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经济学家”
14126100000026

第26章 瞄准借钱对象,不做无头苍蝇(1)

——你应该到哪里筹钱

所以,银行在考虑之后,决定借钱给他,因为银行已经想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倘若路维格把货轮改装油轮的做法失败,只要那艘轮船和那家石油公司继续存在,银行就不用担心收不到钱。路维格的精明之处在于利用他人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结果,银行把钱借给了他。接下来,路维格就利用这笔钱把货轮改装成油轮,再租出去,从中收取租金,然后利用租金再买另一艘船。这样,他的租金就越收越多了。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路维格开始偿还并很快还清第一艘船欠的债,他就成为那条船的主人,并且,每条船慢慢地就都变成了他的。当所有的船都成为他自己的之后,他的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进入了自己的腰包。这时,他又产生一个更妙的想法:既然可以用一艘现成的船来借钱,为何不能用一艘待建的船借钱呢?他想,应该还能够用之前借钱的方法来借到钱。

接下来,路维格就采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来借钱了。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未开工建造之际,就找到愿意租用的人。很快,他拿到出租契约,再到银行去借钱造船。船一下水,租金就能转让给银行。

等到船款还完,路维格就以船主的身份把船开走。这种想法再次震撼了银行。经仔细研究,银行认为路维格的话很有道理。这时,路维格的信用已经没有问题。况且,还有别人的信用作保证呢。所以,银行也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借款给他了。

其实,在这两次的借款过程中,聪明的路维格都是利用他人为自己作担保,就轻轻松松地借到了钱,让自己从身无分文的人慢慢变成了一个富翁。“这一类的贷款,”大通银行的人说,“我们称之为‘双重文件’,即这笔款是由两个公司或者两个人各自保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彼此独立。因些即使中间有一方无法偿还,另一方也会把债务解决。银行有了双重保障。”通过这个方法,路维格的资本慢慢建立起来,并且由此积聚了巨大财富。他先去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然后借别人的钱建自己的船。后来,当“二战”来临时,美国政府将他所有的船都购买下来,让他的公司一瞬间成长起来,成为全球闻名的船王。

所以说,借钱并不是穷人的专利品,它也可以成为潜在的富人们的筹钱方式。一般来说,善于理财的人都会把借钱看得比较淡,更是能够从借钱中发掘出更大的利润。国内著名的理财师马进正是凭着这一理财思路,从2万元起家,不但造就了近千万元资产,而且还成为一名拥有600多位固定客户、影响1.6亿元资金走向的知名理财师。要知道,当初他起家的2万元还是借来的资本呢。

198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马进偶然间听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让他发现了赚钱的机会。他听到农村的一位亲戚说:“国库券现在在农村‘泛滥成灾’,农民整天都为变现问题伤脑筋。”与现在投资者热购国库券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国库券还属于“义务购买”的性质。许多买了国库券的农民往往等不及到期就按五六折的价格低价处理掉。而且,因为收缴税款和计划生育罚金等事项,不少农村部门囤积了大量国库券,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用。

敏感的马进意识到,赚钱的机会到了,因为他知道,当时,在那个城里已经有少数几家银行开设了国库券交易业务而且存在地域差价。只不过由于消息的封闭,知道的人很少。机不可失,但是,让人发愁的是,当时的马进才刚刚走出校门,工资不高的他,手上的资金极为有限,于是,马进决定借2万元做国库券生意。因此,他果断地向亲戚朋友借钱,然后将能买到的国库券全部购买了过来,接下来,在近一年时间里,马进就赚了近10万元。当时的10万,可是相当于天价呢!

