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14127900000032

第32章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2)

西方的重生思想与中国的重生主张遥相呼应,如出一辙。可热恋生命、执著现世的重生思想表述了人类的共同心愿,揭示了人类的本能渴望。“天地之大德日生”,人类之大本在生。拥有此“生”,就会拥有好胃口,好感觉,好风景,好前程;失去此生,就会失去这一切。这是我们重生的充分理由!也是我们决不能轻生的内在原因!拥有此“生”,就要珍爱此“生”,完善此“生”,实现此“生”,超越此“生”!

人只能生存于今生今世,人的生命只有这有限而珍贵的一次,这是人之所以重生的充分理由。但是,紧接着便产生了另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问题:人应该如何重生?人应该怎样渡过这短暂的一生才对得起这极为珍贵的生命?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便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抉择,同时也造就着高尚的和卑鄙的、伟大的和渺小的、非凡的和平庸的、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积极进取的和消极退避的等各种各样的人生。

《易传》则是这样回答上述问题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永远处于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运行变化过程之中,从而创造出琳琅满目、朝气蓬勃的万事万物,也显示了自身卓越超凡的伟大创造力和不朽生命力。《易传》认为,人应该效法大自然劲动不息的刚健性格,在这有限的一生中奋力拼搏,以自己勤奋耕耘的莹莹血汗,去不断浇灌这珍贵而美丽的生命之花,使她在苍茫浩渺的无限宇宙中永远闪耀出独特光芒。

《易传》虽然在宇宙论上受到《老子》的极大影响,但在人生观上则反映了与《老子》大相径庭的孔子思想,并进行了相当革新和发扬光大。孔子提倡刚健有为、知难而进、不忧不惧、勇于进取的人生策略和生存方式,他自己便是这种人生准则辉耀千古的卓越楷模。他虽然也说“知天命”、“畏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容易令人误以为他是一个消极处世的宿命论者,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他非但不是一个听天由命的人,反而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乐观进取并有着坚强意志的圣人。他一辈子不辞劳苦,周游列国,历尽艰险磨难却仍然毫不畏惧,以致有人戏说他是“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却仍然毫不在乎,继续执著地为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而全力以赴,奋勇拼搏。孔子以其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坚贞的人生实践,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崇尚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可贵品格,从而成为中国人无限景仰的“万世师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易传》同样体现了孔子的这种刚健自强精神,主张人要“终日乾乾”,毫不懈怠,要“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要时常“反身修德”,及时“进德修业”,要“见几而作”,自强不息。……总之,《易传》主张,人在这因其有限而更显珍贵的一生中,应该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赋予这有限的生命以永恒的意义,从而达到“穷神知化”、独步千古、卓立乾坤、德侔日月的人生境界,成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真正的人——“大人”。

《周易》的这种积极人世、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思潮,有着相当广远的影响。中国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充实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同时铸就了举世艳羡的伟大文明。

《易传》在强调入要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优良品格的同时,也提倡人要效法地道的胸怀博大、柔顺恬静的宽厚德。

大自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时刚健劲动,积极向上,如旭日之东升,春天之繁荣,呈现出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无限生机和伟大力量;有时又柔顺恬静,休养生息,如海洋之太平,冬日之沉寂,显示出雍容厚重、“德合无疆”的超凡气度和博大胸怀。

人也应效法大自然这种动静有时、刚柔并济的运行规律,一方面要有阳刚之气,要刚健有为,拼搏进取;另一方面也要有阴柔之德,在必要时采取柔顺恬静、宽厚忍让的行为方式,以免因一味逞强、无知莽撞的匹夫之勇而使自己陷人进退维谷、四面楚歌的危险窘境,如项羽、拿破仑、希特勒;或因放纵自我、肆意妄为的小人之行而使自己沦入本可避免的困境,如商纣王、唐明皇、路易十五。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弱者道之用”,《易传》说的“刚柔者,立本者也”,“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人生真谛。只有采取刚柔并济、劳逸结合、进退顺时、动静有度的行为方式,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巨大潜能,用自己的辛勤血汗和无穷智慧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塑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易传·象·坤》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人也应效法大地、海洋的这种雍容大度,虚怀若谷,无所不容,会通万物。一方面,要学会欣赏和吸取别人的优点,而对其缺点也要采取宽容平和的态度,这样与别人会友好相处,自己也会不断长进,别人同样会在你友好欣赏的目光中不断提高,大家一起在这种其乐融融的和睦气氛中身心愉悦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呢?相反,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而对其短处却横挑鼻子竖挑眼,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别扭,大家在一起飞短流长,互相诽谤,处处都是火药味,则于己于人都有百害而无一益,何苦而为之呢?

