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ERP原理与实施
14329100000009

第9章 ERP系统的基础数据(4)

(2)准备时间。准备时间指熟悉图纸及技术文件,装卡、调整及拆卸工艺装备,清理设备和场地的时间,是一种固定提前期。为了使每个零件平均占用的准备时间少些,批量大些似乎有利,但会影响均衡生产,增加在制品库存,削弱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准备时间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占用工作中心,因此在制订能力计划时要考虑准备时间。

(3)加工时间。加工时间指占用工作中心加工工件或装配产品、部件的时间。加工时间同工作中心的效率、工装设计、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关。

(4)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是指加工完毕的工件停放在工作中心旁,等待这批工件全部加工完成后,一起运往下道工序或存储地点的时间。很明显,等待时间的长短同加工批量或传送批量有关,它也同搬运设施或下道工序的能力有关。

(5)传送时间。传送时间指工序之间或工序至存储地点的运输时间。它同车间布置、搬运工具的能力及效率有关。如果是外协工序,传送时间是指自上道工序完成之时起至厂外协作单位完成后送回至下道工序的时间。

能力计划的负荷,只考虑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即实际占用工作中心的时间。排队、等待和传送时间不占用工作中心,只在排计划跨度时考虑。

第七节工序和工艺路线

一、工序

工序(operation)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工序与工作中心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地,一道工序对应一个工作中心,当然也可以多道工序对应一个工作中心。例如,一个工人在一台车床上完成车外圆、端面、空刀槽、螺纹、切断或者一组工人对一批零件去毛刺。

1.按工序的特点分类

工序是完成产品加工的基本单元,在生产过程中按特点不同,可将工序分为:

(1)工艺工序。工艺工序是指使劳动对象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加工工序。

(2)检验工序。检验工序是指对原料、材料、毛坯、半成品、在制品、成品等进行技术质量检查的工序。

(3)运输工序。运输工序是指劳动对象在上述工序之间流动的工序。

2.按工序的性质分类

按照性质的不同,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两种。

(1)基本工序。基本工序是直接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

(2)辅助工序。辅助工序是为基本工序的生产活动创造条件的工序。

此外,工序按工艺加工特点还可细分为若干工步(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工步可再细分若干走刀或工步),按劳动活动特点可细分为若干操作(或操作组)、动作。

二、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routing)是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操作顺序的技术文件,是多个工序的序列。一条流水线就是一条工艺路线,它包含了许多的工序。

工艺路线是一种关联工作中心、提前期和物料消耗定额等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与具体的物料加工关联,则这种工艺路线就是标准的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工艺路线与具体物料加工是关联在一起的。在MRP中,可以根据产品、部件、零件的完工日期、工艺路线和工序提前期,计算部件、零件和物料的开工日期以及子项的完工日期。在ERP中,可以基于工序和工艺路线计算工作中心的负荷(消耗的工时)。因此,工艺路线也是计算工作中心能力需求的基础。根据在每一道工序采集到的实际完成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和监视生产进度的完成情况。工艺路线提供的计算加工成本的标准工时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和依据。如果说物料清单用于描述物料是按怎样的层次结构连在一起的,那么工艺路线则是描述制造每一种物料的生产步骤和过程,并且用于确定详细的生产进度的。

在ERP系统中,工艺路线文件一般用于对以下内容进行描述:物料代码、工序号、工序说明、工作中心代码、排队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等待时间、传送时间、最小传送量、外协标志、标准外协费和工序检验标志等字段。其中,物料代码用来表示该工艺路线是针对何种物料的工艺路线。工序号用来表示该物料加工时需要经过多少个工序,该工序号应该按照怎样的加工顺序进行编排。工作中心代码用来表示该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进行加工。排队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等待时间、传送时间主要是用来描述工序的作业时间,以进行能力计算和车间作业排队。外协标志、标准外协费是指如果该工序(如电镀)对企业来说是进行外协加工的,需要在工艺路线中进行指定。

编制工艺路线的过程一般为:首先,基于产品设计资料查阅企业库存材料标准目录,依据工艺要求确定原材料和毛坯的规格和型号;其次,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类似的工件、标准的工艺路线和类似的工艺路线,确定加工和装配的顺序;最后,根据企业现有的能力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基于尺寸和精度的要求,确定各个作业的额定工时等。

工艺路线和物料清单一样,通常由工程设计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如所使用的工作中心、设备安装时间、单件生产时间定额等都由工程设计部门确定。同时,工程设计部门还应经常比较实际工作和工艺路线的执行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审核。在实际生产中,有多种原因能够引起工艺路线的变更,如产品和生产过程可能改变,设备安装时间和单件生产时间标准可能需要根据新的操作数据加以调整,新的产品和新的组件可能需要新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建立后,由生产部门使用。当MRP投入运行之后,工长应根据派工单随时报告所发现的工艺路线错误,从而不断对工艺路线加以维护。对于工艺路线的变更,应由工程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协商进行。

工艺路线和工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类型、技术进步、产品发展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变化的。

第八节工作日历

工作日历也称为制造日历,是指一种表示上班日期、休息日期和设备检修日期等的日历。工作日历是一个基于日期的能力需求计划,它的作用是可以作为考勤计算的依据;为在MPS、MRP中基于提前期计算主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时避开休息日(不同的分厂、车间、工作中心因为生产任务的不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受不同的条件约束,因而可能会设置不同的工作日历),确定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提供依据;是计算工作中心产能负荷的日期基础等。

根据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是否使用同一个工作日历,将其分为单一工作日历和复杂工作日历。单一工作日历是指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都使用同一个工作日历;复杂工作日历是指一个企业由于环境条件(如能源消耗等)限制而导致不同部门或工作中心采用不同的生产日期和休息日期,从而产生不同的工作日历。

