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海洋核污染复杂性太高,以至于现在都没有确定的结论来测量核污染损失。因为海水核污染之后,受到无数个变量的影响,比如深层和浅层海水的交换强度,如果够强,那么放射性物质就会在海水浅层被严重稀释,对鱼类的影响就有限,反之则是影响强度大。另外,海岸线地质结构、潮汐因素、风、温度都会不断改变着“污染路径”。
核污染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较强辐射,并且辐射时间相当长,可以达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它分别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即消化道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难以治愈。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超剂量物质长期作用人体会患发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同时这些污染物质会严重危及水生生物生存。
海洋核污染对“海洋食物链”的影响更是诡异,难以捉摸。一般而言,陆地食物链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步骤,可以得到控制和预测,但在水环境下,推导核污染通过复杂的食物网和捕食层次来影响人类生活几乎是不可能任务。既有“生物放大”特性,即放射性物质集中积累于某类生物体,从而导致食物链的激进变化,也有“生物收敛”作用,即放射性物质会被大量种类的生物体逐步吸收,从而快速“消解”。最诡异的是,竟然还有所谓的“核污染后生态繁荣”景象,例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今天,当地野生动物非常繁盛,其原因在于大量动物和生物的核抵抗能力被低估了,相反核危机造成了人类大规模迁走,使得生态系统在“去人化”之后反而恢复生机。
虽然目前已经禁止向海洋倾倒高放射性废弃物,但低放射性和废弃物的倾倒仍然没有得到控制。放射性废弃物进入海洋后,大都沉入海底,由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相当长,再加上人类缺乏对深海环境的足够认识,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当前形势,各国均加大力度对放射性监测与防护的研究,分别通过海洋辐射探测器、建立海洋放射性预警系统、海洋放射性监测体系及海洋放射性核素快速富集技术研究等,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的监测。
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海洋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海洋放射性污染问题给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面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及治理,我们目前的研究水平仍旧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它。因此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研究仍待我们去探索,而如何更好的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六、热污染和固体废物
热污染
海洋热污染是水温异常升高的一种污染现象。天然水水温随季节、天气和气温而变化。当水温超过33~35°时,大多数水生物不能生存。水体急剧升温,常是热污染引起的。
水体热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冷却水。首先是动力工业,其次是冶金、化工、造纸、纺织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将热水排入水体,使水温上升,随之水质恶化。根计算,一个装机100万千瓦的火电厂,冷却水排放量约为30~50立方米/秒;装机相同的核电站,排水量较火电厂约增加50%。年产30万吨的合成氨厂,每小时约排出22000立方米的冷却水。
水体增温显著地改变了水生物的习性、活动规律和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到水生物的分布和生长繁殖。增温幅度过大和升温过快,对水生物有致命的危险。
水体增温加速了水生态系统的演替或破坏。硅藻在20摄氏度的水中为优势种;水温32摄氏度时,绿藻为优势种;37摄氏度时,只有蓝藻才能生长。鱼类种群也有类似变化。对狭温性鱼类来说,在10~15摄氏度时,冷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超过20摄氏度时,温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当水温为25~30摄氏度时,热水性鱼类为优势种群。水温超过33~35摄氏度时,绝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水生物种群之间的演替,以食物链(网)相联结,升温促使某些生物提前或推迟发育,导致以此为食的其他种生物因得不到充足食料而死亡。食物链中断可能使生态系统组成发生变化,甚至破坏。
水体升温加速了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降解又加速了水中溶解氧消耗。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随水温上升而加强。例如,水温升高10摄氏度,氰化物毒性就增强1倍;而生物对毒物的抗性,则随水温的上升而下降。
水体热污染区域可分为强增温带、适度增温带和弱增温带。热污染的有害效应一般局限在强增温带,对其他两带的不利影响较小,有时还产生有利效应。热污染对水体影响程度取决于热排放工业类型、排放量、受纳水体特点、季节和气象条件等。
各国对水热污染及其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冷却水温度的排放标准。美国、俄罗斯等国按不同季节和水域,制定了冷却水温度的排放标准;德国以不同河流的最高允许增温幅度为依据,制定了冷却水温度排放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
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约百亿吨,若1%进入海洋,其量也达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1海面漂浮固体废物
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塑料袋、漂浮木块、浮标和塑料瓶等。海面漂浮垃圾的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41%,其次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和木制品类垃圾,分别占19%和15%。
2海滩固体废弃物
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袋、烟头、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渔网和玻璃瓶等。其中塑料类垃圾最多,占66%;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纸类和织物类垃圾分别占8.5%、7.6%和5.8%。
3海底废弃物
海底垃圾主要为玻璃瓶、塑料袋、饮料罐和渔网等。其中塑料类垃圾的数量最大,占41%;金属类、玻璃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22%、15%和11%。
海洋垃圾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恶化。
海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废弃的渔网,它们有的长达几英里,被渔民们称为“鬼网”。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渔网绞在一起,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死亡陷阱”,它们每年都会缠住和淹死数千只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则容易把一些塑料制品误当食物吞下,例如海龟就特别喜欢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海鸟则偏爱旧打火机和牙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像小鱼,可是当它们想将这些东西吐出来反哺幼鸟时,弱小的幼鸟往往被噎死。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误食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被打乱。
塑料垃圾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废弃塑料会缠住船只的螺旋桨,特别是被称为“魔瓶”的各种塑料瓶,它们会损坏船身和机器,引起事故和停驶,给航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研究显示,海洋垃圾对人类、自然界生物及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海鸟、海龟等小型动物来说,塑料袋、渔网等海洋垃圾已成公认的“杀手”。海洋生物往往将一些塑料制品误当食物吞下,如海龟就特别喜欢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误食后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死亡。
世界上最年轻的海
世界最年轻的海是红海。红海是指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红海由埃及苏伊士向东南延伸到曼德海峡,长约2100公里。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然后通往阿拉伯海。红海最宽处为306公里。西岸的埃及、苏丹和东岸的沙特阿拉伯、也门隔海相对。在北端,红海分成两部分,西北部为水浅的苏伊士湾,东北部为水深的亚喀巴湾。
红海水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平均27℃至32℃。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故有红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