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
14140600000005

第5章 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1)

基本问题与基本框架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作为统战学下面的一个分支学科,也不例外。那么,参政党思想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其基本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参政党思想建设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研究方向,决定着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也决定着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回答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学科

定位与研究对象在探讨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基本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学科定位。最低限度是我们必须首先认可,它是一个知识领域,而不仅仅是一项方针政策,我们才有必要探讨它的基本问题。它也只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存在,才会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分析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基本问题的确立不仅与该学科的属性相关,还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紧密相关。

一、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学科定位

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其独立性尚未获得国家制度层面的认同,也未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多年来仍然有不少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另外,不少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统一战线学的创设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统一战线学一旦确立,那么参政党思想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以统一战线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科的建设与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尚未获得国家制度层面的承认,但是,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在事实上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至少,它已经是一个学术门类。什么是学科?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学科是“知识门类”或“知识领域”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纪念册:1978-199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辞海》对“学科”的解释是两层含义,一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部门中的史学、教育学等。二是“教学的科目”,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参见《辞海》1963年新编本,学科条目,第214页。从科学发展史来看,学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最初是没有学科分类的,所以哲学才有了“科学之母”的美誉。在近代科学革命时期,有了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道德哲学三大学科,而我们所知道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都是包括在这三大学科门类之下的。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科学研究范围日益拓展,学科的分化更加细致,不同的科学知识领域构成了不同的学科,形成了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特点。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许多学科,其中的基础学科是一级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等。在一级学科之下又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称为二级、三级学科。据不完全统计,现已被科研和教育部门认定的学科共约3000多个,交叉学科约有1100多个,社会科学学科约820多个参见李修松主编的《当代学科大全》前言部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倪文杰等主编的《现代交叉学科大辞库》前言部分,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张光忠主编的《社会科学学科辞典》前言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这些学科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和知识领域、在高校里设置了这个专业、在社会上有研究这一学科相关知识领域的职业和机构、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包括出版了有影响的研究著作,有相关的学术刊物)等等。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理论虽然还未走入高校课堂,但是,高校已经有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关注这个课题,并围绕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如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指导的《民主党派与公共政策制定》、河南大学郑延泽教授指导的《当代中国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丁宝华副教授指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的民主监督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何一成教授指导的《高校民主党派的建设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吴敏先教授指导的《论社会转型期参政党的建设》、吉林大学宋连胜教授指导的《民主党派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崔晓庚教授指导的《试论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设》、武汉大学宋俭副教授指导的《新时期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陈洪江教授指导的《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研究》等论文是其中的代表作,他们都对参政党的思想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浙江社会主义学院、湖北社会主义学院等学校已经成立了相关机构,致力于参政党建设研究,自然也包括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由此可见,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学科的初步条件。

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作为一门学科,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初步条件,离它走向成熟还有相当的差距。根据学科分类的理论,一门学科设立和被承认的标准,主要是这一学科的成熟性和相对独立性。对学科成熟性和相对独立性的考察可以从是否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是否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否拥有学科带头人、一定数量的研究队伍、相应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和出版物,是否有社会实际的需要等五个方面来考察。从这五个方面来衡量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客观地说,确定的研究对象作为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它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学科语言也正在逐步累积,社会的实际需要也正在呼唤着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但是,学科带头人缺乏,研究队伍相对缺乏,特别是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既制约着参政党思想建设实践的发展,也制约着参政党思想建设学科由边缘化地位向正规化的学科领域转变,影响参政党思想建设学科的成熟。

正是因为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尚未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所以,我们更需要对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学科定位有更多的思考,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繁荣,从而为参政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进而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建设性力量。就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研究对象而言,它是以参政党的思想状况及其改善为研究对象的,因而,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需要多种学科的学者参与,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才能得以推动。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研究是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实践服务,进而是为中国的多党合作事业、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服务的,因而它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是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研究,这正是对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学科定位,也是我们可以探寻参政党思想建设基本问题的前提条件。

二、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研究对象

参政党的思想建设作为一项学科门类,或者,至少作为一个知识领域,是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研究,这是我们探讨参政党思想建设基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分析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研究对象,因为参政党思想建设作为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学科,能够成为贯穿于整个思想建设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的,一定与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研究对象,即参政党的思想状况及其改善紧密相关,尤其与参政党思想状况的改善紧密相关,这正是我们的研究主要的观察对象,即作为实践活动的参政党思想建设。

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参政党这个概念。什么是参政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发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明,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参政党的地位和参政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百度百科则这样定义:参政党是指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的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http://baike.baidu.com/view/1667772.htm。可见,参政党和民主党派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民主党派是一个历史概念,是针对民主党派成立之初反独裁和争取民主的政治纲领而言的,这个概念一直沿用下来了;参政党是一个现代概念,是针对当前八个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种政治地位而言的。从指向上讲,民主党派和参政党所指的政治主体都是一样的,都是指中国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八个政党。从内涵上讲,参政党这个概念强化了这八个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强化了这八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参政党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参政实践而服务的,而参政党参政的合法性又源于宪法对参政党政治地位的确认,源于民主党派对“参政党”这一概念内涵的深刻把握和正确理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参政党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也是内涵于参政党这一概念中的。也就是说,我们正是在确立了“参政党”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来探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参政党的思想状况的,而改善参政党思想状况的一切实践活动,也要与参政党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相符合,它必须坚持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并在参政党的其他政治实践中来检验。在参政党思想建设学科中,“参政党”这一概念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出发点、着眼点,也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黑格尔曾提出逻辑起点的三条规定性,即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黑格尔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征的范畴才能成为逻辑起点。以此来检验“参政党”一概念,它应该是满足了这三条规定性的,足以成为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研究对象,而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以改善参政党的思想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参政党实现政治理想服务为目的的,这必然包含着对参政党思想状况实然和应然两方面的判断,因而参政党的思想状况也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思想建设?什么是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包含着什么样的矛盾运动?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回答参政党思想建设基本问题的钥匙。

思想建设是一个主谓词组,由思想和建设两个词构成。所谓思想,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包括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等等。第二层含义是指相对于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成果。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思想既指观念,也指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当然,这种反映的正确与否,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时,思想对客观现实的发展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这也是每一个政党都重视思想上建党,把党的思想建设当做自身建设的核心的根本原因。相对于思想,建设这个词要简单得多,主要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的一系列活动。思想建设是指引导、树立、培育、确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观念、认识、价值等理性认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