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14129600000006

第6章 魅力导引篇(5)

反观卡扎菲,事事高调张扬,处处与众不同,夺人眼球。卡扎菲从小在沙漠中长大,过惯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上学时喜欢看无政府主义和乌托邦类的政治书籍,养成天马行空式的不羁性格。上述种种,都在他的政治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有所反映:不甘寂寞,我行我素,多变而难预测,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卡扎菲好为惊人之行和惊人之语。到了美国,非要在纽约大都会里搭沙漠里用的帐篷。上了联合国的讲坛,不管不顾别的国家领导人等着发言,霸住麦克风,滔滔不绝。1970年6月,刚上台不久的卡扎菲就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美国军事人员,且把国内的美国石油公司全部国有化;在与美国的屡次对抗中,卡扎菲一直针锋相对。当前总统里根称卡扎菲为“疯狗”时,卡扎菲反唇相讥,把里根统治时期称为“黑暗年代”,并宣称“我们有能力摧毁美国,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航班在途经苏格兰洛克比村庄上空时爆炸坠毁,造成270人死亡,震惊全球。该事件被认为是卡扎菲反对西方的极致。英美认定利比亚政府是主谋,而卡扎菲拒绝英美两国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并以国家主权的名义抵制了10年。国家一把手直面世界,把话说死,把事做绝的后果,就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朋友不在多,关键时候拉一把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卡扎菲突然想做一个“正常人”了。他对西方的态度从横眉冷对变成频频示好,与欧美的很多国家领导人握手言欢。利比亚在国际社会中的“好感指数”快速上升,一些历史性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卡扎菲同意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向空难家属做出赔偿;卡扎菲同意宣布放弃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比亚从美国的“支恐”名单上被删除了;利比亚与美国建交了;利比亚和法国签订了包括核电站、军火以及经济等一系列的协议,并就地中海联盟进行过多次会谈;和意大利签署协议开展联合巡逻,打击非法移民;与美国进行过多次高层访问……

但是,在处理地区和国际事务时,卡扎菲总是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作派,把朋友们都得罪了。卡扎菲应对利比亚危机时外交上的失策最为致命。首先是误判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友谊,低估了西方干涉的决心。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最早主张对卡扎菲实施军事打击的还是近几年与利比亚往来非常密切的法国和美国,这出乎世人的预料。实际上西方国家对卡扎菲政权始终不放心,清除卡扎菲,在利比亚建立亲西方的政权最能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北约国家决定放弃卡扎菲。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卡扎菲先后体会到了众叛亲离、兵戎相见、背后插刀的感觉,此时方知“朋友”一词意义深远,并不光是表面功夫。

要说此前的国际环境的宽松度,利比亚比朝鲜还好得多。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120多个,其中,真正的铁哥儿们屈指可数,中国应该算是最铁的一个。朝鲜把中国选为朋友,因为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稳定的、一贯的,中国对朋友是真心的,是说到做到的。当朝核问题剑拔弩张之时,中国费钱费时费力地当起六方会谈的主席国,劝和促谈。经济上,中国对朝鲜持之以恒的援助,发挥了雪中送炭的功效。

1.领导者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其实质有确定性的评判标准,是通过个性的张扬体现民众的需求,还是通过个性的张扬凸显自己?看看卡扎菲,我们怎样体验“真理前进一步就是谬误,谬误退后一步就是真理?”

2.金正日对外公开的讲话只有一句话:“光荣属于英勇的朝鲜人民军。”这样也可以领导朝鲜十几年的时间,这种不讲话的“空杯”后面的东西是什么?

3.条条道路通罗马,领导没有一定之规。无论是卡扎菲还是金正日,魅力往往是通过表象表现出来的。表象说明不了什么,领导魅力的实质是什么?

蒋介石为何失将心

任人唯亲

蒋介石的黄埔系大将宋希濂说:“蒋介石用人的标准第一是亲戚,第二是同乡,第三是学生。而他真正给以军权的,主要还是亲戚和同乡。”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看出了蒋介石用人的特点,他在给美国国务卿的报告中指出:“看来蒋委员长的个人偏向,喜欢任用故旧和他个人认为可靠的老伙伴,以担负重要的职位。至于明知他们腐化贪污有据,或缺少能力等等,他却置之不管。”

蒋介石特别重视地缘。一位在海外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学者指出:“蒋对其浙江籍追随者有特别的感情,也信任邻省江苏籍的追随者。他早年同陈其美在一起的经历也许加强了这种乡情。浙江籍的幕僚人数众多,张静江、戴季陶、黄郛、邵力子、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朱家骅、胡宗南、蒋鼎文、汤恩伯、陈仪、戴笠、毛人凤等都是。他们之中,张静江、戴季陶、黄郛是蒋介石最倚重的三大军师,而其他人物则分别为蒋介石掌握党权、军权、特务权以及交通、财务、军需、后勤、机要、舆论宣传等重要部门。”

中国历史上“桃园结义”、“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传统。蒋介石早年求学时,就与同学结拜过“十弟兄”。蒋走上政坛后,更热衷于结拜兄弟。据学者研究,蒋一生与陈其美、黄郛、张静江、许崇智、邵元冲、吴忠信、张群、戴季陶、杨虎、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等数十人结拜为异姓兄弟。蒋之所以热衷于此道,在其未发迹以前,是为了攀附权贵以便让把兄弟提携自己。“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蒋发迹后,仍以结拜的方式羁縻他人,为其效忠;或者是利用一时。因此,蒋介石与其结拜兄弟的结局也各不同:对许崇智,蒋是忘恩负义,夺权逼宫;对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蒋是利用一时,然后反目成仇,乃至兵戎相见。

