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14329500000045

第45章 思维能力培养(1)

思维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婴幼儿时期是培育和锻炼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能力

婴幼儿思维及其发展特点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每位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呢?有许多家长觉得,从小教孩子认字、计算、背古诗、学外语,孩子长大了一定会聪明。可是这样的教育不仅不利于智力发育而且还有碍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教育家认为,应该重视孩子各种智力的培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才。

难道思维能力的培养真的如此重要?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孩子幼稚可笑,往往就在于他们思维发展不足,思考力差,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抓不到本质。例如,婴儿看见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时,认为那里也有一个孩子,和他玩起来,这就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现象,不理解镜子的本质。有的婴儿被认为聪明,因为1岁多就能正确地把男人叫做“叔叔”,女人叫做“阿姨”,对年纪大的人也能分清是“爷爷”还是“奶奶”。这样的孩子就是有了一定的概括力,开始学会思考。有的幼儿还能间接推知感官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事物属性。古代幼儿王戎,与小朋友一起玩时,看到路边李子树上,长的李子很多很大,把树枝都压弯了,其他孩子都抢着摘,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这棵树就在路边,长了许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别人摘下李子一吃,果然是苦的。王戎没有尝过李子,为什么能知道李子是苦的呢?因为李子树就在路边,路上行人来往,看见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李子,如果是甜的一定早就被摘完了。现在树上有那么多李子,不被人摘当然是苦的了。这样的孩子就是有了一定的间接反映能力,能思索问题。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主要功能。“心之官则思”,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从整个智力结构的体系看,思维力是主要的,其他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等)都为思维服务,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没有其他因素做为思维力活动的条件,思维力固然寸步难行;但如果没有思维这一加工机器的运转,则信息原料都将是无用废物。因为感知和观察只能使人获得知识,记忆也仅仅是帮助人们储存知识,而要动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那就非思维莫属了。其次,智力结构中的其他所有因素,都必须受思维力的支配,都必须围绕思维力这一主体运转。而其他诸因素的活动,都必须有思维力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它们一旦离开了思维力,那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在孩子智力的发展中占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思维力在学习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无不肯定思维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大作用。孔子就说过这么一句富有辩证色彩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的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无知,得不出个结果;先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思不出个结论。研究表明,思维是理解知识的必要条件。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必须深刻地理解它;而要做到理解知识,就非进行独立思考不可。以学习数学知识为例,正如青年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所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数学是一门着重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一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思索,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研究,思维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条件。学习任何知识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它;而要牢固地掌握知识,也非积极开展思维不可。俗话说得好:“若要记得,必先懂得”。所以说:学习一定要独立思考。

由大量超常儿童的实例以及对他们的研究表明:思维能力出众是超常儿童共同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一个儿童,他在2岁时就会数200以内的数;3岁时会计算1-1=?4岁时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会心算、速算;5岁时会讲一些分类运算的道理,能初步理解小数、分数、正负数和0的概念;7岁时能在十几分钟内解abcdx9=dcba的数学游戏题。5岁的大学生小津津也有超乎寻常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理解力。在他3岁时,有一次拿起蜡笔在一个新本子上横七竖八地划起来:1-1=0,2-2=0,10-10=0,11-11=0,父亲责怪孩子太不爱惜,在好端端的本子上乱划一通,但津津却兴冲冲地说:“爸,同数相减等于零。”其父亲震惊不已。还有一次,津津走亲戚,碰到一位歌剧院的阿姨也在那里作客,两人又唱又跳,一见如故。临走时,津津对阿姨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四座皆惊。据说,津津用的儿童牙膏是塑料管的,头一天用完了,第二天津津看到牙膏管又鼓起来了,用力一挤,空欢喜一场,他随口就说:“Thedeadseaapple(死海的苹果)”。当问小津津:“死海的苹果是什么意思?”津津振振有词地说:“据说在死海边上有很多苹果树,树上的苹果长得又大又红,可爱极了。但你把它采下来时,它就变成灰的了,大——失——所——望。”毫无疑问,如不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话,是不能应用得如此确切的。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曾对冯遐做了一次求异思维的实验。其中有一道题是要求写出与“shi”的同音的字。她一连写出的“狮”、“师”、“史”、“士”、“使”、“是”、“实”、“市”8个字。一般同龄儿童只能写出2~3个字。要求写出“yi”同音字,她也一连写出了“依”、“衣”、“医”、“椅”、“已”、“以”、“益”7个字。而一般的同龄儿童只能写出l~2个字来。当要求她回答用什么方法可以从上海到杭州时,她列举出了“乘火车、乘飞机、乘船、坐汽车、骑动物、自己走、骑自行车”7种方法,一般同龄儿童只能回答出乘车或乘船。由此可见,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婴幼儿时期是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由于婴幼儿的思维急速发展,思维框架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加上求知欲强、接受快等特点,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思维训练大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等到以后再来补这一课,恐怕就会难以如愿了。因此,父母在婴幼儿时期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为他今后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人不是生下来就有思维的。五岁左右的幼儿常常把皮衣领子或鸡毛掸子叫“猫”,把驴、马、骡、鹿都叫“马”,把汽车、火车、电车都叫“笛笛”。可见,此年龄段的儿童已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是最早的、最简单的思维,即直觉行动思维。这时的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或在行动中才能进行。比如,父母问一个两岁的孩子:“怎样才能拿到桌上的勺子?”他并不回答,而是跑过去拿,这边拿不到就转到那边,左手够不着右手去抓,实在拿不到了就回头看着爸爸妈妈。他不是先想怎样拿再跑去拿,而是边拿边想。

