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4129000000026

第26章 抓住了战机,主动权在我手中,敌人只能被我们各个击破(3)

就在方面军中路突击集群向土地堡发起攻击的同时,左路突击集群的第四军的三个团另一个营,也按时向敌防线北段的镇龙关、石窝场、草坝场等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第十师第三十团及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从竹峪关正面向草坝场发起了攻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和第二十九团一个营由洪口场向镇龙关发起了攻击。攻击发起后,第二十八团等迅速攻克了镇龙关,歼灭了守敌一个营,随后立即向石窝场、五龙台迂回,歼灭了反动民团300余人。草坝场守敌一个旅另一个团在第三十、第三十六团猛攻下负隅顽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此后第三十六团以一部兵力向南迂回,顺利占领了苦寨坪。10月18日,草坝场的守敌突然发现其左侧后受到了严重威胁,顿感后方不保,即无心再战,随后仓皇向南溃逃。但当敌入逃至五龙台地域时,被紧追而来的第三十团、第三十六团和早已设伏在此的第二十八团协力包围起来,全部歼灭了。战至此时,万源县的守敌第三路廖雨辰等部的5个团见第一线防御已被红军打得七零八落,几近崩溃,不敢再战,及早弃城向南溃退了。第四军的主力见敌人弃城而逃,遂即紧追不舍,直赶至宣汉以东地区,以一部兵力乘胜东进,于21日占领了万源,直抵城口近郊。

就在宣达战役开始时,活动于当地的川东游击军,知道红四方面军要发动宣达战役时,就决定要以积极的游击作战相配合,为主力红军创造更多的战机,并用战斗的胜利作为同主力红军会师的献礼。所以,当宣达之敌东逃时,游击军一部会同广大群众在州河南岸组织了多次的截击、袭击,以迟滞敌人行动,消灭了敌人两个连的兵力,并为红军主力创造了战机。10月下旬,万源及宣达的逃敌相会合后退至宣达以东的南坝场、圣灯寺一带时,群众武装又在川东游击军的组织指挥下,用鸟枪、土炮、大刀、梭标等武器袭扰敌人,将该敌约8个团的兵力困扰达一个星期之久。在这个期间,游击军派出第二支队队长与红军主力取得联系,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宣达城接见了游击军第二支队队长。队长将川东游击军的作战情况向总指挥徐向前作了汇报:“从宣汉、万源逃出来的敌人约8个团,退至宣汉以东的南坝场地区,被我们游击军和当地群众困扰了六匕天。由于我们兵力不足,难以将敌人消灭,王维舟总指挥派我来求援。”鉴于此种情况,总指挥徐向前立即派第九军副军长许世友率领第七十三团和第四军第二十八团,急速赶往南坝场。使川东游击军同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并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敌8个团全部击溃。川东游击军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有利地配合了四方面军取得了宣达战役的胜利。

宣达战役历时11天,大获全胜。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反动军阀刘存厚的第二十三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其中6个团全部或大部被歼,毙敌1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了长短枪800余支,炮3门,以及大量的装备物资。与此同时,川陕边革命根据地又向东扩展了300里,将南通巴地区与川东游击根据地完全连成了一片。这里的游击军和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使红军的实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纵观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所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正如总指挥徐向前所总结的那样:“我军先后歼敌近两万,缴获长短枪一万二千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敌人,极大鼓舞了群众。新区老区群众,纷纷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发展为五个军,八万余人。根据地扩展到东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营山、达县,北至陕南镇巴、宁强,纵四百余里,横五百余里,总面积达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余万。控制了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等八座县城,建立了二十二个县城的革命政权。由此,形成川陕根据地的鼎盛局面,是方面军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总指挥徐向前在总结三次战役的作战指导方针时指出:“三次进攻战役胜利的实践证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不能单靠积极防御,也要靠积极进攻。防御和进攻,交替运用,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敌人压来了,我们用积极防御去打破他们的进攻,乘胜追击,扩大根据地。敌人龟缩回去了,我们就积极开展有利条件下的外线出击,一面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一面为打破和迟滞敌人的新攻势创造条件。防御和进攻形式交替变更,不断反复,贯串在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是由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决定的。只有把握这个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战争,夺取胜利。”

