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18岁爱别人,28岁爱自己(爱情卷)
14128200000005

第5章 爱TA之前请先爱上自己(5)

从依恋理论看恋爱方式最深的爱也需要一定的“距离”

爱情这个话题,对于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关注度一定不低。对于爱情,人类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好向往。但要弄懂什么是爱情、如何爱的问题,很多人都会犯浑,都会迷失方向,可见爱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下面我先举个例子说说吧。

晓敏两年前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现在一家名气很大的外企工作,收入可观,娇小的身材配上一张漂亮而略显忧郁的脸,少女的稚气加上白领丽人的优雅举止,应该说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大多数同龄人所羡慕的。晓敏的男朋友昊天是她的大学同学,现在留校当教师。他们建立恋爱关系已有三年,曾经也有过一段如胶似漆蜜月般的时光。可是近来昊天突然提出分手,三年的恋爱历程即将化为泡影,晓敏一下子崩溃了,每日以泪洗面。

在大学期间,他们曾经憧憬着幸福的未来,盼望着毕业之后的新生活,也时常谈论结婚的计划。

傍晚晓敏很喜欢依偎在吴天的肩头看着落日一点点披上霞光,她会经常问昊天:“你爱我吗?”“小傻瓜,我当然爱你了!”昊天拍拍晓敏的头,“那你爱我有多深呢?”晓敏追问道,“很深,无法形容的深,我已经认定了你就是我未来的老婆,想跟你相伴一生。”昊天坚定地回答,此时,微微泛红的晚霞映照在晓敏洋溢着幸福的脸上。

直到毕业,一切进展得很顺利,晓敏和吴天都在同一个城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晓敏每天下班后都会赶到学校等吴天下班,如果吴天没有按约好的时间出现在约定地点,晓敏便会接连发好几条短信,若是没收到回复,一种莫名的紧张会涌上她的心头,种种猜测就会出现在晓敏的脑海里,她会带着不安拨通吴天的手机,直到知道原因后才能踏实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工作逐步进入正轨,由于吴天的踏实努力,领导对他很重视,昊天的工作也越发忙了起来,因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晓敏希望吴天除了上班以外的其他时间只属于她自己一个人。

吴天很少再提结婚的事,每当晓敏重复老问题“你爱我吗”时,吴天回答得模棱两可,这让晓敏很不满意,她会不停地追问,弄得昊天很不耐烦,终于有一天吴天向晓敏提出了分手,吴天解释说因为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很多的要求,这让他无从应对,感觉很累。晓敏很难接受分手的现实及昊天的解释,她不停地追问原因,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哭诉,然而吴天的决定很坚决,没有挽回的余地,晓敏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真爱,为什么曾经男友对自己的许诺不能兑现,从今以后她不知道该信任何人。

我们可以看出,晓敏和吴天关系破裂的一部分原因是晓敏的一味强求,不断地逼近对方的空间,以及对昊天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了吴天对这份感情的厌烦。据晓敏回忆,她的父母在她很小时就经常吵架,并且多次提出离婚,父母吵得很凶的时候,弱小的晓敏只能躲在一旁哭泣,不敢对父母提出任何要求,生怕自己会激怒他们,晓敏就是在这种时刻害怕失去父母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安中长大,严重缺乏安全感,这决定了她在恋爱关系中必然会不断寻找小时候从未得到的安全感。

所以,她会不断地要求昊天做出对爱的许诺和保证,以满足她对安全感的要求。如果吴天稍有疏忽或冷淡,便可能重新唤起她在童年时不安的体验。

于是晓敏就会变本加厉地要求他的许诺和安抚,不知不觉地要求吴天不断地给她注意力。一旦昊天不能满足她的这种要求,她便会有面临灭顶之灾的恐惧。事实上,她小时候就常常要求,甚至不惜以死来强迫父母对她做出不离婚的许诺。这与她不断地要求吴天做出结婚和永远爱她的许诺如出一辙。

晓敏内心极不成熟,很容易通过在心理上依赖昊天来支撑脆弱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在她还是个不到一岁的婴儿时,被放置在婴儿床里,用奶瓶进食,哭到妈妈回来时已经没有力气再哭,处在共生期的晓敏会想当然地认为都是因为我自己不好,所以妈妈不给我喂奶,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是没价值的,妈妈不爱我,以及后来在晓敏的成长中不断伴随着父母的争吵,晓敏被冷落在一旁,这让她深深体会到了无价值感。当昊天提出分手后,那种被抛弃、不被重视犹如即将死亡一般的恐惧感全部袭来,晓敏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怎么生活下去,如同小时候对失去父母的恐惧是一样的。

过度依恋会产生副作用

三年前晓敏和昊天热恋时的脉脉含情,痴痴相对像极了婴儿和父亲或母亲之间的关系。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会“退化”到三岁之前的状态。恋人之间和婴儿与父母之间,都缺乏“心理疆界”,分不出彼此,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都有被对方无条件接纳和想要在恋人心中成为首要位置的心理需要,都会体验到分离焦虑,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需要不能被满足时,恋人要么会很好地理解,要么会变得特别顺从,要么用哭闹来惩罚对方,用的办法往往和小时候为博得父母欢心时的反应一样。