另一方面,我们的眼光要更高远一些。我们不仅要欣赏和学习我们同类的优点,而且更要欣赏和学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长处,如太阳的光明磊落,月亮的高洁清雅,鲜花的亮丽芬芳,绿叶的朴实无华,彩云的超逸雍容,星空的莹澈澄明,高山的巍峨厚重,海洋的浩瀚雄浑,……这样,我们就会博采众生所长,融汇万物英华,将整个宇宙的创造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创造力量中,从而达到李白所说的那种“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的理想人生境界。

有了这种雍容大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我们就会少一些无知莽撞、骄纵妄为、蛮横逞强,多一些谨慎戒惧、柔顺宽厚、谦虚忍让;我们的世界也就会少一些吵嘴打架、邻里矛盾、家族纠纷,多一些彬彬有礼、邻里情谊、家族和谐;少一些种族冲突、国际争端、残酷战争,多一些民族友谊、国际合作、平等互利;少一些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多一些新鲜空气、蔚蓝天空……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身心也会变得更健康,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更亮丽!

清朝后期的腐朽衰败与其闭关自守、自封天朝大国的蠢笨知,美国今天的繁荣富强与其无所不容的大家风度,德国目前昔日不再与其较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日本战后的迅速崛起和盛当代与其善于吸取他人之长的杰出能力,我国当前的日益兴旺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国先进科技的不断引进吸收,其中都有很密的内在联系。这也充分说明,是否具有宽容大度、无所不包的大胸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无穷活力,走向繁荣昌盛。

对国家、对民族如此,对个人亦如此。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一个瞳得刚柔并济、动静适时的人,一个胸怀博大、虚心学习的人,一个宽容大度、善于忍让的人,一个忍辱负重、不畏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人。在这方面,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孔子,以受宫刑大辱之躯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自己一生清贫而为全人类指明解放之路的马克四 独立不惧的人格尊严中国文化重生,但决不意味着它提倡苟且偷生,重生同时含有生应是作为人而享有人格尊严的生之意。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最早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作了明确肯定,这是他在中国享有无比崇高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剥夺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它标志着每个人生来即享有的生存权利、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这些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主张每个人无论在何种处境都要充分维护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提出“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他称赞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钦慕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赞扬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他提出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光辉思想,内含着相当显著的人格平等、尊重他人的味旨。他主张,为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独立意志,为了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甚至可以无畏地献出自己珍贵的生命,此即“士见危致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这些闪光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的“人人有贵于己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人皆可以为尧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苟子的“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涂之人可以为禹”,“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共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礼记·儒行》的“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这些闪耀着灿烂光芒的人生智慧,这些高扬着人格尊严的千古绝唱,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不断完善和光大弘扬。

作为与孟子、荀子时代相近的《易传》,有着与孔、孟、荀同样丰富且极为相似的充分肯定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可贵思想。

《易传·象·恒》日:“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唐代孔颖达日:“方,犹道也。”这就是说,人要效法大自然“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的客观规律,在任何处境中都要充分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而决不能摇摆不定,与时浮沉,否则,如果朝三暮四,不恒其德,“独立不惧”,“中不自乱”,从容应对,泰然处之。

《易传·文言·坤》日:“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即是说,天地万物有时极其繁荣昌盛,热火朝天,如春暖花开,万紫干红,有时又显得萧条冷清,凄凉宁静,似冬日冰结,万俱寂。人也应效法大自然动静有时、一张一弛的客观规律,与时消息,随世推移,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以在这纷纭世事、繁杂乾坤中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

天下有道则见做起来较为容易,无道则隐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易传·象·蛊》称赞《易经·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行为说:“不事王侯,志可则也”,充分肯定和大力颂扬这种保持自己高洁志向和人格尊严的行为,并认为这种行为是堪为世人楷模的。

《易传·彖·困》日:“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在艰难险阻、荆棘丛生的困境中,仍然能谈笑自若、坚贞无畏,保持自己意志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这是只有人生境界很高的博雅君子才能做到的!

《易传·文言·乾》的“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传·象·大过》的“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传·彖·明夷》的“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等,都是在颂扬于险象环生的艰危困境中,仍然能够充分保持自己人格尊严的高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