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4129000000041

第41章 我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概括为狠、硬、快、猛、活(2)

对于“快”在“走”中的重要作用,徐向前认为,敌人的“会剿”、“围剿”来了,四面围攻,分进合击,张牙舞爪,凶得很。我们打不赢他们,首先就得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同敌人“捉迷藏”。那时部队行装简单,人人有副铁脚板,地理条件熟悉,又有群众掩护。命令一下,干粮袋一背,一天一夜走上一二百里地,不成问题。敌人当然不如我们,走走停停,拖泥带水,所以,尽管他们处于主动进攻地位,兵力、装备占绝对优势,但因丧失了时间,达不到围歼主力红军的目的,结果其主动和优势,便至少减杀一半。我军赢得了时间,飘忽自如,拖着敌人转来转去,直到把他们拖到疲竭不堪的程度,进行反攻,聚而歼之。由此可见,红军的走,对打破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改变自己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关系是何等的重大。我们愈是走得主动,走得隐蔽,走得神速,便愈能达到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歼敌制胜的目的。徐向前还以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的长途转战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说,当时,前有敌堵,后有敌追,我们边打边走,边走边打,分秒必争,和敌人比速度,抢时间。敌人走大路,我们翻山越岭走小路,慢一点就有被敌人包围、消灭的危险。当时,我们真是拼上命去和敌人竞赛,所以,才终于甩掉敌人,取得了在川北立脚建立根据地的时机。可以说,我军西征转战的胜利,一不靠天,二不靠地,靠的是双行如疾风的飞毛腿、铁脚板。

对于“打”,徐向前认为,我军更离不开快的特长。因为速战速决是运动战的基本要求,也是红四方面军对敌作战中坚持的重要原则。从游击战到运动战阶段,从小规模的战斗到大规模的战役,从内线防御到外线进攻,概莫能外。这又是因为,作战持久对我们不利,各种条件不允许我们在战役战斗中和敌人长期对垒,持久战必然消耗大,我们耗不过敌人,所以,不能与敌持久对峙,更不能以耗对耗。而要对付敌人,我军一般是在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兵力,出敌不意,突然进击,争取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战役战斗的速决原则,要求我军每战必须果决神速,雷厉风行,以快制敌:集结兵力要快,开进战场要快,兵力展开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歼逃敌要快。总之,尽一切可能保持战役战斗的突然性,从而夺取各个环节上的先机之利,达到迅速全歼敌人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我军以劣胜优、以寡击众的有效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说,时间也就是兵力。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的争取,有时比几营几团的兵力都顶用:反之,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的丧失,用几营几团的兵力也无法补救。徐向前以鄂豫皖时期的两个战例为例来生动地说明这个“快”对于作战的重要作用。一个是商潢战役。此战中,我军获悉大量援敌出动的情报以后,当机立断、连夜冒雨急行军,抵豆腐店地区筑好工事,严阵以待打援。我兵力虽少,但争取了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因而取得了打援的主动地位(战场选择、兵力部署、构筑阵地、精神准备等),一举将数万敌军打得溃不成军。另一个是枣阳新集之战。此战中,我军丧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乌头观制高点被敌人抢占,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亦未能扭转被动的战局,最后不得不突围而走。战争中的得失、胜负,取决于军队行动快慢的战例是屡见不鲜的。

在快的“打”法上,徐向前强调到:夜战是红四方面军歼敌制胜的重要法则之一。为什么要搞夜战?就是为了以快制敌,速战速决。夜间敌人龟缩于驻地,耳目不灵,便于我集中兵力,神速运动,秘密接近敌人;夜间敌人往往疏于警备,高杭而眠,便于我出敌不意,奇袭突破;夜间敌人视野有限,优势火器火力难以发扬,便于我发挥近战特长,迅速解决战斗;夜间敌人不易弄清红军的兵力,枪声一响,草木皆兵,也便于我收以少胜多之效。红四方面军所打过的不少快速歼敌的胜仗,都是靠采取夜战手段奏效的。我们进行夜战,一般来说,多是远距离的奔袭、奇袭,上半夜急行军,下半夜发起攻击。行动神速,正是保证夜袭成功的前提条件。

对于战时的快速作风如何进行培养,徐向前认为,靠严格要求,点滴抓起,平素养成。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训练、行军宿营、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等活动,树立指挥员坚强的时间观念和令行禁止的紧张作风,反对稀稀拉拉,慢慢腾腾,马马虎虎的习惯,实践证明,平时养成了快的作风,战时就能发挥作用。

