和外伤出血。如将炭末研细外敷,止血和治疮毒均有奇效。
随着海洋药物的发展,天然捕捞的海龙、海马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要,为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在南方沿海试行人工养殖海马。现在,北方沿海各省已均能进行人工养殖。
巧用河豚毒素
河豚的种类很多。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亦有差异。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冬春之间为河豚的产卵期,此时肉味最美,但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豚毒素在医疗上有哪些用途呢?
用于癌症治疗。“新生油”是从河豚肝脏中提制的抗癌药物。用于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的治疗,疗效较好。河豚肝提取物对肉瘤180的抑制率在30%以上,对肝癌抑制率达37.6%。
用于镇痛。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疼痛、内科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并且用量少(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无成瘾性。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良好的代用品。
可增强麻醉药物的作用。河豚毒素的麻醉作用与其毒性相一致。在麻醉剂中加入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扩大麻醉剂的麻醉范围和麻醉强度。
可止喘、镇痉、止痒。河豚毒素可治疗哮喘、百日咳。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可消炎抗菌。从河豚精巢提取出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治流感。
海洋动物毒素新药的研制成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目前,国际市场上海洋动物毒素价格昂贵、居高不下。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高达17万美元。现在,河豚毒素已可以人工合成。
食药皆宜的鳗鲡
鳗鲡,又名白鳝、蛇鱼、鳗鱼,是一种在大海里生,在江河长,又回到大海中产卵的海洋性洄游鱼类。刚刚孵出来的幼鳗,浑身透明,体重只有0.1克左右。这些柳叶状且周身透明的鳗鲡雏形,虽然个体细如银丝,却具有良好的捕捉浮游生物和运动的能力。它们在大海中随波漂游,一旦找到内陆江河的河口,便上溯江河,游至上游,在淡水中安营扎寨,开始与它父母辈一样的淡水生活。5~8年之后,雄鳗已长到33公分,雌鳗约长到45公分,它们的生殖器官接近成熟,便停止进食,待其消化器官萎缩时,生殖器官却变得异常丰满。到了秋季,便又顺流而下,不远千里,游到海中去“生儿育女”。
鳗鲡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直是酒宴上的上等佳肴。鳗鲡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故在日本深受喜爱。日本人将每年立秋前18天这一日定为“丑时”,有家家户户吃鳗鲡的习俗。
鳗鲡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也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鳗鲡的肉、骨、血、鳔均可入药治病。
鳗鲡肉煮汤食用(不加盐),可治疗诸虫心痛。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本草纲目》就有“肉,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的记载。
鳗鲡骨经炙(烤)后,研碎熏患处,可疗痔疮;将骨炙为末敷患处,可治一切恶疮。
活鳗鲡捕捉后取血少许点眼,可治疗因疮疹而引起的眼翳(眼角膜上所生的障蔽视线的白斑)。
将鳗鲡的鱼鳔(鱼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通称“鱼泡”)曝干后微炙,取炙出的油涂患处,可治白癜风(皮肤病名,皮肤生斑点后变白色)。
鱼白的药用
鱼类的精巢又叫鱼白,是鱼制造和贮存精子的器官。因为鱼白味道不如鱼肉味道鲜美,故在吃鱼时人们把鱼白都当作废物,白白地扔掉了。现在,医药工业的发展,已经把鱼白变为重要的制药原料。用鱼白制成的药物正在为治疗人类疾病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鱼白可以制成哪些药品呢?
止血良药鱼精蛋白。鱼白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鱼精蛋白,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一种碱性蛋白质。在产卵季节,采集雄鱼精巢后,经过搅烂、酸化、提取、过滤等一系列工艺,就制成了鱼精蛋白。鱼精蛋白不仅用于治疗肺咳血、重症肝炎引起的大出血,还可和抗凝血药肝素的硫酸基相结合,使肝素很快失去抗凝活性。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作用很强,45毫克的鱼精蛋白就可中和5000单位的肝素。故在临床上常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急症的抢救治疗。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鱼精蛋白可与胰岛素、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形成混合物,以延长这些药物的药效。一名需每日注射3次胰岛素的病人,若使用鱼精蛋白与锌制成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可使胰岛素的注射间隔延长为每24~48小时给药1次。
提取核酸。核酸在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遗传、病变及生长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生物体内的核酸有两种,一种是核糖核酸(RNA),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鱼类精巢中含有大量DNA。用DNA制成的片剂和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因使用抗癌药或放射疗法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也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炎、牛皮癣等疾病。
治疗肝昏迷。肝炎病人久治不愈、病情恶化时,会出现烦躁不安、双手震颤、昏迷不醒的重症,在医疗上叫作“肝昏迷”。引起肝昏迷的原因,是病人血氨过高。为了降低病人的血氨水平,医生经常使用特效药物精氨酸。精氨酸也是鱼精巢的提取物。精氨酸的提取比较简单:只要加酸直接水解鱼精蛋白即可得到;也可在低温强碱条件下,与苯甲醛缩合而制成。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作用下,水解生成鸟氨酸与尿素,鸟氨酸又与体内氨等化合成精氨酸,如此往复循环,可加速尿素的合成与排泄,减少体内氨的蓄积而使血氨降低。
合成精氨酸门冬酸酯。人体内如精氨酸含量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物代谢速度。用精氨酸为原料制成的精氨酸门冬酸酯,可以治疗成人疲劳、睡眠不足和记忆障碍。
鱼油的药用
鱼油,是鱼体的全油(体油、肝油、脑油等)的总称。过去,鱼油主要是从鲸、海豚身上索取。一条重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鲸鱼身上,可以取出几千千克,甚至上万千克的油。取出的鱼油主要用途是制造肥皂和鞣制皮革。脑油,则是从鱼的脑部和下颚中提取的,因脑油的粘度和溶点都比较低,就用它做许多精密仪器和仪表的润滑油。肝中提取出来的油,又称鱼肝油,因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故早在一千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就将其用于雀盲眼(夜盲症)的治疗。后来,人们又将鱼肝油配成各种外用药膏,用于烧伤、裂伤和伤口溃疡的治疗,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人们对于鱼油的进一步研究始于1971年。丹麦学者发现:住在地球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这个以渔猎为主的民族,虽然他们祖祖辈辈吃的食物都是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可却是世界上冠心病发病率最低的民族,而且几乎没有糖尿病患者。究其原因,则归功于他们食用大量的海鱼类食物,而不是遗传因素所致。
吃鱼为什么能减少冠心病呢?原来,这是因为鱼油起了关键性作用。
鱼油不同于其他动物脂肪。一般动物脂肪为饱和脂肪酸,而鱼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鱼油的脂肪酸分子具有较长的碳链,并含有多个不饱和键。植物油可降低胆固醇,一般认为是含有多个不饱和键的作用。植物油中每一分子中不饱和键只有2~3个,而鱼油每一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却多达4~6个。特别是鱼油中富含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于冠心病和脑血栓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鱼油能防治冠心病,主要是因为鱼油中的不饱和键和脂肪酸抑制了胆固醇的合成。
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鱼油的开发,像美国这样原先鱼油全部出口的国家,现在也大大减少了出口量,以便为医学研究单位和制药企业提供大量的鱼油原料。我国自行研制的天然海洋鱼油制剂——多烯康胶丸,已经在1990年投产。因其比欧美市场供应的浓缩鱼油胶囊有效成分(EPA+DHA)含量高出一倍以上,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冠心病患者的喜爱,成为治疗冠心病不可多得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