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14126500000014

第14章 唤醒专心,精力将不再分散(1)

让你的心灵专注于一个目标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一生从小到大,往往会给自己定下很多的目标,但是正如中国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的一样:“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如果我们常常变换自己的想法,时不时的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但却没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去坚持不懈地实现它,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注定充满了失败。

为人要学会专心,要懂得让你的心灵专注于一个目标。一旦为自己的人生确定好了方向,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无论困苦艰难,无论风霜雪雨。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一位推销员马迪原本是个胆小而内向,并且没有什么人生目标的人,每天的生活亦是随波逐流,今天从事这份工作,明天就可能又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混日子,生活一片混乱。

有一天,他碰巧听了一次有关于“让你的心灵专注于一个目标”的演讲,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去找了一家报社的业务经理,要求对方安排他当个业务员,不支薪水,而是按广告费抽取佣金。报社答应了,但是那时每一个人几乎都抱着看笑话一样的心态,大家都认为他一定会失败。然而马迪却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的工作,他拟出一份名单,列出打算前去拜访的客户类别。在去之前,马迪取出这10位客户的名单,念上10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底之前,他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结果到了月底,他和名单上的9个客户达成了交易,只剩下1位还不买他的广告。

这时,报社的主编已很满意他的推销能力,想调任他去推销报纸,这样马迪也将会有自己稳定的收入,然而他却拒绝了。但是在接下来的第2个月里,他并未卖出任何广告,因为他除去继续拜访这位坚决不登他广告的客户之外,并未去拜访任何新的客户。每一天早晨的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马迪就假装并未听到,而继续前去拜访。

到了那个月的最后1天,对这位努力不懈的年轻人连续说了30天“不”的这位商人说话了:“年轻人,你已经浪费了30天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马迪回答说:“我并没有浪费我的时间,我等于是在上学,而你一直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恒心与忍耐力。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只要我不放弃,我就一定可以达成我的目标。”

商人感慨地说道:“年轻人,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是在上学,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执著,你让我看到了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不放弃的勇气和毅力。这一切比金子更有价值,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要向你订购一个广告版面,当做是我付给你的学费。”最终,马迪完成了他定下的10个客户的目标,揭开了他成功之路的序幕。

正如故事中的马迪一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一旦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去,要有恒心、有耐心,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不可以随随便便地放弃,更不要为道路中所出现的其他东西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往往这正是人们所不容易做到的。

曾经有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四只猎狗追赶着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里。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树上的兔子,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却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学生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一开始引起故事的土拨鼠早已被兔子所篡改了,而大家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仔细想想我们心灵是不是早已被纷杂的各种东西所填满,反而丢失了我们的最初的目标?

人心复杂,贪求颇多,常常也就会失去了自己的初衷,多年过去,回首往事,难免后悔。所以,有时候做人心思简单一些,心灵专注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一则同样是关于兔子的笑话。

从前,有一只兔子来到了一个杂货店,问老板:“老板,你们这有胡萝卜吗?”老板温柔地说:“对不起,没有。”第二天,兔子又来了,问老板:“老板,你们这有胡萝卜吗?”老板说:“没有。”第三天,兔子又来了,问老板:“老板,你们这有胡萝卜吗?”这回老板有点不耐烦了,但还是说:“没有。”第四天,兔子又来了,问老板:

“老板,你们这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了,冲兔子喊道:“你要是再来这里问有没有胡萝卜我就拿钳子把你的牙掰下来!”第五天,兔子还是来了,问老板:“老板,你这有钳子吗?”还好,终于不再问胡萝卜了,老板一边想着,一边回答道:“没有。”兔子又问老板:“那有胡萝卜吗?”老板晕倒了。

笑话浅薄,可却不能不让我们反省,难道自诩高等智慧生命的我们还不如一只思维简单的兔子吗?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亦难免会遭遇一些艰难困苦或者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威胁而失去勇气,丧失信心,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你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哪去了?别让目标受到干扰,我们要学会的是让心灵专注于一个目标。

让你的头脑专注于一个梦想

梦想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纯真的愿望,花开花败,梦想之花却永远不会凋零;梦想是构建我们未来生活的中流砥柱,潮去潮来,有梦想的支撑什么苦难也不能压倒我们。

每一个孩子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各种各样的梦想就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在他们的脑海里张开跃跃欲试的羽翼,绚烂的色彩以及无数美妙的未来,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像一个个贪心的孩子一样,把各种五彩斑斓的果子统统都装进了自己的怀里,结果却发现五味混杂的平淡,就像把所有漂亮的颜色都混在一起,最后出现的却是暗淡的灰色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变的晦暗。

小心地种下属于你自己的、唯一的梦想之花吧。从此以后,无论艰难困苦,无论荆棘坎坷,用你的一切去尽心浇灌它,经历风雪之后,璀璨的梦想之花必将为你而开放。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12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然而正当贝多芬奋发向上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不幸却悄悄降临到他的头上……

贝多芬开始出现了幻听的征兆,可那时他还只是一个20多岁的青年。踌躇满志、风华正茂的贝多芬已经受到乐坛的重视,他那动人的音乐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绿,虽然稚嫩,但却生机无限地在18世纪形式主义乐坛上铺展开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贝多芬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机,就会把音乐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音乐史上掀开新的一页。然而,这种无休止的“嗡嗡”声日夜缠绕着贝多芬,像一个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洒满阴森的迷雾。透过这飘忽不定的迷雾,贝多芬看到了一个寂寞的无声世界,看到了自己最宝贵的不可缺少的财富——听觉,正渐渐离他而去,消失在迷雾里,而梦想的羽翼也悄悄开始凋零。

对于音乐家来说,没人能想象失去听觉未来将会如何。他无法听清楚朋友们轻松的谈笑,美妙的乐音也变得模糊不清。贝多芬秘密地去看医生,尝试着用杏红油和香草油敷在他的耳中,他颤栗着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医生的手中。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医生已经对治愈他的耳疾表示摇头。恐惧、痛苦、忧伤和愤怒充满了贝多芬那年轻的心灵。在苦难中,贝多芬用尽他的整个心灵,对上苍,对万古不语的星空,悲愤地呐喊: “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贝多芬吧……”灾难已经降临,难道放弃才是唯一的出路吗?

