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4129000000019

第19章 一块整肉才不宜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1)

时间: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三年一月

作战:血战漫川关

谋略:合变之形在于机也

1932年8月上旬,蒋介石完成兵力调动之后,分左、中、右三路,拉开了对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围剿”的序幕。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其中,以左路军“进剿”湘鄂西根据地,以中、右路军共26个师又5个旅共30万人,另有4个航空队,全力进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试图将我党付出艰辛努力和极大牺牲后创建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彻底搞垮,将红军一网打尽。为达此目的,蒋介石借鉴了前三次“围剿”失败的教训,此次“围剿”采取的战术是:“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遇红军主力,据地固守,待援合围;击破红军主力后,并进长追,四面堵截,以求全歼。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战术,是想避免以往分兵“进剿”,长驱直入而易被红军各个击破的弊端。其作战计划的第一步是从东、西、北三面发起攻击,攻占黄安、七里坪、新集、商城等重要地区,网开一面,迫使红军从东南方向撤出包围圈,进而将红四方面军驱出鄂豫边境地。第二步则是东西夹击,将红军主力压至于长江北岸后聚而歼之。

面对蒋介石的重兵压境,必有一搏的危局,被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看不到局势的严重性,一直强调要贯彻“不停顿地进攻”的方针。直到敌人开始向根据地的中心七里坪地区突进时,才如梦初醒,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全线进攻的部署。而此时再实施由进攻转入防御的部署,为时已晚,不仅丧失了大片根据地,也使红军遭到了严重损失。“无论从战略上或战役战斗上来说,我军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

深陷被动的红四方面军尽管在麻城、黄安、七里坪、冯寿二等地苦战两个多月,虽歼敌万余人,但终未扭转战局,更未粉碎敌人的重兵合击,相反,红军的将士却伤亡惨重。徐向前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战伤至死,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牺牲,红十二师师长陈赓身负重伤。至此,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在优势敌人的尾追堵击下,红军主力丧失了从外线打回鄂豫皖根据地的能力和条件,被迫寻求新的立足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征。

1932年10月12日夜,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移。当时总计转向外线的部队共13个团,其中第十师下辖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第十一师下辖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三十三团;第十二师下辖第三十四团、第三十五团、第三十六团;第七十三师下辖第二一七团、第二一八团、第二一九团,各师连同少共国际团在内,共约两万余人,枪15000余支。

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领导原来的意图是:将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平汉路以西,调动敌人,跳出敌人包围圈,扩大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打开一个缺口,待站稳脚跟后,伺机杀一个“回马枪”,再转回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像红四方面军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所述我军撤离鄂豫皖的原因和下一步打算时讲到的:“此次(鄂豫皖)战区未能冲破包围,客观原因系革命发展不平衡,战区处交通便利、四面受敌、反动势力较雄厚之区域。在此次激烈斗争中,并未得到四面工农,特别是交通界城市工人的最低赞助,最主要的是战区政治工作和政治领导之错误,对敌力估计不足,发动赤区群众反包围不够,发动白区士兵斗争的工作不够,省委之白区机关工作方式在紧急斗争时完全表明不能胜任。即中央(与)各区的红军亦未有更有力的配合行动,中央未能供给战局最低必须之政治、军事、技术的无产阶级的干部,亦是原因之一。我四方面军精锐英勇慷慨,我以孤军大战数倍之敌,转战千里未曾一挫锐气,但终被迫脱离赤区。鄂豫皖赤区尚有近三万枪之游击队,必能在困难条件下斗争而有发展。红四方面军现已到鄂豫陕边,当以联合湘鄂西、鄂豫边、陕甘边赤区和红军,开成襄江上游之巩固赤区和红军的目的。”红军西移,蒋介石遂又调兵遣将,令第六十五师所部在河南内乡、镇平、南阳等地布防,阻止红军向北进军,又令胡宗南第一师、范石生第五十一师由枣阳新集取直线向西,进入湖北老河口地区,防备红军南袭。三路敌军,又在红军背后紧紧追来。为摆脱敌人即将形成的新的合围,红军继续西进。徐向前命令部队昼夜兼程,转向西南,涉丹江,过七十二道水,于11月初再次越过鄂豫边界,南下湖北郧县北部南化塘。部队在南化塘休息三日,敌三路追兵迫近南化塘,敌肖之楚第四十四师出现在南化塘以北:与邝继勋的红十二师展开交战;刘茂恩的第六十五师到达南化塘以东之化山坪、太山庙一带,与曹光南的红十师展开了激战;胡宗南的第一师到达南化塘,范石生第五十一师也在胡宗南之后进达南化塘东南的白桑关、黄石坪一线。敌人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从东、南、北三面合围红四方面军。在敌人三面进逼的情况下,徐向前分析了战场态势后认为,在敌人重兵合围面前,红四方面军战不能胜,守不能固,只有乘敌合围态势尚未形成时,迅速突围,再也经不起与敌死打硬拼了。方面军遂决定经鄂豫边的漫川关(属陕西省山阳县)入汉中。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向西转移,国民党陕西当局大为震恐,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为防堵红军入境,急忙调集兵力,加强陕南商洛地区的防务。1932年11月11日《西北文化日报》报道:当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之际,国民党“中央派胡宗南、刘茂思、肖之楚、范石生等部紧跟尾追,务在消灭斯股逸匪。绥署杨主任,以该匪西窜必至陕边,遂派遣约一师以上兵力在商(南)、洛(南)、旬(阳)、白(河)一带边境,严密布防,准备截击。”

尽管敌人前堵后追,但仍未能阻止红四方面军入陕。于11月11日,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东康家坪、任岭地区。

漫川关,这是湖北省和河南省交界的一道重要关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坡陡路险。山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纵贯两座山峰之中。当地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反映出漫川关的险峻:“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

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以东地区之后即侦察得知:杨虎城部的三个团已经占据漫川关布兵防守了,从下面堵住了红军前进道路。另外,胡宗南第一师的两个旅由郧西进至漫川关东南任岭、雷音寿、七里峡、古庙沟一线,已与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的先头部队展开了激战。除此之外,敌第四十四师已占领了漫川关东北的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形成了临时的防御正面,实施阻击,与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九团激战竟日:敌第六十五师、五十一师也尾追至漫川关以东的大沟口、当山地区;冯钦哉第四十二师,则经漫川关以北的石窑子展开,企图向南压缩过来。很显然,敌已经将红四方面军合围在了漫川关以东的康家坪、任岭之间只有十余里地幅的悬崖峭壁的峡谷之中了,企图将红四方面军一网打尽于此。

情况万分紧急。红四方面军的两万多人,陷入了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困境之中。已是11月中旬的寒冬天气,北风呼啸,漫山遍野一片枯黄。部队战士的给养已经消耗殆尽,草鞋磨破,一双双脚板也都在裂口流血。从离开根据地老区,至今已经转战二十多天,真是饥寒交迫,战斗力大衰,漫川关这一险关隘口,如果突不出去,红四方面军的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