总指挥徐向前对三次进攻战役巨大胜利原因的概括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特殊规律的揭示和把握,可谓是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谋略的反映。不仅指导着红四方面军进行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也为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理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集体智慧结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徐向前军事指挥谋略的精彩之笔。从三次进攻战役的实践看,其胜利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有利形势,适时地进行了进攻作战。田颂尧的“三路围攻”被粉碎后,根据地周围的敌军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暂取守势。这一形势,极有利于方面军争取主动,发动进攻,通过“积极开展有利条件下的外线出击”,大量地消灭敌人和扩大根据地。方面军和根据地人民,在反“三路围攻”后,经过三个月的整训和准备,在敌人新的围攻尚未到来之前,抓住这一有利形势,主动出击,连续发动了三次进攻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实践证明,这一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利用矛盾,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田颂尧、杨森、刘存厚虽防区毗连,但彼此却勾心斗角,矛盾极深。方面军在进攻作战时,正是充分地利用了敌人之间这种极深的矛盾关系,或者说,将敌人之间存在的矛盾作为可以利用的战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策略,果然奏效。在战役过程中,田、杨、刘三敌不仅未相互策应、出兵支援,反而采取各守门户、隔岸观火的态度,因而使得红军得以在局部战场上形成对敌的绝对优势兵力,顺利地逐个击破敌人,取得了连续三次进攻作战的胜利。

第三,作战指挥机动灵活,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打法。仪南战役根据敌人仅以部分兵力据守仪陇县城及其外围据点,以掩护其主力在嘉陵江以西休整补充的态势,采取正面进攻,迅速拔除外围据点,然后攻歼仪陇守敌的战法。营渠战役又根据敌人两翼暴露、前轻后重、纵深梯次配置的部署,采取两翼出击配合正面进攻,先消灭北面比较突出之敌,再向纵深穿插,分割包围,歼灭敌人的战法。宣达战役则根据敌人一线配置,后方空虚的特点,采取中间突破,大胆楔入,先割后围,围而后击的战法,直捣敌人老巢;为了达成突然性,战役开始前,还组织了西线其它部队广泛出击,迷惑敌人,因此战役发起时,军阀刘存厚竟认为红军主力尚在嘉陵江一带,马渡关被占时仍以为系川东游击军“骚扰”,不足为虑;当第三十军部队二十日晚袭人达县县城时,这个一直挂着吴佩孚时代授予的“勋一位”、“崇威上将军”头衔的老军阀,还正在饮酒扶乩,占卜战局的吉凶,一闻警报,即仓皇南逃。

第四,战术手段主要采取夜战、奇袭,一举攻破敌人赖以据险扼守的坚固设防,迫其全线混乱崩溃,然后穷追猛打,使敌难以还手。这一战术手段,既有效地粉碎了敌人凭坚固守,稳定其阵势的企图,又避免了红军过多的伤亡和更大的消耗:既打中了敌人贪生怕死、力图各保实力的弱点,又便于发挥红军攻击勇猛、行动迅速的特长。在这样的进攻下,田颂尧的以仪陇为中心构筑有坚固工事的“卫星据点”,杨森号称“天险”的鼎山场、佛楼寺、杨家寨、大庙据点场,刘存厚苦心经营的以土地堡、镇龙关为重点的防线,都被红军迅速攻破。许多后撤逃跑的敌人,刚一脱离阵地,就被红军追歼消灭了。

第五,充分发扬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并在各次战役中组织各个部队交替担负战役的主要任务,使每次战役都有生力军参战。这是能够组织连续作战并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战斗中,不论敌人利用高山峻岭、悬崖绝壁构筑坚固的工事,不论进攻中时常遇到大雨倾盆,浓雾弥漫妨碍行动,也不论战斗紧张、物资供给条件如何缺乏,都被全体指战员不怕艰险、忍受困难的无畏精神所一一克服,参军不久的大批新战士,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也同老战士一样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并在实际战斗中得到很大锻炼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