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14146300000018

第18章 放眼全球,农业发展的新经验(1)

一、廉价食品的真正代价

美国的现代农业一直是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其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都非常具有竞争力。尤其是低廉的价格,使得美国农产品打向哪个国家,对方的产品就溃不成军。从2002年我国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就从大豆出口大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年消费量的70%都从美国进口。

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让我们感叹的同时,也让我们忍不住奋起直追。然而2009年8月3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廉价食品的真正代价》却让我们重新思考,食品真的应该如此廉价吗?这背后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是否也要沿着这条“廉价”之路走下去?

1.为何能廉价?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人现在的食品开支仅占家庭收入的10%,较1966年的18%有大幅下降。规模经济和政府的多种鼓励措施和高额补贴是美国农产品能如此低廉的两大主要原因。美国现代农业走的是一条依靠规模化实现低成本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少量的劳动力,耕种大面积粮田,大规模的机械化,单一品种的种植,实现行销和分销的简便化。这种规模化的生产也使得食品加工产业愈发集中。目前美国主要有4家大公司从数千家农户那里收集农作物,用于加工各类农产品。高额的补贴也使生产进一步集中。玉米是美国种植的第一大农作物,联邦政府在过去10年间共为玉米种植补贴了500亿美元。玉米之所以是第一大作物,是为了满足肉类饲养的需要。密集的工厂化养殖,低价的玉米饲料,大量的肉类就被快速地生产出来。

2.隐藏的代价

超市食品的价格标签反映不出背后隐藏的代价,包括环境遭受破坏、城市居民为健康埋单、政府的大笔补贴预算及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面源污染。美国主要农作物产地的中西部土地残留的农业污染物,流到墨西哥湾后,形成了约6000平方英里的海洋死亡区,死亡区里几乎没有氧气,海洋生物灭绝。墨西哥的渔业每年因此损失21.2万吨。工厂化的集中饲养,导致动物的排泄物大量堆积,大多数养殖场都随意排放,导致了周边环境急剧恶化,原本可饮用的河水现已臭不可闻。

廉价的劣质食品。大规模的工业化养殖农场把家畜和禽类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养鸡场内的鸡根本无法伸开翅膀。成百上千的动物像囚犯一样被关在拥挤的围栏内,被快速投食喂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熟。肉类生产加工系统高度集中化,使得一旦有食品带有病原体,更容易发生大规模污染事件。2002年10月,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事件。由于突然暴发的李氏杆菌病导致20人死亡、120人发病,国内第二大禽肉生产商不得不召回了2740万磅鲜肉和冷冻肉产品。

价格便宜的肉类损害了城市人的健康。为了保证恶劣环境下的动物不会因疫病而死亡,不得不大量使用药物治疗患病的动物。据关注生态科学家组织估计,美国70%的抗菌药物并非用于人类,而用在了动物身上,这意味着美国每天在培育着更多的致命有机体。过度使用抗生素,使抵抗抗生素的细菌滋生、变异,导致了人畜共患的疾病的危险。据美国医学协会1998年估计,抵抗抗生素的问题每年给公共医疗体系造成40亿~50亿美元的支出。此外,不合理的肉类摄入,也导致了美国人饱受肥胖症的困扰,全社会每年因肥胖症要花费掉1470亿美元。

粮食低廉的价格与其消耗的能源也是极不匹配的。美国经济中能耗最高的行业就是农业,整个食品体系用掉了全美19%的原油,接近1/5。除了大量播撒的农药和化肥所消耗的能源,食品长途跋涉的运输过程耗费的能源也是惊人的。由于不同地区专门培育有限几类农作物和牲畜,本地区需要的其他农产品就要从其他地区运输而来。调查显示,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粮食平均需要经过1518英里路途,才能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手中。仅仅将粮食和肉食通过货车运送至美国各地,就要耗费数十亿加仑汽油,这还不包括火车、驳船或飞机等其他粮食产品运输工具所耗费的燃料。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社会问题。低廉的价格必须依靠产量来支撑,农民们面临着“不扩产、就出局”的痛苦选择,这对小规模的种植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每年美国都要失去数千名农民。1993—1997年,美国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减少了7.4万个。目前,美国2%的农场承担着销售50%农产品的任务。

还有一部分隐性成本是很容易忽略的。高额农业的补贴不是凭空来的,它来自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零售商店、便利店和大型超市销售粮食,都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终端市场,纳税人为此要缴纳各种道路、高速公路补贴税。

美国环保科学家联合会专家古里安?谢尔曼说:“我们的廉价食品正在毁掉土壤、环境以及人类自己。”

