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时尚养花栽培大全
14325200000051

第51章 各种花卉的养护(21)

55.狒狒花 分类地位:鸢尾科,狒狒花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矮球根花卉。地下具球茎,外被纤维质薄膜。株高15~30厘米。茎有分枝。叶剑形,有毛。穗状花序,着生茎顶,花紫色,或粉色、黄色、淡黄色等。花漏斗状,向上开放,花被片6,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春季开花。

原产地:南非。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日照充分的环境条件。宜排水良好、轻松的沙质壤土。生长适温15~22℃,冬季以14~16℃为宜。耐寒力较弱,在长江流域可以露地栽培。秋天栽于露地,春天开花。花后茎叶变黄进入休眠。

莳养管理:在长江流域可以露地栽培,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处,于9~10月以5厘米的间隔,10厘米的深度栽入土中。第二年春天开花。盆栽宜于9~10月栽植,16~20厘米口径的花盆,每盆可栽6~8个球茎。盆土可用沙质壤土2份与腐叶土1份混合配制。球茎栽植深度为3厘米。为使发芽迅速而整齐,土壤不宜过湿,栽植时可先覆土1厘米,待真叶长出3~4枚时再添土至3厘米左右。小球可种植于浅盆中,株行距2~3厘米。放置冷凉处栽培,10月下旬移入温室。初进室时温度5~10℃即可,以后逐渐升高温度至15~20℃。经常施以稀薄液肥,保持土壤湿润,加强室内通风,于翌年春季便可开花。花后要逐渐减少浇水,叶枯后不再浇水,取出球茎,干燥贮藏,待秋天再行栽植。在温暖地区进行露地球根生产时,土壤传播的病害较多;而切花和盆花生产中土壤传播病害较少,而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等发生率却较高。

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由细菌寄生侵染。球茎发芽后,根际部位发生褐变,病势扩展以致枯死。球根腐败病,由镰孢病菌侵染发生。在生长期叶端变成紫色,从外叶开始变枯而死亡。在球茎贮藏期发病,则球茎腐败变干而硬。为防止上述病害发生,要注意避免连作,球茎栽植前可用农用链霉素300~700单位/毫升浸30~60分钟。生长期发现病叶要及时剪除。幼苗期发生球根腐败病,可用50%代森锌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浇灌,可以灭菌保苗。

繁殖方法:以分球繁殖为主,也可分株。球茎在春天开花后萎缩硬化,在其上面长出新球茎和一些小子球。将小子球分栽,经过一年的生长,第三年春天即可开花。播种可于6月采种,播种于浅盆中,播后保持湿润,最适发芽温度为20~22℃。待幼苗长出后予以通风,但勿使盆土干燥,冬季移入室内越冬,约经3~4年始可开花。

实用价值:狒狒花株态清秀,花色浓艳,是优美的盆花和切花,深受人们欢迎,为点缀厅堂、案头的佳品。切花瓶插,娇艳非凡。在温暖地区,用作花坛和花径边缘或作自然式的片植均宜。

56.小苍兰

别名:香雪兰、洋晚香玉。

分类地位:鸢尾科,香雪兰属。

形态特征:球茎圆锥形,外有网纹和暗红色斑纹的薄膜。叶线形,二列互生。螺壳状聚伞花序,花序轴平伸或倾斜,花直立,狭漏斗状,花色有鲜黄、纯白、粉红等色,有芳香。花期冬、春。园艺品种丰富,花色多样,有紫红、橙红、淡紫、大红、蓝紫等色。

原产地:非洲南部。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土壤宜排水良好。生长适温15~20℃,耐寒力较弱。冬春开花,夏季休眠。短日照下可促进花芽分化。

莳养管理:小苍兰喜肥,土壤要求肥沃疏松,生长期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在13~15℃温度下能促进球茎生根和发芽。球茎在高温及8~10℃的条件下处理可提前开花。盆栽生产多选株形丰满的低矮品种,栽培期可适当推迟,一般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栽植,保持充足的光照。花期控制常用改变栽植期、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等综合措施。元旦开花的,需在7~8月低温(15~17℃)处理1周,打破休眠,栽植后保持15~20℃即可。春节开花的,需在春节前1个月,在18~20℃的条件下催花。

繁殖方法:以分球繁殖为主。每年地下部分形成新球茎,并在母球周围有3~5个小球茎,可以剥离用于繁殖。播种繁殖多于5月采种后立即播种,最适发芽温度为20~22℃,约经3~5年,可开花。