出生不久的婴儿依恋父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父母在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需要的同时,婴儿逐渐发展了一种依恋关系,这是婴幼儿对于关怀和爱抚他的成人的强烈依恋情感。“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对人类婴儿的婴儿现象进行研究时的基本假设是,母亲对婴儿的需要的敏感反应,会使婴儿表现出安全型依恋,而这种敏感反应的缺乏会导致不安全型依恋,理论家们假定以安全、回避、矛盾的三原型分类法被用来把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进行分类:

a.安全型依恋:婴儿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b.回避型依恋:婴儿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或忽视她。通过仪器发现婴儿也有焦虑情绪,只是不表露出来。这与母亲与孩子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

c.矛盾型依恋:婴儿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目前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人的一生是不断寻求依恋对象的一生。有了依恋就能减少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从父母的爱中获取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许还会对某个老师、同学和朋友或是其他人产生依恋,也正是有这些人伴随我们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阶段,直至我们成年后又要重新依恋上一个稳定的客体——妻子或是丈夫。曾经幼年时跟妈妈在一起的记忆也许我们不会再想起,但那些不可磨灭的记忆却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展现在未来的生活里,对我们构成终生的影响。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婚姻是人类有意识的选择回归到母婴共生状态的一种表达,与母亲的共生最终发展成为与爱人的共生。那么,与爱人的共生状态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不同程度地重现当初与妈妈的依恋联系。

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学习的

在婚恋生活中,依恋理论就变成了“爱的能力说”,我们之所以爱得不太好,并非因为我们没有把爱情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全力学习,而是我们从小就不知道像样的“爱情”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没有习惯于健康的爱情关系,正如我们不适应于安全的依恋关系一样。我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和父母的互动中学来的。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婚恋关系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也就是拥有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的能力人,这类人在人群中占56%。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交流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他乐于接纳伴侣对他的依赖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也乐于去伴侣那里寻求依赖。对于恋爱对象能否接纳自己有冷静的看法,即使遭到拒绝,也可以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们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和处理现实的困难,可以信任别人,建立成熟、稳定的人际关系,找到生命中那个将和我最亲密的人。

矛盾型的不安全依恋者,内心极度害怕被拒绝,一旦遭到拒绝,就不能理智地看待自我,一旦被拒绝又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而一旦获得爱情,他们又期望能够牢牢地和伴侣绑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占有欲有时会把人吓跑。

最终他总觉得别人没有和他一样强烈的感情,在心灵深处,他(她)总是担心伴侣并不那么看重他。他们或多或少生活于一个黑白分明的僵化世界中。

他们可能摇摆于极端的自爱与同样极端的自恨之间,会将他们的爱人或朋友理想化。然后,当他们的爱人或朋友的言行举止跟常人一样出现瑕疵时,他们就可能会将这些人逐出他们的生活:“你不完美,你辜负了我,你不好。”

晓敏正是属于矛盾型依恋,占人群的19%。

回避型的不安全个体,在人群中占25%,因为害怕被拒绝,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甚至隐藏到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感情。他们不能体察到别人对自己的感情,一旦有人示爱,他们首先感觉到的是怀疑。即使在恋爱中,他们的面目表情也是平淡的,羞于展示自己的感情,他们也很难体察到对方心中的情绪和情感,也不能辨认对方话语中的感情色彩,似乎这个世界就不存在诸如快乐、痛苦、舒服、甜蜜、伤感、喜欢、怨恨、牵挂、想念等等人世间美妙的情感,冷漠、僵硬、黯淡常会是用来形容这些人的词汇。

当然他们也无法建立起恰当的人际关系,然而他们可能恰恰是一夜情者,压抑而未发展的情感如一股潜流只有在性中才得以表达。

你爱什么人,你的爱情怎样发展,早已深深地植根于你的童年经历中,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实是息息相关、丝丝人扣的,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通过了解我们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恋爱和婚姻过程我们不难发现:

1.两个矛盾型依恋个体相恋有可能会有矛盾经常吵架,对对方的要求不断,努力寻求对方的注意,但两人又都彼此依赖,因此分手可能性较小。

2.矛盾型个体和回避型个体在一起,通常是矛盾型个体的要求较多,他会不断地索求爱和关注,然而回避型个体严重缺乏表达爱的能力,表现冷漠,这会让矛盾型依恋的人觉得不满足,最终导致分手。

3.两个回避型个体相结合可能不像前两种组合类型那样经常吵架,但两人生活平淡,缺少感情交流,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心理需要,即使内心都很需要爱情也很难表达。

因此,了解我们自己及恋人的依恋类型有助于维系及促进婚恋关系的发展,对于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只有先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发展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对于心理创伤较深的人来说,需先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师会帮助他们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分,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向的情绪体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当面对和处理我们当前婚姻中的问题时,爱情或许会获得新生。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充分承认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更多地尝试去理解与我相伴的这个人是如何长大的,从而共同找到一条更适合我们的婚姻之路。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在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面有很好的受训背景。三年“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的培训,接受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趋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五年培训督导。从事精神科诊疗与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二十年余,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做个幽默的恋人

有人把爱情比作一场试验,因为爱情往往需要经历许多挑战和磨难,才能守得幸福的到来。而爱情中的表白无疑是初始阶段的最大挑战——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成功打动对方的心灵,这是许多人苦求不得的艺术。

其实,爱情没有统一的表白方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是最有效的。

有的人热情奔放,他们的表白直截了当;有的人害羞胆怯,他们的表白含蓄耐寻;更多的人对表白感到忐忑不安,所以说话时也就多了些犹疑。这时候,就需要有幽默来推波助澜,点破玄机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富有幽默感的表白并不是一般的俏皮话,也不是故作夸张的搞笑,它应该是智慧与情趣的巧妙结合。

更重要的是,幽默不仅是表白的润滑剂,也是爱情受挫时的灵丹妙药。

因为幽默是一种捕捉生活中乖谬现象的敏感力,它巧妙地揭露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其效果耐人寻味却又不引起反感,反而能博得对方一笑。因而,如何运用幽默来巧妙化解恋人间的矛盾,也是一门艺术。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做个幽默恋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