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325100000059

第59章 常见鱼的生活习性(9)

24.马面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马面鱼又称绿鳍马面、象皮鱼、剥皮鱼、皮匠小羊鱼和面包鱼,一般长20~25厘米,体重最多不超过300克,为温水性底层鱼类,我国以东海、黄海和渤海为多。马面鱼系肉食性,以海底的小鱼、小虾及底栖生物为食,它们常群集在人工渔礁的海带、贻贝养殖架区域,寻食寄生于海带上的生物,也常捕食游弋于贝类间的毛虾,故钓法宜以船钓为主。可把船系在养殖架上,以沙蚕、毛虾、贝类肉为钓饵,用手竿或抛竿均可。如在养殖架外的礁石旁垂钓亦佳。

25.沙丁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沙丁鱼也称、我国东海南部及南海广大水域有产,一般体长仅15~26厘米,游动快,体银白色,肥嫩,肉细味美,常集群乘涨潮之时近海抢食,以小鱼、小虾及水生生物为食。

沙丁鱼食欲很强,一旦发现群体,较易钓取,即使有时脱钩而去,还会返回吃钩。可船钓,亦可岸钓;可用抛竿,也可用手竿。饵以小鱼、虾、海滩贝类肉为主。清晨和黄昏时垂钓最佳。涨大潮时最易钓取,此时钓者可用手竿或抛竿底砣悬钓,系多钩,边钓边退,但要注意安全。

三、溪流主要对象鱼种

1.马口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马口鱼系一种淡水溪流可钓鱼,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山区溪流中,一般成鱼长约16厘米,肉食性,主食水生昆虫和鱼苗、虾,四季可钓,尤以春夏两季吃钩率高。它们常集群逆流而上,四处抢食,喜清水和活水。

钓马口鱼可用长3.6~4.5米的溪流软竿,配细线,线可略长于竿,用单钩比双钩合适,饵用小鱼、虾或溪虫、红蚯蚓。可淌水钓,也可站在岸边钓;可顺流悬钓,让流水带动钩饵下流,也可将钩先抛远后再向身边逆水慢拖;可用单子浮标,也可用散子。通常马口鱼吃钩后不会吐钩逃脱。由于马口鱼有集群性,故在一处水流钓不到时,应立即向上游或下游另寻钓点,不可久等。

2.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鱼又名桃花鱼,一般长10厘米左右,为我国西南山区溪流钓的主要可钓鱼之一。

鱼为杂食性,主食无脊椎动物及其幼虫,也食石上苔藓。钓时以红蚯蚓、溪虫为好,也可用小虾、鱼肉、肠、蛆虫、飞蛾、米饭粒,或用昆虫毛钩假饵垂钓,但后者在钓到一两条后其他鱼便不肯再吞钩。用的竿、线、钩和钓取马口鱼一样,皆要短、细、小,轻便灵敏。

3.鳅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鳅鱼也称石虎鱼,长仅10厘米左右,生活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山区,属肉食性鱼类。由于它们生活在山涧急流中,可贴水底石头不被水流冲走,故用浮钓、上层拖钓不行,须使用重砣使钩饵沉底,在石头上方拖擦,并配短软竿、细线、小钩,以溪虫、菜虫、蚯蚓、昆虫为饵。鳅鱼四季可钓,尤以春、夏两季最易钓取。

4.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鱼为总称,我国常见的有外口、中华爬岩、沟褶,产于华南和西南山区的溪流中。可用软竿、细线、小钩,配以溪虫、昆虫、菜虫、蚯蚓、米蛀虫等为饵,贴底拖钓。

四、河港主要对象鱼种

1.鲻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鲻鱼俗称白眼、乌鲻、乌头、乌仔鱼,多在与海洋交接的江河口生活,一般长40厘米,大者可达80厘米。鲻鱼性杂食,既食泥土表面的腐殖质、硅藻、蓝藻,也食多毛类、摇蚊幼虫、虾、软体动物。我国山东半岛至南海的沿海区均产鲻鱼。

