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14126500000004

第4章 唤醒信心,人生将不再飘渺(3)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地理与意识形态的壁垒逐渐消失,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创意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各地的企业都变得越来越有效率。新技术正在创造出重要的商务和沟通新渠道。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从来不曾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机会去创新。如何能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野心是潜能的挖掘机,更是行动的助推器。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失掉自信,你将永远不幸

人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自信。自信是人的灵魂,没有灵魂,人就只是一副臭皮囊。自信是理想的火苗,它能让你在凛冽中感受到内心的温暖,让你在漆黑中看见希望之光。失去了自信,就失去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失去了撞倒南墙不回头的韧性。人本无强弱、高下、尊卑、贵贱之分。人的卑微和平庸,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自身的原因,即你有没有自信心,敢不敢向命运挑战。曾经是弱者也许后来就成了强者,关键是他们从不轻看自己。面对苦难的摔打,他们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心理学家曾经在跳蚤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跳蚤堪称世界上弹跳能力最好的动物,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

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在跳蚤上面罩一个玻璃罩。这一次跳蚤跳起后碰到了玻璃罩。跳蚤继续尝试,都是碰壁而归。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试验者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跳蚤仍然不会跳。经过几番碰壁,跳蚤已没有跳高的信心了。

类似的还有一个关于鱼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放进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向鲦鱼进攻,可每一次都碰在了玻璃板上。十几次碰壁后,鲮鱼沮丧了。等到生物学家抽去玻璃板后,鲮鱼对近在眼前的鲦鱼竞视若不见,即便那肥美的鲦鱼从唇鳃游过,碰壁后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没几天,鲮鱼因饥饿翻起了雪白的肚皮。碰壁使鲮鱼丧失了自信,也失去了生存的唯一希望,假若它再试一次,那结果就会大大的不同。

在很多情况下,人也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认为这件事自己永远都办不到,并忽视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放弃实现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自信全无,陷在失败的阴影中爬不出来,丧失一次次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一生。

失掉自信的人整日与自卑为伍。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就会自暴自弃,愤世嫉俗。马克思说过: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大量喷溅的血迹并提取了一把石工锤。

后经检验,警方认定317室即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作案工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四名死者都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

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和痕迹鉴定工作后,专案组确定,该宿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有重大嫌疑。半个多月后,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问及杀人动机,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引起这场连环杀人案件的导火索是:血案发生前几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

马加爵成长于农村,家境贫寒。幼时的他听话,成绩好,这与他一直追求的形象是一致的。这个形象支撑了他的自尊自信,让他坚定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值得爱的。但自高中开始尤其是在大学中,曾经支撑他自尊的支架被一根根抽掉了。他不再那么听话,他的成绩也不再那么好。进人大学后深感自卑,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以讥讽的口吻跟他讲话。日积月累的心理压抑在一次与同学打牌、被指责打牌经常作弊后,终于爆发,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

印度有句谚语说:性格决定命运。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但自信的缺失使他不能正视自身的缺陷,而是采取了报复的心态,走上了犯罪道路。

真正自信的人,并不在意某些“公认的标准”,比如名次是否超过别人,他们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觉,更在意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是否实现。古人说得好,“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明白了自己的价值,你的自信心就不会被恐惧打倒。永远不要小看自己!

信心是一个人成大事的秘诀。如果你在思想上认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你在行动上自然就不会去做,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事被认为是不可能时,我们就会为不可能找到许多理由。例如:我的智商没有别人高,我吃不了苦,我天生记忆力差,我不是学数学的那块料,……从而使这个不可能变的理所当然,我们当然也就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结果肯定是这件事就真地成为不可能的了。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即使别人不相信你,你也要对自己深信不疑。事实上,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活出自信,远离不幸!

做优秀的自己,你永远不能变成他

你是否一边苦苦渴望成功,一边又觉得遥不可及呢?你是否越是对那些优秀人士顶礼膜拜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呢?你是否厌倦了整日默默无闻地为工作忙碌奔波的平庸生活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认真的读读本节吧。

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克里夫顿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共有400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之上,这样方能成功。

有这样一则关于蜜蜂和蝴蝶的寓言:

有一只蜜蜂和一只蝴蝶落在同一花枝上,蜜蜂问蝴蝶:“你们是干什么来的?”

“我们是来玩的。”蝴蝶回答道,并且接着反问蜜蜂:“你们是干什么来的?”

“我们是来采蜜的。”

“采蜜的?”

“嗯,采蜜的。”

“采蜜做什么?”

“供人享用。”

“什么是蜜?”

“蜜就是花的精髓。”

“我也生活在鲜花丛中,怎么没有见过蜜呢?”

“要得到蜜,需要有发现的眼睛和辛勤的劳动。”

“蜜是什么样的?”

“金黄色的,非常甜美,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美好的生活和爱情。”

“这么说你们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

“是呀是呀,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闲时间来玩。”

“那么,我们蝴蝶对人有什么用处呢?”

“你们呀,一无是处!”

它们的对话刚进行到这里,有一群割草的孩子突然来了。孩子们看到红的、白的、黄的、蓝的、黑的、花的蝴蝶在四处翩翩起舞,高兴得狂呼乱叫。——蝴蝶们那轻盈洒脱,千姿百态,来去自如,闪烁不定的美丽身影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的视线,使他们几乎达到忘乎所以的程度,追着蝴蝶到处乱跑,开心得如同一群天使一般。这时,那只蜜蜂和那只蝴蝶又开始说话了:

“怪,人们好像更喜欢你们。”蜜蜂惊讶地说。

“嘿嘿,看来我们并不是一无是处。”蝴蝶有点讽刺意味地道。

“难道你们生来是供人们观赏的?”

“是的,你们为人类贡献的是蜜,我们贡献的是美;蜜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美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所以我们和你们对人来说都是有用处的,只不过是用处不同而已。”

“这,我懂了,我懂了。”蜜蜂连连点头道。

没有谁生来就是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最优秀而独特的地方,这份优秀只属于你自己。只有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值,创造美好的蓝图。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别人的意见左右,比如别人说你笨,没有前途,不会取得成功;你也就相信了,从此以后就不再奋斗。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遇到的挫折有多大,而在于我们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应该做什么。善于发现自己优点并充分发挥优势,相信自己“我能行”。

夏洛蒂·勃朗特凭借一部《简·爱》享誉世界文坛。

14岁时,夏洛蒂被送到露海德学校。那时,她爱尔兰口音很重,衣着寒酸,长得不漂亮,严重近视(看书时鼻子几乎碰到书本,在户外活动中接不住别人抛过来的球),这些事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但是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她不失时机地表现了自己的优势,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这个瘦骨伶仃的穷丫头,她的学识、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是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三个学期获得校方颁发的银奖,并获得一次法语学习奖。她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光辉渐渐显露。同学们也由此转变了对她的看法,主动和她交朋友。

毕业以后,她成了母校的老师,她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职业,也懒得应付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于是,她笃定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志向——要靠写作挣钱、挣脱命运的桎梏。当她向父亲透露这一想法时,父亲却说:写作这条路太难走了,你还是安心教书吧。她给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写了一封信,两个多月后,她日日夜夜期待的回信这样说:文学领域有很大的风险,你那习惯性的遐想,可能会让你思绪混乱,这个职业对你并不合适。但是夏洛蒂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深信不疑,不管有多少人在文坛上挣扎,她坚信自己会脱颖而出。她忙里偷闲地从事创作,现在她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为自娱而写作,她要让作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