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4129000000009

第9章 兵攻黄安,吸引援敌,野外聚歼(1)

时间: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至十二月

作战:黄安战役

谋略:攻城打援

攻城打援,是对围魏救赵、围城打援谋略的发挥和创造。其意是说,进攻的一方,以一部兵力对守城之敌实施积极而主动的攻击行动,以此引诱其他地区之敌前来增援,尔后再以其主要兵力歼灭来援之敌。攻城打援与围城打援的不同点,在于作战行动的灵活性上。围城打援,通常是以“围城”为诱饵,吸引来援之敌而歼灭之。这其中,“围城”是手段,“打援”是目的。而攻城打援则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兵力灵活部署,可以根据战场态势寻机而战。当对敌形成绝对优势时,可以将攻城和打援同时实施;当只对敌一个方向形成优势时,可以先在优势方向歼敌,再支援另一方向歼敌。即可以先夺城后打援,或先打援后攻城。这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发起的黄安战役,就是根据总指挥徐向前的“兵攻黄安,吸引援敌,野外聚歼”的谋略,部署兵力和组织实施的,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1931年8月,蒋介石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失败以后,又开始向鄂豫皖根据地周围增兵,企图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新一轮的“围剿”。而鄂豫皖根据地的党和红军,在夺取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之后,随即就分析判断到,敌人对“围剿”的失败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肯定还会卷土重来,再次发起新的“围剿”。所以,根据地的党和红军决定未雨绸缪,及早进行准备,抓紧时机整顿、发展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实力。同时,还要进行深入的反“围剿”的政治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作战,筹集足够的粮食和作战物资,充分做好反“围剿”的作战准备。8月至9月间,根据地的民众武装,根据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7月26日的通令,进行了整顿和扩编。即所有不脱离生产的赤卫队、守备队,一律改称赤卫军,由村到县,编成班、排、连、营、团、师。同时还规定,凡年满18岁至35岁的男子,除地主、富农分子和残废者外,均要动员起来参加赤卫军。17岁以下的少年,则组成少年先锋队。根据地的广大劳动妇女,也都积极踊跃地参加赤卫军的侦探队和救护队。同时,地方武装和赤卫军都加紧进行军事训练,并大量地制造刀、矛、土枪等武器,以使每一个有战斗能力的人都武装起来。到10月间,全区赤卫军共组成了15个师。不算区游击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仅县一级的独立团即达20多个。为了统一这些地方武装和赤卫军的指挥,军事委员会之下还设立了各县军区指挥部,使整个根据地的群众武装,更加严密地组织了起来。

与此同时,红军也进行了整编。10月间,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组建,由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原第十二师师部改编为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部,下辖3个团,分别是第二一七团(原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第二一八团(原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第二一九团(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刘英任师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第二十五军组建后,第七十四师、第七十五师也在开始积极筹建之中。第二十五军成立后,主要是在皖西活动。鄂豫皖中央分局于10月28日指出:“我们要进攻敌人,根本不让他们的第三次‘包围会剿’计划能够实现,我们要在他们布置未妥的时候,就先把第三次‘包围会剿’打破,然后乘胜前进,求得更伟大的胜利”。

