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14148200000017

第17章 破坏性地震应急演练实施(8)

3.救灾物资的调运分发

震后,城市灾区所需的救灾物资,大部分需靠外地支援,但强震使通往灾区的主要公路、铁路处于瘫痪状态,加上物资储备、发放等系统停止运转,致使外援物资一度难以调运。为此,需采取措施,加快物资的调运和分发。

(1)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物资运输方式。在震后初期铁路公路运输中断的情况下,首先用飞机向灾区空运救灾物资。有水运条件时,也可采用水运救灾物资。在铁路、公路陆续修复后,大批物资远距离运输用火车,短途或少量急需物资可用飞机和汽车。

(2)合理设置物资中转站。为了把源源不断运入灾区的物资及时妥善地接收下来,并尽快合理地分发到各个灾区,根据交通畅阻的情况、物资转运量的大小,要在便于物资集散的地方设立规模不等的中转站,负责外地调入物资的接收、分发、转运。按经济合理、就近分发的原则,明确规定各站的物资供应管理范围。

(3)做好物资的装卸、转运。城市地震救灾组织应根据各中转站承担的物资接收、转运量的大小,将从外地调遣来的汽车、装卸队员合理地分到各站,由各站统一指挥、安排和使用。根据各站转运量的变化,随时统一调整转运量。各站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运输救灾物资的火车随来随卸,转运物资的汽车随到随装,不压车皮,不压货位。各站还要建立物资的交接登记手续,做到收发有据,账物相符。

(4)及时科学地分配调入物资。城市地震救灾物资可由市地震救灾组织统一分配,采取逐级下发的办法。按照专物专用的原则,应根据灾情和物资用量以及当地自给的情况,对救灾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对短缺物资,按轻重缓急规定使用范围;建房物料的分配,应根据每间房屋所需物料,分别规定具体标准,按标准和建房物料分配方案分配。对运到的没有分配的物资,各中转站及时报市地震救灾物资组织,使其能随时将分配方案通知各中转站,以便各中转站有效地按计划分发物资。

§§§第十节宣传教育指挥组紧急指挥行动演练

一、接收灾情

(一)市指挥部宣传组:收到××报社新闻记者张××报告,根据市民反映,××区××街道办事处在震情发生后无人值守,界内居民处于无人组织状态。记者于上午10时50分赶到实地调查,情况属实。居民群众对街道干部临阵脱逃现象非常气愤。目前片内群众思想情绪很不稳定,有个别人员乘机散布不满言论,如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势必会引起更大混乱。

(二)市指挥部宣传组:收到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告,今日上午10时38分,公安巡警分别在××区和××区发现张贴的传单,公开散布“因为×村农民打死了一条蟒蛇,震怒了龙王,近两日内将发生大海啸”之类的迷信性谣传,同时,一些网民和手机用户也陆续接到类似信息,由于传播很快,造成人心惶惶,已有部分居民开始举家向我市周边地区无序疏散。

(三)市指挥部宣传组:收到市委领导指示,市委要求你们有针对性地展开切实有效的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我党心系民众安危、与民生死与共和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要冲锋在前,坚持靠前指挥,率领全市人民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大力弘扬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服从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不听信迷信谣传,保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稳定,众志成城共同抗灾。对于临阵脱逃、擅离职守的党员或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

要求你们迅速落实市委领导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政治宣传工作意见,及时上报市委。

二、应急准备

总导演宣布:宣传教育组开始准备,时间不超过5分钟。

时间到,宣传教育组报告决心部署。

调理组接收报告,并相应作出回答和指令。

三、即时点评

总导演点评:就宣传教育组决心、处置意见指出优缺点。

四、宣布腹案

(一)情况判断

1.地震造成有线电视线路损坏,设备遭到破坏,无法正常播放节目。

2.灾民心理压力较大,加之一些迷信谣传,给宣传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决心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迅速平息谣传,同时尽快抢修被损坏的有线电视线路和设备。

(三)处置方案

1.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深入思想动员。

2.迅速平息谣传,坚决打击造谣惑众不法分子,引导灾民正确认识灾情,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

3.迅速组织抢修有线电视设备和线路,恢复广播,对重灾区要利用移动宣传车进行宣传。

4.拟制宣传教育提纲,指导全市搞好宣传教育。

5.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搞好宣传稳定民心。

6.将决心方案上报市指挥部。

五、理论评述

抗震救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它对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消除谣传,团结大家共同救灾起到重大作用。