但是,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只是艺术啊,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哦,在我尚未把我所感觉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他内在的音乐力量是那样的激越澎湃,像风暴中的大海,他怎能逃离它?在他5岁时,在他正受到父亲严厉的教训而站在风琴前暗暗饮泣时,他的泪水、他的幼嫩的手指、他那敏感的思想就已经同音乐永远地融在了一起,他又怎能割舍得了呢?于是,贝多芬紧锁的眉头间流露出对苦难的挑战,紧握的手掌和下垂的嘴唇虽露不出一丝笑容,但会突然地纵情大笑。在这怪异甚至有些疯狂的外表下,那颗流血的心上的伤口正在慢慢地愈合,它就要像汹涌的浪潮一样去击碎坚硬的礁岩。

没有了外界的纷扰,他要更加清楚地聆听命运的声音。

“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同命运搏斗,它不会征服我的,啊!继续生活下去是多么美丽呀!——值得这样地活一千次!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把退隐、逃避抛在了脑后,他鼓励自己道:“让你的耳聋不再是个秘密吧,即便是在你的艺术中也不必保密!”外来的灾难带给了贝多芬内在的力量——一种新而坚定的手法,深切而纯洁的景象,践踏了失败的软弱。他欣喜地感受到了这种崭新的力量,迎来了音乐生涯中的黄金时期,梦想之花终于盛开了。

在海利根斯塔特,贝多芬又重新出没在乡村牧场的碧草间,寂静森林的浓荫处,全身心的倾注于他的音乐之梦。穿过狭窄的翠谷,有一条林中小道,草木葱茏,清涧流淌,这是贝多芬经常散步的地方,后人称之为“贝多芬小道”。在这里,贝多芬漫步、构思、创作,用音乐虔诚地歌颂着大自然的辉煌壮丽、万千气象。也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著名的《第二交响乐》以及一些奏鸣曲、变奏曲。1803年,贝多芬完成了他著名的《英雄交响乐》。这部交响曲的理想英雄主义是自傲的音乐和个人的经历,宛如一部自传。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塑造的“英雄”是不怕痛苦,不怕死亡,敢于直面艰难险阻,去成就惊心动魄伟业的硬汉。这硬汉,也就是贝多芬自己。他将自己不屈的精神扩大而升华,证明自己胜利地通过了命运的考试。从此之后,贝多芬所创作的一切重要乐曲,无一不是英雄同命运的抗争,无一不是他对梦想的执著。

《欢乐颂》、《英雄》、《命运》,一部又一部气势磅礴、壮丽雄浑的乐章使整个世界都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掌声、喝彩声围绕着贝多芬,可是他却无法听到外部世界的信息。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贝多芬在台上低头看着乐谱,打着节拍,监督演奏。

此时,他早已全聋。从他创作这部乐曲起,直到此刻,他都是用“心耳”倾听天地人神的回声的。当全曲奏毕,听众掌声震耳,而他毫无知觉,依旧背向听众,低头打着节拍。最后还是台上一位女歌唱家轻轻地拉他的袖子,他才转过身来,看到热烈喝彩的场面,于是含泪鞠躬道谢。

在57岁时,贝多芬已经意识到了死神在敲自己的大门,他幽默地对人说:“鼓掌啊,朋友们,喜剧收场了!”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是1827年3月23日。在贝多芬咽气之前,闪电划破了维也纳黄昏的冥冥上空。3月底在维也纳听到轰鸣的雷声是极为罕见的。就在这时,贝多芬突然睁开了眼睛,抬起右手,久久地凝视着那举在头顶上紧握的拳头,好像在对狂暴的雷鸣闪电疾呼:“我要与你们抗争!我是个英雄,无畏的英雄!”

在举行葬礼的时候,两万多维也纳人自动走向街头,送殡的场面格外庄严、悲壮。8位当时著名的指挥家穿着盖棺衣,走在人群的前面,年轻的舒伯特举着火炬,紧随其后。跟在灵柩后面的人群好像没有尽头,在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悲伤肃穆的气氛中缓缓移动。贝多芬死了。他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用自己的生命、灵魂高唱“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那听不完的贝多芬音乐,更重要的是他留给了世人对梦想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

失去听觉,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理想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然而贝多芬却用一生的奋斗证明了他对命运的不屈。无声的世界里,他更加专注地投身于梦想之中。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让你的头脑专注于一个梦想,让你的生活因你的奋斗而精彩。

让你的双手专注于一项任务

人,生来便具有惰性,常常一遇困难就会退缩,抑或轻易于满足。

然而,倘若有人可以克服天性的如此,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很多的时候,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你所欠缺的也许只是多一份的耐心。让你的双手专注于一项任务,坚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

电灯的发明家爱迪生是一个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了,靠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然而,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