第二十五军组建之后,根据作战编制的实际情况,随即又成立了红四方面军。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的七里坪,红四方面军召开了成立大会。其方面军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下辖4个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七十三师。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这时的第四军各师的情况是: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治委员甘济时,第十二师师长陈庚、政治委员刘杞。方面军的总兵力已达近3万人,这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领导鄂豫皖人民进行的四年革命战争的伟大成果。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使部队的建设又提高了一大步,编制更趋合理,作战指挥更加统一,作战行动更加集中,组织协同更加密切,保障关系也更加顺畅,从而为进行更大规模的区域运动性作战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当然,就在红四方面军成立之际,敌人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周围的兵力部署,也由10个师增加到了15个师,企图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再次发起反革命“围剿”。其具体部署是:豫东南地区是汤恩伯的第二师、曾万钟的第十二师、陈耀汉的第五十八师、戴民权的第四十五师:鄂东地区是彭振山的第三千师、张印相的第三十一师、葛云龙的第三十三师、赵冠英的第六十九师、肖元楚的第四十四师、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徐源泉的第四十八师:皖西地区是岳盛琬的第四十六师、阮肇昌的第五十师、李松山的第五十七师、厉式鼎的第七师。另外,徐庭瑶的第四师、俞济时的南京警卫师,分别由河南、南京调整到武汉,张钫的第二十路军也向信阳集结。但是,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激起了全国高涨的抗日反蒋浪潮,国民党军队内部许多地方派系又纷纷借机反蒋,尤其是粤系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更加加剧。在鄂豫皖地区的红军中,自从吉鸿昌八月底被迫辞职之后,原西北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有发展。所以,这一切矛盾,使敌军虽然对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完成了第三次“围剿”的部署,但是,由于各自有意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使各路之敌的“围剿”行动迟迟不能开始。早在敌人第三次“围剿”部署完成之前,密切注视敌情变化的徐向前就向鄂豫皖军委建议:红军应在敌人没有收拢包围圈前率先展开到外线,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围剿”部署。这个建议得到了军委的批准。于是,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初,便投入了外线攻击的第一个战役——黄安战役。而面对已经形成合围之势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分析到:敌虽兵力强大,但都各怀己见,各有打算,不愿积极主动行动,更不愿为蒋介石牺牲自己的军事实力。由此为我提供了有利战机,便于我集中兵力,选择其中一路,给予狠狠的打击,震撼全局,力求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基于这样一种分析,总指挥徐向前提出了以外线出击的进攻策略,占领一、两个中心城市,与湘鄂西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打通联系,为创建湘、鄂、赣、闽、豫、皖六省的整片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根据这一进攻策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将进攻的目标选择在了敌人作战部署中的一个重要据点黄安域上了。攻克黄安,一可以除掉敌人进攻我根据地的前进阵地;二可以引诱二线敌人出动,造成我运动中大量歼敌的机会。徐向前的意图是:通过黄安战役,打乱敌人在南线的整体“围剿”部署。

黄安,是大别山主脉西侧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烟稠密,商贾云集。自吴光浩、戴克敏等人创建鄂东北苏区以来,因此地距我根据地中心极近,一直是敌人不惜代价坚守的主要据点。

徐向前认为,黄安县城是南线敌人伸进我根据地,且离根据地中心区最近的一个重要据点,地理位置突出、孤立,处于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包围之中,县城附近的地域大都在我红军和游击队控制范围之内。而守敌为国民党杂牌军赵冠英的第六十九师,总共只有4个团的兵力,编制小,战斗力不强,九月从豫西移驻黄安后,屡遭红军游击袭扰,士气低落。另外,因该敌接防时间不长,人生地不熟,城内粮食储备不多,主要靠后方运送补给。但该师师长赵冠英是湖北的地头蛇,惯匪出身,奸诈狡猾,自到黄安城后,修筑了许多工事,碉堡林立,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黄安城内为第六十九师师部和二〇六旅,二〇七旅布防在城外,主要控制着环城的潘家湾、陈家畈、王家畈、课子山、长林榜、田湾铺等据点作依托,并在城西的下徐家和城北的东王家设立了两个前出据点。配属该师的敌三十师二〇七团,则分别驻守在城南的桃花镇和城西南的高桥河,以维护通向宋埠、黄陂的运输线,保证军需供应。还有可能得到驻守在宋埠的敌第三十师、驻守麻城的第三十一师、驻守在歧亭的敌第三十三师的策应或支援。对黄安这股敌人实行强攻显然不行。红军火力不强,也没有炸药及其它爆破器材,以现有的武器装备去强攻敌坚固设防的据点,只能增加无谓的伤亡。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可以认定,敌人据点孤立前出,并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的环形防守。但防守准备并不完备,兵力比较薄弱,储备不足,难以长期坚守。另外,对外部兵力、后勤的援助和补给的依赖性较大,一旦被我切断,其防守就会变得极为脆弱。所以,利于我采取扫清外围守敌,形成围城部署,困敌于城内,以此吸引援敌,大量歼敌有生力量,最后待战机成熟,攻城全歼守敌的战术。

