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幸福的四大秘密:爱·财富·健康·快乐
14125700000010

第10章 财富(3)

没有资金怎么办?借。在美国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尤伯罗斯清楚地看到了奥运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过赞助奥运会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他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

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等等。

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只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仅仅这一个妙计,尤伯罗斯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做法的几百倍。

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借他们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矾,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包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却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完了。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一公里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金。

人们蜂拥着排队去交钱!是他们找不到地方花钱吗?不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一公里,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为自己鼓掌、喝彩,这是种巨大的荣誉。

仅这一项他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另外,在门票的售出方式上,他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由于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奥运会总收入6.19亿美元,总支出为4.69亿美元,净盈利为1.5亿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发自己的小财,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

犹太人的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1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千万不可犹豫不决

成败关键,孤注一掷。这是众多成功者发财致富的经验之谈。

美国旅店大王希尔顿是一位典范。1932年底,美国的经济仍然没有起色,希尔顿欠债累累一筹莫展。朋友把他拉进了一场价值1万元的赌博——投资石油。希尔顿借到了5.5万元,如果成功,数目就翻倍;如果失败了,将再次变得一无所有,此时的希尔顿口袋仅有8角8分钱。他孤注一掷在借据上签了字。上帝没有辜负他,以后的3年之中,这个油矿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

飞机大王休斯是典范之二。

有声电影时代到来了。

1927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中的老三萨莫尔不幸于40岁的英年谢世。

萨莫尔在死前,为了使经营陷入困难的公司渡过危机,他正致力于一件近似睹博的工作——他企图利用贝尔电话公司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声音配合画面而制作出有声电影。

萨莫尔一死,当然他的计划便也不得不中断了。但是,不久,电影界中的同业者威廉·福克斯放出风声,声称也要利用这种方法制造有声电影。这件事刺激了华纳兄弟,于是,华纳兄弟决定把萨莫尔的遗愿付诸实现。于是《歌星之歌》及《爵士歌手》两部音乐片便问世了。

华尔街大佬摩根是典范之三。

摩根家庭的祖先于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传至皮柏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又卖掉了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馆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如此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出钱盖了很有气派的大旅馆,他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但使他赚了大钱的,还是保险业。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那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哈特福尽管是全美保险业的发祥地,而当时的保险公司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没有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

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惨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少投资者显然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他们的股份。约瑟夫通通买下了他们的股份,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把这旅馆卖了也在所不惜。不过得有个条件,下一次签约时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一位朋友也想冒这个险,于是两人凑了10万元,派代理人到纽约处理赔偿事项。

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投保者的现款,这钱是新投保者付的比原来贵一倍的手续费。“信用可靠的伊特那火灾保险”已在纽约名声大振。

这次火灾后,约瑟夫·摩根净赚15万。

人人都可以成功,要发大财,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通常可化危机为时机,切记把握行情,善择良机。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立志于在财富方面取得成功的人们,一定要彻底杜绝犹豫不决的弱点,不要总盯着可能有的一点点风险,举足不前。不敢冒风险,必将一事无成。

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战略

当代世界首富之一比尔·盖茨认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这也正是造就他的成功和财富的内在特质之一。能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证,就是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

旱在1993年,比尔·盖茨就以7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荣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首位。到1995年时,微软公司更是以操作系统和软件雄霸个人电脑市场。但当时比尔·盖茨几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及时地意识到互联网的引入将使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的革命。然而,由于他随时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并及时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使他改变了看法,全面调整了微软的战略。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互联网络奇迹般地由个人网络摇身一变而成为全球性的通信与计算机媒介之时,盖茨的微软公司增长正旺。销售额增长了两倍,达到38亿美元。员工也由1990年的5600人增至1993年的1.44万人。这主要是由于视窗软件的成功。

到了1993年,技术方面的消息灵通人士发现了“万维网”,万维网可以让你在网络上轻松地显示图表和照片。尤为重要的是,你只需用鼠标在某个地方轻轻一点,万维网就可以让你在网络计算机间跳来跳去。然而,在当时的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看来,万维网不过是个普通的新鲜玩艺儿罢了。