二、高额支票的有机食品超市

“罗西是一只生活在有机农场的鸡,天天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被送进屠宰场,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摆放在加州格兰戴尔全食超市冰床上的精美袋装鸡肉。罗西的一生是在加州葡萄美酒之乡的定制鸡舍中度过的。她的鸡舍通风、采光良好,陶质的地面上铺有干净的谷壳。她生前不是悠闲地啄食黄澄澄的玉米粒,就是在鸡舍外的院子中散步。和多数食品店出售的家禽不同,罗西从来没用过抗生素或生长激素”。

以上便是美国全食食品超市专为迎合讲究健康饮食的消费者而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这些用再生纸印制的小册子就摆放在禽肉制品的冰床旁边。出于那上面所宣传的原因,罗西的肉每磅要卖3.29美元,是普通鸡肉价格的两倍多。

在全食超市,几乎每一样食品都附有类似的小故事。这里的食品品种齐全,新鲜味美,但价格也比别家高出许多。全食超市素以出售卫生和高营养食品而闻名。不过,鉴于这些食品的价格实在高昂,“全食食品超市”得到一个外号:高额支票。

“全食食品超市”是由时年25岁的麦基在1978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城一家店面起家,今天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拥有265家分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食品业的日益工业化,人们越来越担心杀虫剂和化学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危害,人们渴望采用一种可持续的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这些消费观念的转变,要求美国大型超市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趋势并进行迅速调整。

大型超市犹豫不决的态度,让约翰?麦基感到机会来了,他决定用一种全新的超市形态和新颖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1980年,约翰?麦基和两个合伙人在奥斯汀开了第一家全食有机食品店。虽然他们销售的有机食品和天然食品的价格比普通超市高40%~17.5%,但消费者依然蜂拥而至。第一年,小店的销售额就突破了400万美元。

2004年,全食在曼哈顿著名的时代华纳中心开设了旗舰店,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堪称纽约最大超市。同年,“全食食品超市”漂洋过海,在伦敦收购了天然食品超市的6家分店。2004年,英国《金融时报》评价“全食食品超市”是“美国成长最迅速的大型零售商,同店销售额比上个季度上升17.1%”。全食超市成为美国零售业的一道景观。

三、欧盟的多功能农业

“多功能农业”是欧盟积极支持、广泛推广的一种农业模式,是欧洲农业发展的典型特色。由于强调农业具有多种功能,而不仅仅是提供粮食,“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思路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它广泛出现在环境、农业和贸易的国际谈判中,并经常引起激烈的争论。那么,在欧洲人眼里,农业到底具有哪些功能?这种看待农业的视角和发展思路对我们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农业有哪些功能?

农业的多功能概念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麦克沙里改革过程中。欧共体农业委员会认为,农民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还是环境的保护者。1995年,弗朗兹?费席勒担任欧盟农业委员会主席后,进行了农业政策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多功能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接受。1997年,欧盟农业组织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欧洲农业模式的详细定义:在欧洲,农业不仅提供了健康的、高质量的食物和非食物产品,它还在土地利用、城乡计划、就业、活跃农村、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田园景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欧共体/欧盟不仅在其内部积极推动多功能农业,而且在国际谈判中积极推动“多功能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实施。1998年经合组织农业部长委员会宣言提出:除了基本的提供食物和纤维的功能外,农业活动还能改变陆地的风景,提供诸如土地保护、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利益,同时对于很多农村的社会经济生存有利。同年,欧盟、日本、韩国在《关贸总协定农业协议1999年展望》中一致同意使用“多功能农业”这名称来包括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田园景色、文化遗产和农村发展等问题领域。

多功能核心理念是强调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之间的平衡,将农业赋予更多的内容,避免将农业看做是一个提供食物的普通产业。

1.坚持“多功能”农业的意义

欧盟提出多功能农业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外部环境上,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维持对农民的补贴。“二战”后,欧洲为了解决严重的粮食短缺,对农民实行按产量、面积、牲畜头数进行补贴的政策,鼓励集约型农业的发展。从此,农业补贴成为欧洲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欧洲对农业实行高额国内补贴的政策,违背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激起了强烈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为了缓解矛盾并继续对农业进行补贴,就提出了农业多功能的概念,将对农业扶持的重点从生产层面转到环境保护、动物福利、产品质量、农村文化与景观等方面。

欧洲内部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也促使了农业从生产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鼓励集约型农业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民为增加农产品产量,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牲畜过分集中饲养、放牧,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农业生产,造成了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赏心悦目的乡村风景也遭到破坏。荷兰的养猪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国因其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而面临巨大的“粪便危机”,曾经荷兰的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就像巨大的污水处理厂。

鼓励农产品生产的共同农业政策产生了严重的财政问题。这一政策刺激生产,不仅使短缺的需求得到满足,还产生了产能过剩,出现了“奶油山、葡萄酒湖”的现象。生产过剩导致了欧共体农业补贴的开支剧增,占全部就业人口大约5%的农民却花费了欧共体大约一半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