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14126500000016

第16章 唤醒专心,精力将不再分散(3)

我们都知道,一切肉食动物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但是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他显得更近的羊呢?答案其实显而易见,追到这时猎豹已经很累了,被追的羊也很累了,而别的羊却还精神饱满着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工作中也是如此,在这份工作中你也许遭受了挫折和冷眼,一切的不顺让你很想放弃,而这时,其他的很多诱惑也纷纷的冒了出来,似乎除了你所从事的工作以外,任何事情都会比你手中的要简单。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工作中必然会有新的困难。而且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熟识,而以前你所有的付出也将付之一炬。当别人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时,你却在一个个的路口犹豫、徘徊,又怎么能期望成功的降临呢?

干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不要轻易地就被其他虚幻的景象所诱惑,也不要轻易地就选择放弃,把你的能力专注于一项工作,才能终有所获。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开始无论参观者多少,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一次,人们问他: “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浅浅一笑,讲起了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的他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弹钢琴、游泳、打篮球,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后,找来一个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让他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他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

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竞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对他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唐朝的韩愈在他写的一篇文章《师说》中说过一句话:“术业有专攻。”而比韩愈还早,有荀子曾经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智慧,正是非洲猎豹追羊的推广。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加的专一,故事中的画家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注于绘画的事业之中,而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更是将自己的画笔固定在了骏马的身上,并成为一代杰出的大师。

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仔细研究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己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这样才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崭新艺术形象。

类似的故事,例如齐白石盯着画虾,郑板桥盯着画竹等等,他们都成了大名家。从非洲豹追羊,我们可以联想到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样的矢志不移的精神和智慧。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十个指头想按十只跳蚤的朋友,如果生活在非洲豹那样的环境,不知该何以为生。

让你的精力专注于一次行动

学会专心才算学会做事,懂得执著才明白如何去追求。学会专心不仅仅指在事业、理想、目标这些大的方面上,哪怕仅仅只是一次无意中所选择的行动,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既然选择了,就要把精力专注于此,否则不如不干。

专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时时事事都能够专心致志更是一种成功的品德。以小窥大,让你的精力专注于每一次的行动,不因世俗的规定而气馁,也不为他人的猜疑而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到微软在中国的分公司应聘职位,莫名其妙的总经理一时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公司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便用不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听明白后颇感新鲜,心想莫非对方真是个人才?便笑着说,那今天就破例一次。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对总经理来说这是他在微软任职以来所经历最糟糕的一次面试。

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只略知皮毛,对于总经理提出的许多专业性问题,年轻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面试中双方几次陷入僵滞的尴尬局面。

面试结束,总经理显得很失望,他对年轻人说:“要知道微软公司人才荟萃,从高级管理到专业技术人员,都堪称业界精英。微软的大门不是能够轻易叩开的。”正当总经理要回绝他时,年轻人说:“对不起,这次我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认为他只是找个托词下台阶,便随口说道:“那这样,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回去准备两个星期再来面试。”

回去之后,年轻人去书店买了有关于编程的专业书籍,然后在家里埋头苦读了两个星期。两周后年轻人果然又去见总经理,总经理没有想到对方竞真会再次前来面试,但他想还是要兑现当初的承诺。第二次面试,年轻人对经理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已基本能应付下来。不过他却仍没有通过面试,因为凭他的编程知识与微软所要求的软件工程师水平相差实在太悬殊,但在总经理眼里,在两周里能有如此进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面试后,总经理建议性地问道:“不知你对微软的其他岗位是否感兴趣,比如销售部门?”年轻人接受了建议,可是对于销售他也一窍不通,于是总经理又再一次的给了他机会,让他回家准备一个礼拜。

离开微软后,年轻人又去书店买了一些关于销售的书籍,专心致志的学习了一周。可令人感到晦气的是,一周后,年轻人虽然在销售知识方面进步不小,但他却仍没能通过面试。无奈之下,总经理只能歉意地摇头并问年轻人,为何他偏要应聘微软呢?年轻人的回答令总经理大出意外,他说:“其实我并非只想应聘微软,我也知道微软录用人时的苛刻条件,我只是想哪怕不行,好歹也积累了一定的应聘经验。既然我来到这里,我就要专心地对待每一次的机会。”总经理哑然之余,不乏幽默地说那我就多给你几次增长经验的机会。结果为了应聘,年轻人总共在微软面试了五次,前后共用去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总经理也破天荒地给予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子五次机会,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不可能的。

到了第五次面试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他第五次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已经对他宣布,其实在第三次面试时他就已经成为微软的一员了,见中方副总经理疑惑不解,洋总经理解释说:

“我发现他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发展潜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没有本科文凭,但微软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而且五次应聘他都没有退缩,每一次的面试,他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去准备,说明他很乐观,并能够坚持不懈。他还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这说明他有强者的素质。微软需要的不光是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还需要那些有勇气和毅力,肯专心地对待自己每一次行动的人。”

既然选择了,既然还有机会就要努力去做。年轻人在每一次总经理所给予的机会里,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去争取,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专心致志地对待每一次机会,每一次行动。也许,成功就在不远处。

不要为其他人的眼光而分散你的精力,专注于你的行动,越是专心,你离成功的彼岸也越近。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比赛开始了,老实说,蛙群中没有谁会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它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话,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够爬到塔顶的!”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只有一只青蛙还在不停地往上爬,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除了这一只青蛙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它费了很大的劲,一步一步,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很自然,其他所有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去问那只胜利者,它哪里来那么大力气跑完全程?这时,大家发现,它是一只聋子青蛙!

聋了的青蛙听不到别人悲观的话语,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不受其他影响而一心爬塔;面试微软的年轻人不因自身的弱点而悲观,专心地对待每一次的面试机会不放弃去争取工作,最终,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积少成多,让你的精力专注于每一次的行动,一次再一次,专心致志地走好每一步,我们必将能够攀上成功的高塔。

让你的努力专注于一个方向

方向是黑夜里引领船舶的灯塔,温暖而又明亮,指引着我们驶向归家的港湾;方向是璀璨人生的指南针,坚定而又执著,带领我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寻找你人生的航向,建造照亮旅途的灯塔,让你的努力专注于一个方向,向着你的目标前进吧!

唐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翻译家玄奘名陈袆,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出家后法名玄奘,敬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26岁的玄奘法师冒死从长安一人骑马出发了。那是中国宗教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出发,也是汉民族精神历程中一次最崇高的出发。法师的西行绝不像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笔下的唐僧在诸多神妖保护下潇洒的“西游”,而是一迈步便要以死相抵的信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