比尔·盖茨说:“我是不会说‘现在已清晰可见万维网将在今后几年里迅速发展’之类的话的。如果当时你们问我大多数电视广告是否会在广告内容中加入万维网地址,我会放声大笑。”而且盖茨和他的经理们还有更紧迫的事要考虑。政府的决策者们对微软公司反竞争行为的调查正在进行。微软还有一个秘密小组正在创建一个服务项目以同“美国在线”一较高低。尤为重要的是,众多的程序员们正忙于研究后来的Win95。

微软公司对:万维网所做出的公开反应一直沉默不语。直至1995年秋,万维网的猛烈发展势头给微软公司敲响了警钟:它已对微软公司造成了威胁·已有约2000万人不用微软公司的软件而沉迷于网络。更糟的是,在太阳微系统公司所开发的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的推动下,万维网作为一种新式“平台”正在崛起。这对视窗在个人电脑上的霸权地位,以及整个个人电脑时代构成了挑战。

盖茨坐不住了。1995年12月他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表明微软公司打算全面参与并赢得这场网络时代的软件大战。微软公司将生产网络浏览器、网络服务器,并对微软公司现有的程序进行网络化。从那时起,微软公司总部的每个人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有着35座建筑物的大院里,每个角客都进行着网络项目的开发工作。1996年2月份成立的专门从事网络产品开芡的部门员工人数增加到了2500人,这一数字比网景公司以及紧随其后的五大网络新贵的员工人数之和还要多。盖茨说:“当前,互联网络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它将带动一切。我们的软件个个都是核心产品。”

为什么盖茨这么快就醒悟了?因为盖茨对历史非常熟悉,有些市场的领导型企业,比如通用汽车、IBM之类的公司由于其高层经理人员未能洞察到整个行业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而栽了跟头。而且盖茨对市场情况看得很清楚:到1996年中,互联网的动力就变得极其强大,而网景成了万维网的新领地内的统治者——网景至少占有浏览器市场的2/3。

如果当时盖茨固执己见,那么可能真的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微软公司是否会被国际互联网置于死地?但是盖茨没有给其他人这样的机会,他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调整了自己的思维。在数字化时代,没有什么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更重要。而这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任何墨守成规的人,或固执己见的人都无法成为一个永远的成功者。

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揉合进幸运儿的特点

生活中总是充满机会的。然而,为什么有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走运呢?

有人经过广泛调查,总结出走运与不走运的人行为中的五条主要的区别特征。而且,我们还相信大多数人只要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揉合进幸运儿的这些特点,也会改善自己的命运的。下面几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做到的:

(1)广交朋友。

总的来说,最走运的人是那些拥有许多朋友和熟人的人。欧·威廉。

巴塔利亚是一位负责物色人才的人,他以向人们提供待遇好的工作的形式给人们带来运气。他曾经分析了把他引到那些获胜的工作候选人身边的一连串的环节和机会,其中大部分环节竟然都是通过交往关系。

巴塔利亚说:“走运的人,都是爱好交际的。他们总是主动结交朋友,他们爱和陌生人交谈,他们爱参加各种组织、热心聚会,喜欢和人打招呼。如果在飞机上坐在别人旁边,他们总是先开始谈话。他们不光认识卖给他们早报的人的面孔,而且还知道他的尊姓大名,知道他有几个孩子,以及他上哪儿度假去了。”

斯蒂芬·巴雷特博士——一位宾夕法尼亚的精神病学家发现,走运的人不仅确实具有与人结交的窍门,而且他们自身也具有某种吸引力,成为其他人愿意亲近的目标。巴雷特把这种特点叫做“交流场”。他相信人的面部表情、体态、声调、用词以及说话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别人清楚可见的交流场。

“我们通常凭本能就会知道某些人是否喜欢我们,”他说,“我们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而且在几秒钟之内就会知道他或她是否愿意和我们呆在一起。走运的人总是传递出吸引和鼓励人的信号。”

你的结交网越大,你发现某种走运机会的可能性就会越多。举例来说,演员柯克·道格拉斯撞的第一个大运就是通过他早期的一个熟人——那时还不出名的女演员劳·巴卡尔,她只是好交际的年轻的道格拉斯所结交的许多朋友之一。但是,正由于他交了许多的朋友,这就增加了出现一个对他大有帮助的巴卡尔的机会。

(2)相信你的预感。

预感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推论,对这些事实你的大脑已经进行过准确的观察、存储和加工处理,然而你却没有自觉地意识到它们。这是因为这些事实是在某种不自觉的形态下被储存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