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上位术
14133500000026

第26章 要做就做第一,成绩就有说服力(1)

◎ 吕蒙正与文天祥——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很会读书,靠读书出头,那是很可能发迹的。如果在村里学习第一,进而在县里第一,省里第一,甚至全国第一。这种勇当第一的人,就一定能登高位吗?那可不一定,古代的状元也是不可胜数,可真正能干一番事业,名留青史的人可没几个。我想起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是北宋三朝宰相吕蒙正小时候撰写的春联。只是,这与上位术又有什么联系呢?大清的周培公想到这里若有所失,不禁又起读起上位术来。

吕蒙正生于946年,卒于1011年,河南洛阳人。977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考中科举状元,宋家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就是从他开始的定例。988年起,吕蒙正走上宋宰相岗位,丞相制已经延续一千多年了,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第一个书生宰相、状元宰相,是宋朝当宰相经历过三朝的两个人之一。

但吕蒙正发迹的细节很值得研究。可以说,勇当天下第一,要做就做最厉害的那个子,正是吕蒙正发迹上位的根本。

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最初还可以,但他老爸吕龟图唯一爱好是女人,最终娶了一个小美妾,并把吕蒙正及其生母刘氏撵出家门。其母刘氏发誓不再进入婚姻的坟墓,如此一来,吕蒙正和母亲的生活就只能靠自己,曾一度非常困难。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吕蒙正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副奇怪的春联在家门口贴出来后,看热闹的人都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其实这是一幅漏字联,漏字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创造方法。吕蒙正选用人们的通常用语,有意漏掉一两个字,以此时无言胜有言表达特殊的心情。其上联“二三四五”缺的是“一”;下联“六七八九”少的是“十”。简而言之,是缺一少十,谐音就是“缺衣少食”。而横批是“南北”,正是“没有东西”。它表达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充分表达了作者当时对自身处境的悲凉感,也捎带着对社会势利的现实表达了不满。短短一副对联,说尽世态炎凉,也反映出吕蒙正文辞的功夫。

凭着这种苦读的功夫和聪明,以及撰写对联的名气,吕蒙正慢慢做起了卖字的生意,并因此而时来运转。有一次,吕蒙正在街上卖字赚了几个钱后回家,途中路经当地富商赵员外府门,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高谈阔论。幸亏吕蒙正虽有才学在身,却没有那种不与俗人往来的清高。于是他就驻足观看了一会,好似围观一场热闹的会议。原来,赵员外年过五十喜得贵子,高兴非凡,就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此时儒生们正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众儒一见,急忙奉承,同时也觉得完成了一件任务,无不如释重负。赵员外当然也称赞不已,迅速把它贴在赵府大门上。

站在旁边围观的吕蒙正看后,突然明白自己穷只是运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才学上不如人,因为那副对联实在不怎么样。出于善心,他向前奉劝说:“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该哪凉快去哪凉快去,你也有资格来评论我的对联?”众儒生也发出一阵这种场合常见的讽刺哄笑。吕蒙正则因为气概不凡,心中有底,所以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倪兴官一听之下,对眼前这个穷小子的志气有所嫉妒,就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给我说清楚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所谓的侮辱斯文罪是宋时一个特殊的罪名,既类似后世的文字狱,但又不完全是文字狱。因为此罪还包含着侮辱读书人的意思,而文字狱则完全是针对读书人的。但有辱斯文罪,毕竟也可以成为整人的借口。

胸有成竹的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说:“你想告我?我还想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最怕因文惹祸,一听此话吓得汗流浃背,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不然不要胡说。”吕蒙正于是说道:“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因为当时涉及君臣人伦这类事,既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它无,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提出质疑。如果有人提出质疑,那即使不是毛病的事也会成为别人找麻烦的借口。于是在这个对联上有着切身利益的赵员外马上警觉起来,加上他毕竟已经年届五十了。于是不但撤下那个对联,还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当仁不让地说道:“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倒置变动一下,改成“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