实用价值:小苍兰形态奇异美丽,花色艳丽,并具有浓烈的香味,花期又正值元旦、春节期间,为良好的盆栽花卉和切花材料。

57.球根鸢尾

分类地位:鸢尾科,鸢尾属。

形态特征:为鸢尾属中地下部分具鳞茎种类的总称。地下鳞茎一般较小,有膜质外皮,叶基生,线形,花茎自叶丛中抽生,花单生,蝎尾状聚伞花序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从2个苞片组成的佛焰苞内抽出,花被片6,外轮3片,大而外弯下垂,内轮3片小,多直立或呈拱形,花期3~6月。

原产地:西班牙和地中海沿岸。

生态习性:性喜阳光充足而凉爽的环境,也耐寒及耐半阴。秋、冬季生长,夏季休眠,栽培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花芽分化常在栽后生长初期进行,约需3周,这一时期适宜温度为13℃,鳞茎寿命1年。贮存时温度过高,会抑制花芽分化。

莳养管理:栽植地宜选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春季干旱要注意灌水。促成栽培可供切花。将鳞茎在1~3℃条件下处理60天,温室地栽或盆栽,前期保持8~12℃,待花茎渐渐抽出后,可逐渐升温至20℃以上,并增加灌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花切除后,至少要保留2枚叶片,以利于鳞茎后期生长。

繁殖方法:通常分球繁殖,一般在秋季栽植前将子球剥离分栽。

实用价值:球根鸢尾类多作切花,也是早春栽植花坛、花境的好材料。

58.火星花

别名:藏花水仙。

分类地位:鸢尾科,鸢尾兰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有球茎和匍匐茎,球茎扁圆,形似荸荠。株高80~90厘米。叶线状剑形,二列状折叠着生,基部有叶鞘抱茎而生。穗状花序向一侧拱形弯曲,50~90厘米长,着花部分约占1/3,常有分枝,小花漏斗形,先端开裂,花被6枚,花色有深红、红、橙红、橙黄、黄。夏秋季为盛花期。

原产地:非洲南部。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亦耐半阴和干旱。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球茎3月中下旬萌发,6~8月开花,12月茎叶逐渐枯萎,结实率不高,球茎的自然繁殖力较强。

莳养管理:由于匍匐茎的伸长生长,植株的萌生力较强,栽植前土壤要充分翻耕,施足基肥,做成高畦。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决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3月中下旬萌发,孕蕾前和花谢后各施肥一次,以使叶茂花繁,并形成充实的更新球茎。秋末地上部枯萎后,寒冷地区需将球茎掘起,球茎贮藏温度为2~5℃。

繁殖方法:火星花繁殖容易,常以分球和播种繁殖。分球在春季新芽萌发前进行,发达的走茎也可供分株。分球栽植,地栽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盆栽用15厘米盆,每盆栽3~5个球茎。栽植深度为球茎的2倍高,大球茎栽后当年可开花,小球茎第二年开花,一般3年分株一次。播种以9月秋播为宜,播种基质要严格消毒,覆土3~4毫米,发芽适温为20~25℃,播后21~30天发芽,播种苗需2~3年才能开花。

实用价值:火星花花朵排列成一枝枝略显弯曲的穗状花序,从葱绿的叶丛中抽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橙红色花序,随风起伏好似鲜红的麦浪,极富感染力。火星花抗热性强,仲夏季节花事静寂之际却花开不断。用它布置花坛、花境和岩石园,花时十分自然得体。若大面积成片植于林下、空隙地和向阳坡地,景观十分热烈壮观。火星花也可盆栽和作切花观赏。火星花开花自下而上,切花时应选择基部已有数朵花盛开的花枝。养护得当,火星花可以水插1~2周,叶片可更长些。

59.火炬花

别名:火把莲。

分类地位:百合科,火炬花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出叶丛生,宽线形,灰绿色。花茎自叶丛中抽生,高出叶丛,顶生密穗状总状花序,有小花130~250朵,由多数下倾花覆瓦状排列而成,下部花黄色,上部花深红色。

原产地:南非分布于海拔1800~3000米高山及沿海岸浸润线的岩石泥炭层上。

生态习性:性强健而稍耐寒,越冬气温不得低于-10℃。要求阳光充足,忌低涝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粘质壤土为宜,亦耐微碱性土壤。

