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推门,当他介绍完自己的身份之后,这位老总就表现得非常不耐烦,他说:“我的工作时间非常宝贵,请你马上出去。”
这让张文亮非常尴尬,从业以来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不客气地拒绝,他彻底失去了信心。晚上他去洗浴城,令他非常吃惊的是,居然在这里遇到了这位老总。本来张文亮想装作没看见他,但是这位老总的目光已经移到他这边来了,迎上他的目光,张文亮还是礼貌地打了声招呼:“您好!”
张文亮看到对方的表情和白天时见到的那张冷冰冰的脸完全不同,令张文亮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主动向他询问起保险项目。他本以为老总会无精打采地敷衍自己,没想到他的态度简直是180度的大转变。这并不是因为两个人都裸身于此的缘故,而是舒适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能让人的神经得到放松,的确有利于谈事情。于是这位老总变得友善,变得包容,并对张文亮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张文亮津津乐道地为他介绍,最终签下了这笔保单。
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张文亮约这位老总一起吃饭,多次接触之后顺顺利利地签了单,这位老总还给他介绍了很多客户。每当有同事问起张文亮签单的秘诀,张文亮在讲解完必要的交流技巧之后,总要强调,请不要在上班时间严肃地谈你的业务,在顾客下班的时候约他到一个柔和的、放松的场合再谈事情吧!
选择谈业务的环境和光线至关重要,至少不要让自己带有目的性的目光明显暴露在清晰的光线下,灼伤对方,引起对方反感。
其次,当光线柔和,对方的表情你也不会看得特别清楚的时候,对方觉得拒绝你也不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他才能更加放松,没有任何思想压力地听你说话,认可你的观点,反而更加不会拒绝你。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仅仅是谈业务、谈客户。拿简单的交往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光线强烈的场合,彼此都会关注到对方的表情。谁也不想先把自己内心的秘密泄露出来,大家就会戒备,把自己放到一种紧张的状态。
当紧张的状态形成之后,人的心理就不大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
让对方放松也是你的工作任务,不要期待一见面在紧张的公事公办的氛围里就能签合同。所以有人说,销售是压抑自己欲望的一个工作,第一次见面就是为了让他放松,逐步被信任,而不是签约。
现实生活中,别说两个人的心灵和思想的碰撞,就是顺利交流,说出自己的真心话都很难。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未必只能在正式的场合,想做业务的你不妨约客户去一个放松的、光线柔和的场合谈事。例如,去一个安静的茶楼,茶的清香让人放松,音乐让人舒缓,远离了办公环境的人自然地就会放下一些戒备。
最后还要说的一点是,谈事情的时候不要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么直接的目光会暴露出你的功利心,这将比任何光线都让对方感觉到刺眼。
墨菲定律
——怎样处理工作中的失误
墨菲定律的得名和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有关。墨菲上尉有一个同事,这个同事的运气非常糟糕,墨菲上尉就开了这样的一个玩笑,他说:“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这个倒霉的同事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被很多人传开了,因为大家都认可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郁闷的事情,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去等公交车,当你要坐1路车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总是2路车,当你需要乘坐2路车的时候,一辆辆的1路车开过去了,2路车怎么等也不来;当你终于决定要打车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出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开着,只待你的手一扬,车随时就停在你的面前。还有的时候,一个空水杯常常安安稳稳地待在桌子上,可是当你刚打满水,一杯水就全都洒了出来,如果这时候,桌子上正好有一份重要的文件……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失误,墨菲定律也告诉人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一个人的经验有多丰富,大脑有多缜密,错误都有可能会发生。职场中的错误更是常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公司的业务都可以这样界定,公司业务就是反复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
个人难免失误,但是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失误,这才是更重要的。墨菲定律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错误的正常性,处理自己失误的关键一步在于能不能冷静面对。打个比方说,一家速递公司在给顾客递送邮件的过程中发现不能按时送达,这个失误是必然要产生的。积极的处理方法就是立即给顾客打电话表示歉意,然后推测出快件到达的大概时间,这样就便于顾客准时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就不至于大为光火。
处理错误一定不能消极,企图掩盖错误会给自己埋下更多的定时炸弹。可以把错误想象成火,如果在火苗燃起的时候立即灭火,一切都来得及,但是如果等到火势大了,那么就会出现灾难性的打击。
黄明强是一个工作失误几乎为零的员工。
他和自己对面坐的于晓轩几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经常看到于晓轩接到各部门的“投诉电话”,不是这里的表格填得不够全面,就是和客户吃饭的时间没有及时汇报。这让黄明强真的为他捏了把汗。
有一天,黄明强好心地对于晓轩说,应该重视公司的制度,可以专门在电脑上做一个工作文件夹,把公司的每一条制度都列出来,当想要做某项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先看一下相关的制度,然后再去行动。
拿接待客户来说,既然公司已经要求与客户吃饭喝茶,开发票的时间要和自己公出的时间一致,那么就注意和客户吃完饭离开的时候马上索要发票。黄明强还很有经验地告诉于晓轩,不要相信餐厅暂时没有发票要下次来取的说法,和他们据理力争,老板马上就会把发票开好,双手送到你的面前。
听到黄明强的说法,于晓轩感谢了他的好意,但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如果这样操作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晓轩的性格本来就偏于外向、爽朗,让他陪客户吃完饭后不依不饶地去索要发票,他还是时常会忘记。有意思的是,就是于晓轩这种不要发票的态度,反而很多时候让客户内心感觉很温暖。客户认为,当于晓轩不报销,用自己的钱请他吃饭,那才是真正的朋友的行为,因而给了于晓轩更多的信任。
即使工作上出现了失误,于晓轩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无论哪个部门来指责他的失误,他从来不和别人辩解,也不会生气,总是亲切地拍着对方的肩膀,有时候还开玩笑说:“老弟,我怎么可能故意给你找麻烦呢,给你找麻烦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呀!”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指责他的人反而不好意思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后来,当出现一些无伤大雅,非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大家开始抱怨是谁出现了这个失误时,如果是于晓轩的名字,所有人居然都会嘴角一翘,然后笑一笑,觉得既然是这个“马大哈”,出点问题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部门重组的时候,领导的安排是,让黄明强继续留在原职,和新来的员工处在同一区域的工位上,领导看重黄明强的谨慎,觉得他可以教会新员工少犯错误。但是领导给于晓轩的安排,却让黄明强大跌眼镜。
