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能源:新时代的绿色引擎
14146100000007

第7章 经济发展呼唤低碳能源(3)

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汽车和建筑方面。如使用低碳的建材,开发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大力提高天然气在国家能源中的结构比例,积极开发氢等清洁型动力能源等。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向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排放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变。在过去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建筑设备等都实行减免税收政策。自然资源缺乏的日本从1979年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对能源消耗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对一些节能设备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了鼓励节省能源,英国在提高能效方面有一系列的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此外,发达国家政府率先在政府机构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行动,并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我国要想转变能源的消费方式也必须坚持长期节能的方针,制定有效的引导性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能的效率,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着重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者选择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

八、我国低碳能源的发展道路

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还将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将担当主力。我国以新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低碳发展,用创新的理念来发展低碳能源,把发展低碳能源的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作为约束性指标,并采用经济的手段调控。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服从市场规律。我们要学习国外经验,出台一系列鼓励低碳能源政策保证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要下决心,高碳产业像钢铁、水泥这些行业已经过剩了就不要快速发展了,必须要做好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将有力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汽油、柴油等交通燃料和烯烃、芳烃等重要的化工基础产品均以石油为主要原料,导致从农业、制造业、采掘业等生产部门到交通、基础设施、生活和消费模式,都与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密切相关,人类经济活动对石油这种依赖形成了所谓石油经济模式。但这一石油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应人类的发展了,人类社会必将走进低碳社会。可是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中国目前的工业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30%,能源消耗严重浪费、总体经济水平的落后都对我国发展低碳能源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另外,替代型能源和新型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和碳捕集技术的研究也不能很好地对低碳能源的发展提供动力。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如引进国外低碳能源技术和人才,推动社会的低碳消费,对我国的低碳能源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下。

1.优先发展太阳能

太阳能具有能量大、利用范围广、清洁安全等优点。近年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安装超过1亿/立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为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近年将这一产业的能效标志制定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太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该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国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10年后太阳能产业的装机容量目标为180万千瓦。这标志着在2020年,我国太阳能产业产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规划2020年达到1.8吉瓦,2030年达到10吉瓦以及2050年要达到100吉瓦。

国家对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中国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加快规划和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太阳能丰富的城市,效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推进屋顶工程,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墙壁,建设分散式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建设小型离网式太阳能光伏系统,解决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二是制定太阳能上网电价等政策实施细则,实施法制管理。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作为一种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与火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入网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大大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三是加速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此外国家政策给予了太阳能的开发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投入资金引进高科技的人才和设备,国内大力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包括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培养。电价补贴、税收补贴、所得税补贴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太阳能产业,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重点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国家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国家加强对该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制订一套完整成熟的产业发展计划。二是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扩大太阳能发展规模。三是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四是构筑国际技术、人才的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产业基地及产业联盟融入世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风能

风能技术发展较成熟,在再生能源中所占份额较大,更为人们所青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正兴起风电建设热潮。合理开发风力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全国水电丰枯矛盾,实现风电水电互补。而且风电是环保型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2007年,中国核电总发电量628.6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4.39%。田湾核电站两台106万千瓦的机组分别于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运,中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万千瓦。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