莳养管理:火炬花多行露地栽培,也可盆栽。定植地应选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处。定植前深耕土地并施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苗高10厘米左右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后浇透水2次,然后中耕、松土、蹲苗,促发新根。生长季节要充分供水与施肥,则生长迅速。在25~28℃又有充足阳光的条件下,约5个月可抽穗开花。花茎出现时,应进行2~3次磷酸二氢钾的根外追肥,浓度为0.1%,每次间隔7~10天;或用1%~2%浓度的过磷酸钙作土壤追肥一次,可以增加花茎的坚挺度,防止弯曲。花后应尽早剪除残花枝不使结实,以免消耗养分。秋季进行分株,分栽前要多施基肥,补充植株体内的营养不足,冬春干旱地区,在上冻前要灌透水,并用干草或落叶覆盖植株,防止干、冻死亡。早春去除防寒覆盖物不宜过早,注意倒春寒的袭击,防止植株受损伤。火炬花属浅根性花卉,根系略肉质,根毛少,栽植时间过久根系密集丛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每隔2~3年须重新分栽一次,以促进新根的生长,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分栽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好。

繁殖方法:播种或分株均可。播种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播种为最好。分株以9月上中旬为好。将整丛挖起,在根颈处分切开,每株应具2~3芽,并至少带有2~3条根,分别栽种。

实用价值:火炬花植株强健,花序挺拔,小花下垂,整个花序好似点燃的火炬。因其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可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既可在路旁、街心公园丛植或列植,也可在坡地、林缘片植,用于插瓶与花篮装饰,观赏效果极佳。

60.满天星

别名:丝石竹、霞草。

分类地位:石竹科,丝石竹属。

形态特征:一二年生草本,株高30~45厘米,有白粉。叶披针形;顶生疏散的圆锥状聚散花序,花小,径约0.6~1厘米,白色或粉红色,花梗细长;蒴果球形;花期5~6月。

原产地:高加索至西伯利亚。

生态习性:喜光、耐寒、耐干旱,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适应性较强,但忌炎热和潮湿。

莳养管理:生长期每2周施稀薄肥水一次,则植株生长更健壮。蒴果呈麦秆黄时采收种子,以防散失。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一般春播,土壤不结冻地区可秋播。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2℃,约1周出苗,幼苗不耐移植,应注意间苗,株行距20~40厘米,栽培作切花的株行距可小些。也可盆播,在真叶充分展开后,移栽于营养钵或小盆内。

实用价值:满天星姿态典雅,繁花点点,分布均匀,犹如繁星。适于布置花坛、花境,与同时开放的郁金香、石竹类、金鱼草、虞美人、羽扇豆、飞燕草等间栽,效果极佳;也可配置岩石园;还是衬托切花、花束和花篮的好材料,能与多种切花配饰观赏。

61.鸢尾

别名:蓝蝴蝶、扁竹叶。

分类地位:鸢尾科,鸢尾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具粗壮的根茎。株高30~50厘米。叶剑形,全部为基生叶。花梗从叶丛中抽出,单枝或分成2枝,每枝顶端着花1~4朵,每朵花均由佛焰苞中抽出,花被6片,蓝色。花期5月。

原产地: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一带的山林中。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不耐水渍和高温多湿。不耐寒,在北方地区需适当保护可露地越冬。喜生于排水良好、适度湿润的土壤。

莳养管理:栽培鸢尾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地方,栽植前土壤要充分翻耕,并施入腐熟堆肥和少量骨粉、草木灰等作基肥。栽植不宜过深,根茎要压紧。栽后浇一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实际干湿情况补充水分。一般以土壤略偏干为宜,不要使土壤积水或长期过湿,以免造成烂根或发生病害。春季萌芽生长至开花前应施1~2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或复合花肥。花凋谢后最好再施一次液肥。秋后植株枯黄后及时清除地面枯叶,冬季适当覆盖即可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通常用分株法繁殖,每隔2~3年进行一次,于春季花后或秋季均可,寒冷地区应在春季进行。分割根茎时,应使每块具2~3个芽为宜。及时分株可促进新侧芽的不断更新。除分株繁殖外,还可播种繁殖。通常于秋天种子成熟后立即播,播后2~3年开花。

实用价值:鸢尾种类多,花朵大而艳丽,叶丛青翠碧绿,适应性强,一次栽植,多年观赏,因此它是北方庭院中栽培普遍的一种宿根花卉,在花坛、花境、地被等栽植中也常见应用。因其花梗高大,花大色美,又耐水养,也是瓶插、花束等切花所不可缺少的主要花种。有些种类的根茎可提取香精,有些种类是传统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