总指挥徐向前的分析得到了方面军总部的认可。于是,方面军总部决定采取“攻城打援”战术,兵攻黄安,吸引援敌,野外聚歼,以粉碎南线敌人的“进剿”部署,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方面军决定,除以第十师的两个团和第七十三师分别配置在豫东南和皖西地区,配合地方武装牵制敌人以外,集中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和第十师的第三十团及黄安独立团共8个团的兵力,发起黄安战役。

总指挥徐向前的决心是:首先扫清黄安外围据点,切断黄安守敌与宋埠、黄陂等据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孤立城内守敌。尔后紧缩包围圈,通过对守城之敌施加攻城压力而吸引其它据点之敌来援,我再集中兵力歼援敌于野外运动之中,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并视战场态势发展情况适时攻城,歼灭黄安城内守敌,相机夺取黄安。作战的先期部署是:以第十一师和黄安独立团为主力,以麻城赤卫军相配合,消灭桃花镇和高桥河守敌,控制交通线,并随时打击由宋埠、黄陂、麻城等据点可能来援之敌;以第十二师和第十师第三十团为主力,以黄安赤卫军相配合,攻歼黄安外围下徐家、东三家等前出据点的守敌,并注意监视黄安城内守敌之动静,随时做好歼灭黄安来援之敌的准备。

11月10日夜,方面军各部队从七里坪出发,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分别向敌据点发起攻击或准备打援。第十二师和第三十团,在击退城区敌人增援后,于14日、20日,先后攻下东三家和下徐家据点,全歼守敌两个营及反动地方武装一部,共1200多人。第十一师在黄安独立团配合下,于12日、13日先后击退敌第三十三师和第三十师第九十旅以及黄安城内之敌的增援,于18日、20日将高桥河、桃花店攻克,全歼守敌第二〇七团。经过10天战斗,红四方面军全线攻克了黄安周边的桃花、高桥河等外围据点以后,完全切断了黄安守敌与宋埠、黄陂等外界各据点的联系,从而使战役顺利地达成了第一阶段的战役目的。

素有“赵瞎子”绰号的敌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系惯匪出身,是湖北的地头蛇。此次战役所守城池突然被红军所围,心中十分恐慌,遂即下令二〇六旅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桃花据点,从而恢复与宋埠、歧亭之敌的联系。但几次攻击,都被我第十二师击溃。而此时黄安城内守敌的给养日渐减少,敌士兵仍着单衣,饥寒交迫。敌人接济黄安守敌的300担棉衣以及大批军需品也被我红军截获。11月22日,狗急跳墙的赵冠英又重新组织人马,以第三十师两个旅的兵力再次向南出击,企图打通与宋埠的联系,但在郭九村一线就遭到红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的顽强阻击,只得又龟缩回城。23日,敌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再次向南出击,其先头部队一度进至嶂山,再次遭到红军第十二师的迎头痛击,狼狈溃逃。两次战斗,红军俘敌千余人,缴枪700余支,迫击炮一门,黄安守敌遭此打击后龟缩到黄安城内,固守待援。与此同时,敌彭振山的第三十师也前往实施两次增援,亦被红军第十一师击溃。

战斗至此,总指挥徐向前认为,该是转入战役第二阶段的时候了。为此,要求各部队都要按照攻点打援的作战目的,着重为打援创造战机和实施作战。这是整个战役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