鲻鱼贪食,用手竿、抛竿、手钓配动物性钓饵或面粉、米饭等素食,皆可钓取。悬钓或投钓均可。通常,在海滨咸水区用海蚯蚓、海蛆及贝类作饵;在港口、码头或停泊的船舷旁,用荤饵或面粉粒、饭团、玉米粉团、食堂泔脚作饵垂钓。一般常用悬钓或拖钓。四季皆可钓,但夏、秋季最易钓取。

2.鲚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鲚鱼也称刀鱼或凤尾鱼。它们有两种:一种称为刀鲚,个体较大,可长达40厘米,重200~300克;另一种称凤尾鲚,长20厘米左右,重100克。鲚鱼主食无脊椎动物,如虾和其他水生生物,在中上层水域集群活动觅食。春夏之际,从海滨集群溯河而上,在河流上游或大、小河交界处产卵。秋天又返回海中。也有的鲚鱼因种种原因无法返回海洋,大都演变为较小品种,如无锡太湖中的梅鲚鱼。长江里的刀鲚个体大,最大者可超过300克,肥嫩鲜美,与鲥鱼、鱼并称为“长江三鲜”。清明前刀鲚由海入江时,最为鲜嫩肥壮,且横刺尚未形成,最易钓取。清明之后,刀鲚繁殖完毕,顺流而下入海,食欲旺盛,虽好钓取,但刺硬肉粗,已乏美味。

在长江边或有关通海河口垂钓,多选缓流处悬钓,可用手竿,也可用抛竿。手竿下系砣、上挂多钩,以小虾、小鱼、红蚯蚓、碎鱼块等为饵,遇到鱼群,可连钓连上,一次可提二三条鱼。用抛竿钓钩可多些,砣上方主线上拴8~10只鱼钩。钩入水后,竿在岸边要竖高些,使鱼钩立在水中,鱼儿便于发现和吃钩。太湖水域的鲚鱼吃钩时间较长江、淮河、钱塘江、闽江等通海江河口处鲚鱼为长。钓期可从春天钓到秋天。

3.鲥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鲥鱼古称鲤鱼,长可达70厘米,海、淡水洄游性鱼类,每年春由海溯江河而上产卵。我国各通海的江河皆产此鱼,尤以长江鲥鱼味最美,历来被称为“长江三鲜”之首。鲥鱼因其年年准时进入江河而得名。清明前,它们由海入江河,鳞薄而圆,是鱼脂凝成,肉肥嫩鲜美,也最易钓取。它们主食浮游生物,在江河口中上层游弋,入江后变为杂食性。

钓鲥鱼多用船钓,即将船固定于离岸300~500米水流较缓区,船两旁放钩,拉砣钓,抛竿或手竿皆可。线宜长,底砣,上悬放2~5只鱼钩,水表用单子大浮标,使饵处于水表下0.5~2米深度,在流水中摇晃,或用多钩延绳钓。饵用活虾或虾粉拌面粉蒸后捏粒挂钩,或用孑孓拌黄豆粉、面粉,蒸熟后挂钩。如无船,可立于江湾或矶头处顺水抛钩。清明至谷雨以后鲥鱼繁殖结束,顺江河而下时仍可垂钓,但吃钩率差,且鲥鱼鱼鳞变硬,肉松而粗,不似清明前之美味可口。自每年5月至次年1月,江河中再无鲥鱼可钓。

4.松江鲈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花鼓鱼,属海洋、淡水洄游性鱼类,是自古以来的名贵品种。松江鲈鱼长12厘米左右,因盛产于上海松江及长江下游各江河通海区域,故得名。又因鱼体鳃膜上有两条橙红色斜条,颇似四片鳃叶外露,故又名四鳃鲈。松江鲈鱼生活在沿海浅水底层,为肉食性小型鱼类。每年5~6月,幼鱼在海里长至2~3厘米时由海入江河,在淡水中肥育。冬至前后,又从江河入海。其肉味极其鲜美,尤以肝脏和颊部肉块最佳。深秋是松江一带钓取松江鲈鱼的旺季,只可用手竿,且要短竿、细线、小钩,用沉底钓,配蚯蚓、鱼肉、昆虫为饵,在江边或河滩浅水处垂钓。不可用抛竿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