(一)抗震救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防灾救灾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行动。而灾害的本质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既定环境和既定社会秩序的破坏。防灾救灾就是对这种破坏的紧急抢险,它来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效地抢险救灾是人类社会成员的共同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全社会防灾救灾的行动特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实践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具体行动。抢险救灾的作用对象是人类社会自身,人类与灾害的斗争,从形式看是与灾害现象的抗争,但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自我救助行动。抢险救灾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每一次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还将带来社会动乱和文化断代,因此,组织全社会力量进行防灾救灾对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实效性

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说,各个区域各项工作都十分强调时间与效率。对防灾救灾而言,实效性更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抢救效率,而且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于各种灾害突发性强,变化节奏加快,通常没有准备时间,这就要求处置各种灾害行动时,宣传教育工作要灵活多变,快速反应,做到以快制快,以变应变,以活对活。要打破常规,简化层次,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腾出人员和精力,深入一线,指导抢险救灾。

3.坚韧性

各种灾害都有一定的破坏性、多发性和持续时间不确定性等特点,抢险救灾残酷、剧烈、紧张。大规模的灾害环境更为险恶,情况更为复杂,生与死的考验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悲观、失望、惊慌失措的情绪和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保持高度的顽强性和坚韧性,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参加抗灾救灾人员的斗志。一是教育大家深刻认识人与灾害的辩证关系,树立坚定正确的“人定胜天”的决胜观念。只要我们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树立起与灾害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就能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战胜各种灾害的奇迹。二是教育干部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调动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性,做到哪里最困难、最危险、宣传教育工作就做在哪里。

4.连续性

各种灾害都是有一定的突发性和多发性的,从而增大了防灾、救灾的复杂性。其一,参加人员广泛,既有军队,又有地方;其二,任务艰巨,必须统筹协调,紧密结合;其三,灾情变化快,情况瞬息万变,朝夕不同稍纵即逝。突发灾害在内容、对象和时间上有着广泛的连续性。

(二)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深入进行政治动员,紧密结合救灾特点,及时传达、学习各级领导的指示和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强有力的宣传鼓动工作。其目的是统一参加救灾队伍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激发大家救灾热情,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增强战胜灾害和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保证任务的完成。

二是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在救灾过程中,人员伤亡是难免的,经不起考验的干部也是有的,因此,在救灾中必须从最困难的情况着眼,随时抓好各级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抓好干部的选拔调整和补充,以保证有效地实施不间断指挥。

三是宣传救灾中的好人好事和模范人物。在救灾中要对各单位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及时给予表彰,并通过媒体宣传英雄事迹和胜利消息。要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实事求是地宣传救灾情况,不断鼓舞全体军民的救灾热情。

(三)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要求

1.周密计划。由于灾情的突发性和多发性,要求对救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科学地预见和周密地计划是做好救灾工作的重要保证,灾前要有预案和应对措施。始终保持工作的主动性。

2.顾全大局。抗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讲大局、顾全局。首先是教育和培养各级干部,尤其是救灾行动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战略、全面的高度处置救灾中的问题。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小家与大家、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3.反应敏捷。兵贵神速,特别是救灾行动,灾场如战场。灾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根据救灾变化的情况,把宣传教育工作贯彻始终,渗透到各个环节,保持工作的主动性。

4.坚韧顽强。在艰险的环境下,需要顽强的精神和毅力。做到环境越是险恶,情况越严重,宣传教育工作越活跃、越深入;哪里最困难、最危险,宣传教育工作在哪里发挥作用;哪里最艰苦、伤亡最严重,哪里宣传教育工作最坚强有力。

5.注意实效。实施救灾行动,其斗争非常紧张激烈,此时的宣传教育工作来不得半点拖拉,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作风紧张,动作快捷,全神贯注于救灾工作。

6.率先垂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历次救灾实践均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先进作用的力量更是无穷的。宣传教育工作不仅靠说,更重要的是靠做,靠广大干部、党员的以身作则表率作用。救灾中,哪里斗争最激烈,哪里环境最艰苦,哪里就有干部党员。一定要发扬我党一级带一级的好作风好传统,团结军民战胜灾害,取得救灾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