对于战斗作风要“猛”,徐向前指出,部队进若锋芒,战若雷霆的勇猛作风,首先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战争不仅是敌对双方物质力量的较量,同时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两军相遇勇者胜”这是真理。一支军心涣散,萎靡不振、缺乏战斗勇气的军队,装备再好,人数再多,也不堪一击。我军当时装备差,人数少,然而却迭摧强敌,屡战屡胜。道理就在于红军指战员是大无畏的勇者,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首先从精神上压倒了敌人。部队打起仗来,眼睛都红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高喊着“杀”声,猛虎般地扑向敌人。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继续上;一次冲锋不成功,两次、三次、四次……敌人往往被这种先声夺人的勇猛气势吓破胆,仓皇无主,不战自乱,以致完全失去抵抗的勇气和能力。有时,我们一个战士、一个班、一个排,能俘获数倍于己的敌人,缴获一大堆武器弹药,原因就在这里。部队的勇猛作风,又是战役战斗中的一种强大突击力、摧毁力。进攻时猛打猛冲,排山倒海;防御时以十当百,众志成城;迂回分割时猛进猛插,宛如行蛇利刃:追歼逃敌时猛打猛追,摧枯拉朽一般。那时,一口气追下去,就是三五十里,有的跑得吐了血。孙子兵法里所谓“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如转圆不于干仞之山者”,就是指的这种力量。徐向前强调到,懂得这种力量的重要性并不难,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突破选择不当,碰到根本就啃不动的“硬核桃”上,勇猛只能增大自己力量的伤亡;兵力分散,形不成拳头,勇猛便无从发挥其有效的突击、摧毁性作用;疲,兵屡战,部队的精力、体力消耗过大,勇猛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围住敌人便仓促发起攻击,勇猛自然难收速决战、歼灭战之效。所以,要使部队的勇猛作风在战争中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归根结底,有赖于各级指挥员的正确组织,正确运用,正确指挥。部队越是勇猛善战,指挥员越应慎重从事,把它确实用到点子上去,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和消耗。

如何形成部队的勇猛作风,徐向前认为,首先靠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要使部队具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和胜利信心,保持高度的士气,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往无前,打击敌人。其次是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那时一仗打下来,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伤亡比例占的相当大,因为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新兵初上战场,难免有怯战心理,但有了干部和党员的带动,打上几仗,会很快成长,变成勇猛无敌的战士。再次,部队的及时休整也极为重要。须充分利用战役战斗的间隙时间,休整队伍,恢复体力,养精蓄锐,以利再战。第四次反“围剿”前,我军几个月内连续作战,疲惫已极,但张国焘无视休整部队的必要性,坚持所谓“不停顿的进攻”,是很不应该的。又叫马儿跑的快,又叫马儿不吃草,办不到。

对于战斗作风的“活”,徐向前认为就是战斗中的“灵活机动性。它是指战员作战中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在战争中的充分发挥,是人的主观能力适应战场条件及其变化的表现,因而也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重要一环。红四方面军的狠、硬、快、猛,是同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表现为:充分利用客观形势的有利因素及各路敌军之间的矛盾,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出敌不意,各个击破;兵力使用从实际出发,或集中击敌,或分散扰敌,兵力集中时注意发挥各部队的优势和特长,分散作战时不忘全局的任务和要求;根据不同的作战阶段、作战对象、作战条件,去规定任务,部署兵力,灵活运用战术,变换战术、机动歼敌,不拘泥于机械死板的条条和框框;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和士兵在战场上的主观能动作用,灵活机动,协同配合,巧妙制敌,等等。”

徐向前强调指出:这些内容和要求,不是指挥员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红四方面军通过长时期的征战实践总结出来并被证明是有效的。徐向前认为,我们的部队是靠打游击战起家的。灵活机动作战的特点,早在游击战争阶段,即已产生和具备。当时提出的“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等战术原则,就明显反映了这一点,游击队经常分散作战,因时因地制宜,用各种方法去迷惑敌人,诱击敌人和袭扰敌人,掌握了一整套声东击西、飘忽不定、会打会跑会藏的本领。特务队更是神通广大,经常钻到白军据点里把土豪劣绅收拾掉,带上没收的钱财、武器,平平安安地转回来。部队后来扩展了,仗打得更多更大了,发展到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阶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过去灵活作战的特点,只不过是在新的条件下使之更加充实、完备,以适应更高的作战要求罢了。关于“活”的道理,徐向前指出:古往今来,不论进行何种战争,交战双方都要求各自的军队灵活作战,机动制敌。如果参战的一方死滞呆板,作茧自缚,则势必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下文就是失败。灵活机动的必要性,不但是由交战双方为取得胜利,均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去争取主动、力避被动所致,同时也为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战场形势所使然。我们以弱敌强,打的是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我们进行每个战役战斗,拼火力拼不过敌人,耗时间、耗物资也耗不过敌人。要争取主动和优势地位,达到速决歼敌的目的,除了情报准确、决心果断、计划周密、士气高昂、运动神速、近战夜战、群众支持等条件外,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指战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时因地因敌而灵活机动作战的问题。因而,灵活机动性,既是战争规律的一般要求,又是我军劣势地位的特别需要。离开了它,部队便无法发展壮大,担负起胜利进行革命战争的伟大斗争任务。

徐向前在分析红四方面军培养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的基础时讲到:我们的军队,是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战争中的高度灵活机动性,又是人民军队的本质所规定的。毛泽东同志说:“灵活性是什么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这种表现人的主动性的东西,只有在人民军队进行的革命战争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和发挥。战争的正义性,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广大指战员为人民利益而战的革命热忱,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官兵之间的平等关系,各部队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革命纪律,等等因素,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形成我军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因而,高度的灵活机动性,也是人民军队必然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切反动的军队都是望尘莫及,难以匹比的。对此,徐向前认为:这些东西,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群众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广大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宝贵结晶。

可以说,正是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下,在以劣胜优的革命战争实践的磨炼和锻造下,红四方面军才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战斗作风,也正是这种优良的战斗作风,在敌强我弱的战争对抗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战斗力,才使得红四方面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越战越勇,越战越强,越战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