于晓轩谈下了几个重要的客户,给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永远摆脱了那些容易犯错误的环节。因为公司给他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他就是新部门的领导,不再受制于繁琐的流程。对于这样的安排,黄明强本来以为同事们会心存不满,这样一个“小错不断”的人居然做了领导!但当领导宣布这个安排的时候,大家给于晓轩的竟然是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掌声。
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个零失误的员工,想想看,他就会成为你的魔障;如果你的旁边坐了一个完美的同事,他可能就是你内心的地狱。
所以,任何一个人对待自己都不能过于苛刻,如果天天做的都是警惕犯错误,那么就没有精力去更好地思考本职工作。要知道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无论错误大小都不能狡辩,更不能推卸责任,否则再小的错误也会因为不当的举措而酿成大错。在自己没有给公司创造巨大的、让老板觉得你独一无二的价值之前,要清扫死角,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工作失误概率。跷跷板定律
——合伙人,利益均衡是王道
心理学家霍曼斯在1974年提出了这样的一种理论,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在本质上来说,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没有人甘心在人际交往中,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人无偿地付出,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他人的无偿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玩跷跷板的道理是一样的,平衡才是王道。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即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这种交换叫做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对于这一点,职场的人应该更加重视,尤其是刚入职场的人,由于缺乏逆境的锻炼,很容易陷入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走入社会后其他人也会像老师一样围着自己转,其他人有什么好的事情都会想着自己,自己遇到了困难,别人都会像朋友一样无私无欲地出手相助。以至于很少去考虑,在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之后自己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要知道,以自我为中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它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样的人,注定孤孤单单,走不了太远的路。
况且职场不是校园,同事之间的关系不是师徒关系,而是竞争关系,更应该平衡利益。对于跷跷板定律来说,这更是合伙人做生意的王道,很多人由于资金、人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齐心协力地一起做生意,有的合伙人成功了,发展了自己的品牌;有的合伙人却失败了,甚至再好的朋友都反目。而且,更多的反目不是出现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出现在事业渐入佳境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产生利益的时候,合伙人会不会玩好跷跷板。
余震峰和蓝斌是非常好的朋友。
余震峰开了一家网吧,蓝斌就过来帮忙了,网吧开业之后来的人非常少。余震峰考察了市场,发现自己的网吧规模太小,设备的档次不高,于是决定提高档次。
这时,作为朋友兼雇员的蓝斌就把自己的三万元积蓄拿出来借给了余震峰,因为两个人是多年的朋友,也并没有写借条。两个人一起筹划,网吧的档次提升之后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两个人都越来越忙,后来他们还合伙制定了网吧会员制度和包夜消费优惠等各种项目,这家网吧终于成了附近最好的上网场所。不久,余震峰算了一下自己的收入,有三万元足以还蓝斌的借款了,但是余震峰没有马上行动,他认为自己用这一笔资金再作些运转和扩张,那么这三万很有可能就变成了四万、五万……
他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要提升蓝斌的利益。
就这样,半年后的一天,蓝斌对余震峰提出了还款的要求,而且还告诉余震峰,他不想再做网吧的这份工作了,并且要对这家网吧撤资。
余震峰听到蓝斌撤资的消息非常恼怒,当他找到蓝斌问原因的时候,蓝斌很平静地说开网吧太累了,自己觉得生活不规律,想把自己的投资抽回来去做点其他生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余震峰拍着胸脯说:“老蓝呀,你累,我比你更累呀!你白天工作是辛苦,可是每晚都是我在这盯着,我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好好睡一个安稳觉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蓝斌轻蔑地笑了,他平静地说:“你累,你应该心理平衡,网吧的收益是你的;我累,我心里不平衡,因为网吧的收益和我没关系,包括我的借款,其实你早就可以还我了。”
听完蓝斌的这句话,余震峰再也没有说话,他马上取出资金还给了蓝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索取无度已经伤害到了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朋友。
利益均衡不但对于合伙人来说非常重要,平常和人的交往也应该重视跷跷板定律,不要总是等待着别人的帮助。有时候可以这样想,是为了自己而帮助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也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求助。
在职场中尤其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一定要维持自己和别人利益的平衡点。很多人为了利益不均而争斗,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天平。
例如,收益最大的人自然要承受更多的风险和压力,收益小的人相对要少承担。如果一个总经理对员工说:“你们在精力上对公司的付出比我少多了!”根据跷跷板定律,这同样是可笑的,因为收获不同,付出相对不同很正常,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无偿被别人包括公司利用,大部分的员工都是根据自己的薪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态度。当然,从正向的角度来说,对于个人发展不能太计较,非但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利用自己,而且还应该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如果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提升,与其做一个讨好别人的人,不如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这样的人更容易被人尊敬,人际关系不必刻意经营也能游刃有余。马太效应
——积极形象,把好运吸到自己身边
马太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学现象的一种总结,最早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