有了这次的经验,马进意识到,经常注重投资市场十分重要。因此,他一直关注着投资市场的种种变化。1992年,马进被调到工行营业部工作。当时他们家乡的股票市场刚刚火起来。市场上有万里、实业、重百、奎星楼等10多个品种。尽管当时刚刚接触股票的他对股票还处于一窍不通的状态,但是,胆大心细的他决定赌一把。

说是“赌”,其实马进还是专门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亲自到那几家公司去调查,对几个公司的发展状况作了一个综合评估。在比较之后,他知道自己应该买哪一只了,于是,他就在2~4元之间陆续买了2万股重庆实业的股票。半年后实业登陆深交所。开盘当日,他以14元的价格全部出货,净赚2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马进知道,当时的股票刚刚发展起来,肯定还有后劲,于是,他又以类似手法,买了西南制药、渝开发和渝钛白的认购证和股票。因为在购买之前,他都会十分谨慎地仔细做比较、考查、权衡,最终,3年内,他就又净赚200多万元。

又过了10年之后,马进通过多渠道的投资理财方式,让他的资产迅速升值,如今,他的资产已经达到2000万以上。

看看,善于理财的人,有独特投资眼光的人,能够通过借钱,将2万元变成2000万元!但是,不善于理财的人,不懂得投资的人,只懂得消费、只懂得盲目花钱的人,却只能让2万元最终变成一堆消费垃圾……

借来的钱,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归宿。借钱,总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如果你没有偿还能力,不懂得赚钱之道,借钱只是为了供你花销,那劝你还是别借了,否则你会借上瘾,成为一个人见人躲的人,失去尊严;如果你是一个会赚钱,懂得商机、懂得投资、也会理财的人,那你可以大胆地借钱,借钱并不丢人,不要放不下面子。等到你以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偿还当初借钱给你的人时,你会知道,借钱原来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你可以负债,但不能滥用

上一节讲到了借钱并不是穷人的专利,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借钱的需求。但是,有的人借了钱之后,盲目乱花钱,将借来的钱滥用,花费一空,最终没有偿还能力,只能让别人对他失去信任,同时也害苦了借钱给他的人。

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自己成为这种人。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只有我们提前做好功课,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借钱,弄清楚借钱时到底应该借多少,弄清楚借到钱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地利用这笔钱让自己能够尽快具备偿还能力,弄清楚自己到底最迟什么时候能够还上钱。不滥用别人借给你的钱,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信任。

在国内,有一个创业者,最开始创业时,借款高达10万元。在创业之前,他的工资只有每个月3000元左右。当时,社会处于一个创业高峰期,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筹款之后开始创业,但是,最终能够吃苦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借款创业后,吃不下苦,半途而废,并且还将所借得得创业款项用来做了无谓的花费,让自己欠下一屁股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是,我们这里要讲的这个创业者就没有这样,他用借来的10万元资金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再苦再累都没有喊退出,没有乱花一分钱。

这个创业者就是1995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小伙子叶海峰。很多人都说,叶海峰是一个很本分、很老实的小伙子。他毕业后一直在箱包和纺织行业闯荡,做过技术员、干过销售、当过业务经理,后来还因国企改革而失业。在经历过多次职业变动之后,他后来的工资也还算可以了,但是,正是因为多次变动的工作经历让他觉得,还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才会更有安定感,更有成就感,于是,2001年,叶海峰开始琢磨自己开进出口贸易公司。和很多初创业的人一样,他首先考虑的是创业成本和风险,“我一个月的工资有3000多元,即使创业失败了,凭我在行业中的资历,找一个相同工资水平的工作也很简单,但如果我不趁年轻有冲劲去创业,也许等我年纪再大一些就没有激情了。”这样想清楚以后,叶海峰决定背水一战,即使失败,也不后悔。所以,这一年,他借款10万元注册了公司,专做箱包进出口业务。面对借来的10万元资金,叶海峰在心里暗暗说,一定要让这10万元花在应该花的地方,利用这些钱起家,不要乱花一分钱。

尽心尽力、头脑灵活的叶海峰开了自己的公司之后,一切都慢慢得心应手起来。“那时我8点就到办公室,晚上12点才回家,但从来没觉得累。

我的手机设置有邮件提醒,国外客户半夜发来邮件,我也立即跑到网吧去回,让客户非常信任我,因此订单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他的公司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到2003年下半年,叶海峰就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只有10多人的小作坊;“虽然小,但对我而言意义深远。不仅满足了客户实地看厂的要求,更标志着我在这个产业中更加深入了。”这时候,偿还当初的10万元借款已经不成问题。他十分感谢当初借钱给他的人,正是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让他最终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