对于采用复杂工作日历的企业来说,不同组织层次的部门优先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位于组织层次最低的工作中心的工作日历具有最高的优先级,位于组织层次最高的工作中心的工作日历具有最低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工作中心定义了自己部门的工作日历,那么这个部门使用自己的工作日历;如果这个工作中心没有定义自己部门的工作日历,那么采用上一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日历;如果上级部门最终也没有定义工作日历,那么该工作中心就可以采用企业的工作日历。

工作日历的数据一般包括车间代码、工作中心代码、日期、年度、状态(工作、休息、停工等)、社会星期、工厂部门星期、年有效工作天数及累计有效工作天数等。

第九节其他基础数据

ERP系统的基础数据还包括日期的标准格式和记账的默认币、单据审核日期、税额计算方式、库存账目参数、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币种和汇率等。

(1)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ERP系统采用的日期标准格式为YYYYMMDD,账本记账的默认币种为人民币(RMB)。

(2)单据审核日期设定是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的,既可以设置为依照单据录入计算机时的系统日期,也可以设置为依照单据业务发生时的实际日期。

(3)税额计算方式的设定是按照企业管理要求进行的,既可以依照单据的总金额计税,也可以依照单据明细项记录的金额分别计税。

(4)针对库存账目参数的设定,应该考虑库存结账年月、库存封账年月和财务冻结日期等,以确保库存信息的安全。同时,为了规避财务做账对业务操作的影响,应该使财务做账所需的会计期间、结账和封账等活动不影响业务操作。

(5)在中国市场,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是固定的,自然年度是一个会计年度,12个自然月则是会计期间。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设置则要满足由企业自己灵活设置的要求。现在市场上的会计做账期别有1年12期、1年13期等。

(6)币种和汇率的设定主要考虑币种简称、币种名称、银行买入汇率、银行卖出汇率、报关买入汇率和报关卖出汇率等。为了执行符合国家规定和国际惯例的小数后取位计算,系统应该具有单价、金额、成本单价以及成本金额等可以定义小数位数的功能等要求。

要理解ERP,首先必须对ERP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有全面的了解。在ERP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实际上是ERP中的各项重要基础数据,这些基础数据产生于企业的基础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数据。ERP在运行前必须首先建立这些基础数据,这也是ERP初始化时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ERP系统中涉及的基础数据主要有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生产类型、物料编码、物料清单、工作中心、提前期、工序和工艺路线、工作日历以及其他基础数据等。

1.什么是物料编码?物料编码主文件包含哪些内容?

2.什么是物料清单?如何建立一个物料清单?

3.什么是工作中心?

4.什么是提前期?提前期有哪些类型?

5.工序和工艺路线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工作日历?工作日历有哪些类型?

7.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特征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PCB行业物料编码

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行业的层板压合的覆铜板、铜箔、纤维(PP)可以称为主材,而油墨、干膜、药水又是必不可少的辅料。作为物料编码的第一步,首先要对物料进行分类。PCB行业可以按物料形态及作用分为以下10类:覆铜板(CB)、铜箔(CF)、纤维(PP)、油墨(IN)、干膜(DF)、药水(MT)、钻嘴(DR)、维修用品(MA)、消耗品(OT)、产成品。现以覆铜板(CB)为例说明物料类型的编码规则。

覆铜板作为PCB行业最主要的材料,其编码规则一般需要考虑铜板型号、铜板性质、铜板水印、铜板厚度、铜面厚度、铜板尺寸、板料颜色等因素,因此覆铜板的编码将是PCB行业物料编码中最复杂也是最困难的事项。

物料编码规则采用:铜板型号+铜板性质+有无水印+铜板厚度+铜面厚度+铜板尺寸+板料颜色。现将型号为S1141、双面、有水印、铜板厚度为1.50mm、铜面厚度为2/2、铜板尺寸为41×49、板料颜色为黄料的覆铜板编码。

讨论题

能不能在覆铜板编码中标明供应商编号?能不能考虑将尺寸41×49的编码改为410490?修改之后的编码与原来编码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编码规则设计

【实训目标】

(1)了解物料编码的重要性。

(2)掌握物料编码的方法。

【实训内容与要求】

一、实训内容

有一家制鞋厂为了应用ERP系统,组织相关人员对货品进行编码规则的制定。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货品编码规则。货品编码采用“生产厂家码+出厂编码+商品颜色码+商品尺码”的规则。其中,生产厂家码用两位字母表示,出厂编码采用企业自编的唯一货品序号,商品颜色码采用统一的两位数的颜色代码,商品尺码用一位数来表示。

(2)公司产品编码。公司产品编码采用“季节码+面料码+鞋楦码+底型码+底材码+价格码”的规则。其中,季节码用一位字母代表相应的季节,面料码用企业自编的面料代码表,鞋楦码用一位字母表示相应的鞋楦,底型码用一位数表示,底材码用一位字母表示,价格码用两位数表示。

(3)客户编码。客户编码采用“国际码+地区码+贸易码”的规则。其中,国际码用两位字母表示,地区码用三位数的地区代码表示,贸易码用一位数表示相应的贸易类型。

讨论上述企业制定的编码规则的优点和缺点,并用该规则对某一品牌的鞋进行编码应用。

二、实训要求

(1)将班级同学分为5~7个小组,每个小组对此规则进行讨论,分析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做法。

(2)对每个小组的提案进行评比和辩论,由教师进行点评。

(3)通过现场观察、询问、实习等方法,完成编码规则的应用并制作成表格。

【成果与检验】

每位同学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学生讨论的情况(30%)和某一品牌鞋的编码表(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