权钱美色聚人气树倒难阻猢狲散

蒋介石幕府中,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蒋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对于追逐名利之徒,蒋则尽可能给他们以高官厚禄。财政部、军需署、后勤部、审计署等关键部门都由蒋介石的亲信和私人控制,国库犹如蒋的私人钱包。蒋不仅用金钱、官位、美色收买分化敌对阵营的对手,也用这些手段笼络自己的亲信。蒋介石早期的亲信幕僚钱昌照说,蒋介石习惯于每到年终,给左右亲信的人都送一笔钱,以示笼络。

对于戴笠之类声名狼藉的人物,蒋出于需要而予以重用,但在内心中却从不把他们当人看。以戴笠来说,戴掌握军统这个庞大的特务组织,权倾朝野,让人谈虎色变。但蒋对戴无丝毫尊重,平时可以随意责骂、罚跪甚至抽耳光。

蒋介石对其高级将领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宁可腐化,不可恶化”。所谓“恶化”就是“左”倾化,“腐化”就是吃喝嫖赌、三妻四妾。蒋介石对其高级将领的腐化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吃喝嫖赌、三妻四妾是相当普遍。长久腐化下去,对于高级将领的战斗意志和胆量都是腐蚀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蒋介石东征西讨立下过战功的“八大金刚”、“五虎上将”等,到了四十年代,要么已经老朽腐化,不堪重用,要么已经与蒋分道扬镳,或离心离德。

1.东方民族家族企业特别多,相对来讲,要体现自己的意志,血缘关系是相对可靠的因素。蒋介石用人偏好亲戚、同乡、学生,为什么反而成为他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2.中国历史上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事例很多,为什么直到进入网络时代,我们一些领导还脱不开血缘和亲情的桎梏?

3.领导无论用谁,一个核心的要求是要能贯彻体现自己的意志。在网络时代,借鉴蒋介石的失败教训,领导怎样在法制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目标引领?

陈光标:慈善第一不好当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10年来陈光标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约合50多亿元人民币)。

慈善暴力

针对陈光标的高调捐赠行为,民间的慈善公益基金团体颇有微词。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表示:“这是一种慈善家的暴力,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长久的伤害,不能这么做。我们确实要反思,陈光标式的慈善在中国能大行其道,不管是管理层面还是执行层面,公益慈善界都要反思。”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韩俊魁也曾指出,在平常的慈善活动中,人们凸显了捐赠者的位置,那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不管从经济上还是道德上,慈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一般的慈善过程中,受赠人的表达和声音被忽略掉了,这是做慈善的人应该值得反省的地方。

2011年,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的行为,受到诸多质疑。对于争议,陈光标不以为然。在回应那张争议性的照片时,他表示,他举着两个手指的姿势,这个动作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到灾民中去,跟灾民同悲喜,希望能给灾区带去希望,让灾民放心,困难是暂时的,一定是能战胜的,并不是拿着200元炫耀,很多人都误解了,他们不理解,反而质疑。对于徐永光对他的“暴力慈善”之说,陈光标则直接表示:“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

真伪慈善之惑

《中国经营报》曾刊出记者调查《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对陈光标的多次捐赠提出质疑,有的甚至全盘否定。比如,陈曾于2007年捐赠家乡两大公益项目,一为占地30多亩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为占地20余亩的大型农贸市场。据陈宣称,两大项目耗资达2600万元。这也成为其冲击当年慈善榜“首善”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记者实地调查的结论是,此二处产权,皆属陈光标之弟黄埔公司副总经理陈景标所有。据当地知情人反映:“这两个地方,目前都有租金回报,名为‘捐赠’,实为投资。”

陈光标的另一捐赠项目,数目更加庞大。2009年,陈捐建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投资数额达1.3亿元。记者的调查结论,又是如出一辙:“中心刚建好,陈光标就将公司搬了进来,现在又在筹划产权转让,怎么看都不像一次正式捐赠,称之为投资房地产更为贴切。”其他还有,陈声称捐给某某基金会多少人民币,记者调查,中国并无这个基金会。或者,陈说捐出数千万元,记者调查,实际仅捐几百万元……此文章发表后,舆论界一片哗然。

自从有媒体质疑其慈善注水后,陈光标数次通过微博、视频等方式进行回应。2011年4月,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中,陈光标再次对慈善注水作出回应,并表示,针对质疑今后不再回应,“这是最后一次回应质疑”。

1.陈光标是企业界领导者中敢于表达自己、行事高调的典型。如何看待他高调捐赠的行为特点以及社会舆论对他的抨击挑战?

2.在网络时代,公众的注意力是一柄双刃剑,可能簇拥起对一个领袖的广泛好评甚至偶像崇拜,也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群体质疑与声讨。如何体验并处理好这个问题?

领导的魅力展现无疑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无论卡扎菲、金正日、蒋介石还是陈光标,他们在自己的性格展现上都比较自然,但为什么有人无法克服自己的性格在领导实践中的缺陷?

其实,任何一种性格都可以找到适应领导现状的表述状态。避免领导魅力的误区,核心点在于把自己的幸福与追随者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而不在于具体的体现手段。要克服领导魅力的误区,最关键的是要让小我融入大我,要去掉私心,让公心驾驭自己的行为。

领导要执著,对自己认定的东西要坚定不移,否则就不能成为精神支柱,但是,执著的东西怎样打到点,怎样成为可以引领大众追随的理念,关键在于领导要居安思危,在信念引领的基础上不断地空杯、反思、修炼,使自己的信念更加圆润成熟。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最愿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最棒的人。所以,当人得病的时候,他们最容易服从医生,在轮船上则服从领航员,而在农场里则服从农场主,这些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里最有技能的人。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

——苏格拉底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曹禺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

——松下幸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