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民俗
14147900000001

第1章 引言

生活越是现代化,民众越需要传统民俗作为情感栖息地、心理庇护所。这不仅仅表现为民族集体记忆的简单重温。被因袭的风俗,往往通过时代的筛演,滤掉一些东西的同时,也融进现今太阳星月下花之香、鸟之语,于是,古风新俗,浸润百姓的日子。

比如,生肖文化——包括它的“大众普及版”,即这本小册子的话题。

历史翻过“文革”一页,中国民俗重获生机。1980年,以《庚申年》为发端,我国邮电部门开始发行生肖系列邮票。这是以国家的名义,以“国家名片”的形式,彰显属相民俗。人们评论“春晚现象”,称之为新年俗。回首30年生肖邮票发行史,其为社会带来的文化共享与生活愉悦,又何尝不是传统民俗的新发展、新亮点?新年伊始,正当农历辞旧迎新之际,即将接班值岁的属相,总会适时地在邮票上亮相,奏响春节的序曲。相随而来,是一时间喧腾于口的“过年话儿”:关于新属相的吉祥语。

每个属相都有祝福的话头。逢子之岁,子属鼠,有鼠咬天开的传说,相传经此一咬,咬破混沌,方有天地开辟,万物肇始。鼠又是多子多孙的民俗符号,还被视为藏宝之神、招财之神;逢丑年,丑属牛,一句“牛耕年丰”,亮出漫漫农耕时代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即便“城市化”的当代人,也不难心领神会;逢寅虎,虎虎生威,邪祟远避,虎、福谐音,含着祝福;卯属兔,玉兔为月,与日同辉。沿着同一思维模式,龙讲腾飞,蛇为顺利,马到成功,“羊”通“祥”,猴献寿,大鸡即大吉,“猪入门,百福臻”……20世纪90年代初,拙著《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的章节,以这类吉语为标题,其中有一题名曰“狗亦图腾”,总觉少了点民俗味儿。逢戌之年,哪样的“过年话儿”最热门?戊戌新春,有了新得:狗年讲“旺财”“旺运”,“旺旺”之声盈耳,应和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心理。

属相十二种,个个吉祥。十二属相周而复始,在民俗观念中又具有生生不息的寓意。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套序数系统,表示时间刻度,也表示空间方位。属相的取数,“十二”在远古被崇为“天之大数”———原始天文学用月亮周期丈量岁的长度,“十二”(再加置闰作为修正值),就是先民们逐日追星,探寻宇宙奥妙,悟出的泄露天机的神秘数字。

然而,以往硬塞进来的东西很多,也就庞杂了生肖文化的包容。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生克吉凶之论不免掺杂进来,借十二属相,说人生福祸。由此,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不仅演成一部风俗史,也写就一部思想史,并且至今仍在续写。自然,随着社会文化前行的进程,这续写,将不断实现观念方面的吐故纳新,淘汰愚昧,删除迷信,从而使中华民族带给世界的岁月巡视团———可爱的十二属相,古老而不古旧,青春靓丽,充满阳光,更显快乐小精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