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未老思阁老”的上联,请吕蒙正对。吕蒙正微微一笑,对出下联“无才做秀才”,暗讽刚才那帮有名无实的儒生。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便有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之意。也真奇怪,当年那些人为什么动不动初见之下,就想把女儿许配给所欣赏的年轻人?此时倪兴官却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牛头焉会生龙角”,要求吕蒙正对和,吕蒙正则毫不示弱地对以“狗嘴何曾出象牙”。倪兴官又说:“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吕蒙正则对“三尊宝像,岸然坐鳖、坐象、坐莲花”。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摆出不和你一般见识的姿态甩手走了。

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你不是老糊涂了吧,随便来个能对对子的人就要把我嫁了?要是他和倪兴官一唱一和搞诡计怎么办?”于是就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于是她说道:“因荷而得藕”。而吕蒙正深解其义,对出“有杏不须梅”。上联“荷”谐音“何”、“藕”谐音“偶”;下联“杏”谐音“幸”、“梅”谐音“媒”。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虽然他们的生活仍不富裕,甚至曾到寺院讨饭,但吕蒙正却在岳父和妻子帮助下,得以更加专心地攻读功课。再后来,吕蒙正就在老丈人资助下上京赶考去了,而如果仅靠他本人卖字积攒路费,其参加科举考试的时间还要向后推迟四五年。且说吕蒙正苦读有所得,接连通过几轮地方考试,一举高中状元,成为天下第一。随之受到宋太宗(939年至997年)任命开始发迹,先后任都官郎中、翰林学士,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也被赏赐了大房子,并逐步做到了宰相。

据说在中了状元之后吕蒙正曾写了一副对联讽刺势利的乡亲,说是:“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横批曰:“人贫双月少,衣破半风多;世态炎凉,自古而然。”但根据吕蒙正后来的表现,这副对联不见得真出自其手。因为吕蒙正虽然做了宰相,天下第一,为官时却宽厚质朴,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吕蒙正刚入朝为官时,朝廷中有官员指着他说:“这穷小子也配参与商议政事吗?”吕蒙正表面装着没听见,走过去了。和他一起做官的有人为他抱不平,问那个说话人的姓名。吕蒙正制止他说:“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之前卢多孙当宰相时,他的儿子雍起家被安排为水部员外郎。这种安排,以后就成为宋官场解宰相后顾之忧的惯例。但到吕蒙正时,他不但没有给自己亲人安排什么职位,反而上奏皇帝说:“臣成为进士,刚开始只做了九品京官,但这已经不错了。因为天下有才能却终老林泉,没有得到俸禄的人多了。现在我的儿子刚刚离开襁褓就受到如此恩宠,可能会遭到阴间的惩罚。请皇上只让他当臣刚刚出仕时做的官。”从此后宰相的儿子只当九品官,就成了制度。还有,大臣中有收藏古镜的,自己说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镜子送给吕蒙正寻求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听见他这番话的人都惊叹佩服。有人献上一方古砚,那人当场打开,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献砚者见老吕不索贿受贿,知道这个人不为利动,不会进行权钱交易,不免十分沮丧。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碰钉子了。

吕蒙正与儿子对谈,儿子说别人非议父亲,职权多被同僚瓜分。吕蒙正笑着说:“我确实无能,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做宰相,人若不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吕蒙正做了宰相没多久,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就把他免了职。朝中有人对太宗说:“张绅家里富足,有的是钱,哪里能把钱看在眼里呢?是当初吕蒙正在贫寒之时,曾向张绅要钱,人家没给他,所以如今他做了宰相就报复人家罢了。”由于知道这类话难以辨清,所以吕蒙正对此事也就什么也没说。宋太宗于是就恢复了张绅的官职。可后来其他官员在审案时又得到张绅受贿的证据,张绅就又被免职了。宋太宗这才知道冤枉了吕蒙正,就对他说:“张绅果然是贪污受贿。”吕蒙正只说:“知道了。”不辩亦不谢,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