同样,在2003年的时候,网上直销刚刚兴起,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叶海峰马上意识到,机会又来了。“我是阿里巴巴最早的一批免费会员,那时网商特别少,因为我肯花时间,公司名字总排在最前面,于是很多外商都主动找到我。”后来,客户越来越多的叶海峰开始考虑不仅仅要利用其他网站,更应该计划建立自己的网站,树立品牌的同时也能直接面对客户。只是囿于条件所限,到2006年,当网上购物群体、物流、支付环境已有不少改善时,他才在10月推出自己的网站。他知道,自己的事业急不得,得根据自己的情况一步步慢慢走,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妥,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想到自己当初借款的经历,叶海峰十分注意节流,同时,为了让自己的网站形成大商场的购物气氛,他还破例代售除自产之外的其他品种的箱包。这样,尽管他的网站名气不是很大,但却能够不需要很大的广告投入就能够收获最多的顾客。“我们的网站里面品牌种类多、质量好、价格还便宜,这是网站的优势。”叶海峰说,他奉行体验式营销的策略,让客户成为受益者和推销员。“我们60%的用户会在三个月内做回头客,这才带来了我们的迅速发展。”如今,叶海峰的事业还在稳健地发展中。我们相信,他的事业也许不会飞速地发展,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安全地走下去。因为他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他能够谨慎的对待他的资金,不会滥用资金。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在借钱之后能够谨慎对待自己的资金的人。这份谨慎的态度,直接将他们带往了成功的彼岸。常被各大媒体喻为是“有机食品业的比尔·盖茨”的麦基也如此。麦基从大学退学以后,从父母和朋友那里借了45000美元,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农民产的面食和蔬菜的小店。

他开有机食品店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素食主义者可以吃到安全的素食。当时,借钱给他的人都对他有些不太信任,觉得刚进社会的人,总会有些理想主义,会有些孩子气,可能把钱借去之后就是偷偷用来挥霍而已。

但是,麦基没有像人们所猜想的那样滥用借来的资金,而是十分珍惜这笔资金,他和两个合伙人在奥斯汀开了第一家“全食”有机食品店。商店服务于相对小的客户群:折中主义的素食者、为了长寿的节食者以及喜欢在食品中补充许多滋补养身原料的人们。令合伙人高兴的是,顾客比他们预期的要多,响应也很热烈。因此,仅仅是在第一年,他们的小店的销售额就达到400万美元,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在成功之后,麦基很少注重对自己个人的修饰,也没有滥用钱来享受,而总是将很多心思放在小店的经营策略上。麦基逐渐认识到消费者愿意拿来购买有机食品的钱是有限的,而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在大商店购物的便利。

于是,麦基开始扩大自己的规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店的平均营业面积达到了26000平方英尺,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不含化学成分和防腐剂的食品、有机食品、不含激素的肉食、无副作用的化妆品,以及更注重环保的家庭用品。后来,发展越来越大的全食公司于1992年上市,从而获得了大举购并的资本。上市后的“全食”在美国先后并购了几家天然有机食品连锁企业。“全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率先在店内增设了预制食品区,销售当天现做的配菜、汤、烧烤食品、寿司和三明治,所有这些当然都添加了营养成分,和传统的快餐相比更健康美味。两三美元的鸡肉用艾菊烤过之后价格陡增三倍。预制食品成为“全食”增长最快、利润最大的业务。“全食”也借此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256家分店。就在麦基的事业发展到全球闻名的时候,麦基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他从不追求一些虚无的所谓“面子”,他不会为了一些虚无的、没有意义的东西而滥用资金。他总是带着T恤衫、牛仔裤、非主流的嬉皮士风格,就像是刚刚从某张甲壳虫乐队专辑封面上走下来的人物。让人不得不对这个首席执政官的金钱态度产生崇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