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ERP原理与实施
14329100000032

第32章 ERP系统选型(3)

二、信息

信息功能用于描述业务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处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业务进行询问。一般来说,当数据处于输入和处理过程时称为数据,当数据处于输出位置时称为信息。

三、经济

经济功能主要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其目的要使企业的成本可计算、可跟踪以及尽量使成本在同行业中保持竞争力等;对于收益方面,则要找出企业无法获利或获利不足的原因,尽量使企业能从对市场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四、控制

控制功能主要是对安全机制和控制手段的数量的描述。如果安全机制和控制手段的数量过少,就容易造成输入的数据是不完整的或是缺少的。而安全机制和控制手段过多,会使业务的处理速度大大降低。

五、效率

效率功能主要用于研究企业业务中是否存在浪费时间、物料和人力等资源的现象。常见的描述效率的问题有:业务数据是否被重复记录、输入、处理,业务执行过程中有没有浪费人力、设备、物料等。

六、服务

服务功能主要是从业务结果角度来分析企业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描述服务的问题有:当前使用的系统生成的结果是否准确,使用当前的系统是否困难,当前使用的系统能否处理新业务,等等。

企业应按照PIECES系统选型方法,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围绕六个功能,逐一回答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回答的全面系统的分析,企业就可以找到目前使用的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帮助选型小组确定ERP系统的选型目标。

阻碍ERP成功实施的十项因素联想集团在2000年发布《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情况报告》时引用过国际上分析阻碍ERP成功实施的十项因素,分别是:抗拒变革的心理,立项目标不充分和高层经理支持不够,变革的必要性未能使人信服,期望值不切实际,项目管理不善,项目组成员水平不高,项目范围不明确或失控,没有管理变革的策略,没有从流程的观点入手,没有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远景。其中抗拒变革的心理、变革的必要性未能使人信服、没有管理变革的策略等三项涉及观念更新和管理变革,立项目标不充分和高层经理支持不够、期望值不切实际、项目范围不明确或失控等三项涉及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项目管理不善、项目组成员水平不高两项涉及项目组织,没有从流程的观点入手谈到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重组,没有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远景是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作用和尽职尽责的问题。

第四节FACE系统选型

FACE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分别代表功能(function)、保证(assure)、成本(cost)和环境(environment)。FACE系统选型方法是评价ERP系统的一种技术。

一、功能

功能指标包括功能模块、工作流引擎、准确性和适应性以及定制化四个方面。功能模块主要是评价ERP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企业需求的关联程度。工作流引擎用于评价ERP系统的工作流引擎是否具有可视性,是否能够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是否可以读取和存储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等。准确性和适应性用于评价ERP系统的正确性以及处理不同业务和业务量时具有的性能。定制化指标主要用于描述ERP系统是否需要定制、需要定制功能模块的数量、定制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厂商的态度等。由于经过定制的ERP系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质量隐患,所以不建议通过大量定制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保证

保证指标包括界面友好性、文档完整性、厂商和技术四个方面。界面友好性主要描述ERP系统的易学习性、易操作性、实用性等。文档完整性主要描述ERP系统配套的用户手册、培训手册、特殊功能模块的设计文档格式规范程度、结合合理性、易读性等。厂商是描述ERP系统提供商的持续经营能力,包括对厂商的研发能力、厂商的财务质量、厂商的销售网络等的评价。技术主要描述ERP系统厂商对企业客户提供的技术维护、技术支持和技术回复等。

三、成本

成本指标包括价格和总体拥有成本两个方面。在价格上,应首先考虑满足企业的需求,再考虑价格的高低。ERP系统总体拥有成本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关键要考虑到资产的所有关联成本,在实践中并没有普遍接受的计算总体拥有成本的公式。一般来说,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安装成本、财务成本、佣金、能源成本、维修成本、升级成本、转换成本、培训成本、支持成本、服务成本、维持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等。

四、环境

环境指标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库系统以及体系架构四个方面。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主要描述ERP系统运行需要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加上数据库系统就构成了ERP系统的运行平台,如Windows环境、UNIX环境、Linux环境等。当前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有Oracle、DB2、MicrosoftSQL Server以及Sybase ASE等。每个数据库系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相应的环境和数据库系统。体系架构主要描述ERP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之间的关系,C/S和B/S架构各有特点,相对来说,B/S架构更具发展潜力。ERP系统在一个企业的运行寿命一般是至少15年,因此,不论使用什么样的环境、数据库以及架构,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更长的适应时间。

ERP系统提供商的选择在ERP选型过程中,每个系统供应商都会不遗余力地陈述自己提供的ERP系统的优势来引导企业决策者,试图以自己的产品作为企业选型的标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判断并选择ERP系统提供商:

(1)实力。考察提供商的实力首先要看提供商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提供商的目标聚集在企业信息化上,才能持续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方案,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持续需求;其次,考查提供商的资金实力,资金实力是支撑后续产品研发的关键;再次,考查市场对提供商的实力评价,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程度等;最后,考查提供商的人员规模,尤其是研发队伍的规模。

(2)实例。考查提供商有没有在同类型企业的成功案例。ERP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应用方式和管理模式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型时,企业对提供商的样板案例考查必须非常仔细。

(3)实际。企业选型时必须注意自身的状况,包括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硬件网络环境、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管理模式与提供商提供的产品的符合度、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ERP系统的实施周期和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