3~4岁时,幼儿比婴儿的思维有了新发展,即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起来了。这种思维是依靠对具体事物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听故事时,是依靠头脑中出现的故事人物及言行的具体形象来理解故事的。幼儿所理解的“好孩子”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小朋友。由于幼儿是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来思维的,对事物的认识通常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片面、不深刻层次。例如:孩子印象中的老师是指幼儿园的阿姨,而当他看到父母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叫老师时,就会感到奇怪:“他怎么也是老师啊?”

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思维就向更概括、更抽象的方向发展。在6~7岁的幼儿经验所及的范围内,他们能够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概括事物,出现了高级思维形式——抽象逻辑思维。例如: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因为我当值日生,把桌子擦得很干净,把大苹果分给大家,小的留给我自己了。”

概括来说,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同时又有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因此,培养孩子时要正视孩子的思维特点。即要在幼儿期重视具体形象思维的充分发展,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较大幼儿(6~7岁)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学习。

提高思维能力

人凭本身的感知觉能力,可以认识事物的表象及其个别属性,而要想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事物,还必须通过借助语言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对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所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人才能把握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呢?

要注意养成思考的习惯

一般人的天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如同马克思所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人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用脑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像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一样,勤于用脑可以使大脑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唐甄说得好:“心,灵物也;不用则长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因此,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用脑筋想一想、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不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不满足于接受与记诵现成的结论。只有这样,脑子才能越用越灵。

要善于生疑、注重独立思考

我们在学习时,不把自己的大脑当成消极地、被动地吸取与贮存他人知识或现成结论的容器,而应当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疑问,并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判断。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经过大脑的“咀嚼”与“消化”,才能对书本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并将其化为滋补自己思维能力的“营养素”。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得,一番长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教育孩子在读书时,切忌轻信盲从或急于记诵,而应当让他随时考虑:书上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它的论据是否可靠、充分?推导、论证过程是否严谨、缜密?自己能否对其进行补充、发展与修正,或用另外的方法加以证明?此一结论与彼一结论之间有无联系?经常进行这样的独立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要把思考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的古人一贯提倡熟读精思、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也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所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精辟的见解告诉后人:学习是思考的重要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前提条件。知识能够为思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前人或他人的见解往往能够激活思维、开拓思路。因此,必须让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地用知识之“水”来浇灌思维之“花”,只有这样,思维这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才会越开越艳丽。

各门学科的知识无疑都有助于启迪、深化的思考,而尤其要着重提出的是,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人的思维总是在一定的哲学观点的支配、指导之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思维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如同恩格斯所说:“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离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维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牛顿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因而在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苦思冥想,企图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这一虚假结论,这种思考显然是徒劳无益的。此外,鼓励孩子学一点逻辑学对于提高思维能力也很有助益,因为逻辑学是专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有助于使孩子的思维更加严谨、缜密、规范,有助于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培养内容

思维能力发展的条件

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婴儿思维萌芽的条件

婴儿动作,包括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即全身动作对其思维的萌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