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牛虻:擦亮投资者眼睛
14125000000009

第9章 谁能做空股市(8)

如何整顿证券市场秩序

“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是年底将要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主题,也应该是目前中国股市工作的重点。但是如何来整顿中国股市的市场秩序呢?在既有的思维观念上,这样的整顿能够有效吗?中国股市的秩序整顿如何才能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之路?特别是银广夏事件被揭露出来,整个股市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整顿股市秩序如何才能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如何才能让中国股市真正走上长期稳定发展之路?

近期来,随着中国股市的下跌调整,随着银广夏事件被揭露出来,中国股市面临着有史以来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拾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既是股市得以生存的关键,也是整顿国内股市的主题。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日前国内监管高层在全国证券稽查会议上明确指出,“打假”是证券稽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严厉打击虚假的信息披露,不遏止“假货”盛行的势头,证券市场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基于存在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中屡见不鲜的违法乱纪的现象,整顿股市的秩序,强化监管、强化稽查工作、强化稽查办案,都应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对于凡是查实的案件,证据确凿的,都要依法处罚,一定不能手软,要使违法乱纪者知道自己在冒巨大的风险。

从上述讲话来看,管理层已下决心严厉惩罚违规者,但是其决心是否为雷声大、雨点小,还得拭目以待。特别是从银广夏事件暴露后的一些迹象表明,银广夏高层们并没有勇气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来改变丧失的社会信心,而是在密谋着如何金蝉脱壳,如何丢车保帅,如何把弥天大谎消融在时间中,如何成为“琼民源”第二。可以说,如果让这种世界罕见的银广夏恶意诈骗事件蒙混过关,尽管可以减少相关当事人的利益损失,但伤害的却是整个中国股市。

毫无疑问,银广夏恶意骗局的始作俑者是银广夏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与相关当事人,而中介机构如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顾问咨询机构、庄家(所谓机构投资者)、一些媒体及股评等都难逃干系,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从骗局中分得一杯羹。正如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指出的那样,银广夏骗局发展到这个程度,与各方面的监督不足是有关的。但这么大的范围,所涉及的各种程序及单据非常复杂,全部伪造是不可能的,而会计师说事先不知道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说,相关的当事人为了分得一杯羹,同样成了其恶意骗局的帮凶。因此,对银广夏事件的每一个当事人不应心慈手软,而是要绳之以法,把官司打到底,让欺骗者与相关当事人赔偿得倾家荡产。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像以往对中科系、亿安科技、基金黑幕操纵股市等一个个的恶性事件处理的那样,监管部门只表面上着手稽查,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了了之,其相关的责任人根本没有谁受到应有惩罚,反之,这些违法乱纪的公司或当事人即使是在东窗事发之后,仍然能够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其损失则微乎其微。试想,股市中的违法乱纪没有风险、不要成本,反之大获其利,岂能不让恶性欺诈事件屡屡发生?如果说监管部门对这些欺诈公司或当事人不进行穷追猛打,并给予严厉的刑事惩罚和经济赔偿的话,那么谁还愿意来遵守股市的规则呢?

正是在这意义上,对银广夏事件的处理,是检验监管高层如何整顿股市秩序的试金石。如果仅是喊几句口号,仅是学习几个文件,而不是对那些敢于以身试法者严加惩处,该判刑的要判刑,该赔偿的要赔偿,那么对潜在的犯罪者就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新的案件仍然会屡见不鲜。还有,如果仅是以“依法办事”为借口,让银广夏事件的责任者逃脱干系,那么这种法肯定是“恶法”。“恶法”保护的是社会的恶势力,而不是追求社会公正。其结果,市场肯定是无秩序可言。

其次,近期来国内证监会高层一直在把将严格上市公司治理原则标准、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作为整顿和规范股市最主要的内容。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这种要求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国内股市的秩序混乱的根源在哪里?仅仅在于上市公司的良好的治理结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吗?再者,在现行的制度安排的约束条件下,人们所追求的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机制能够建立起来吗?其实,目前国内股市秩序混乱的根源在于国有股市。

在国有股市的情况下,开放资本市场不是让社会稀缺的资源流向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公司,而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这样,从上市公司的对象、市场的发展规模、股市的价格水平等方面,完全可以由政府来决定,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也就是说,政府的行政部门不是按照市场的效率原则,而以各种非经济因素把其配额分配给想上市的国有企业。而欲上市国企一方面不得不高成本地向政府部门游说,以便争取上市指标;另一方面,他们会在相应行政部门的庇护下,大造假账以满足政府所规定的上市公司所要达到的标准。正因为国有股市的性质,这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先天素质不足,整个股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国内股市股权结构积重难返,完全是国有股市性质的使然,如果不改变国有股市的性质,要想建立起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是不可能的。

还有,在国有股市的情况下,由于掌握股市资源者总是会把股市运作收益归自己或所在单位所有,而把股市运作的成本归社会所有,因此,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动机来改善经营机制,来追求公司的良好业绩。他们有的只是如何从市场圈到更多的财富,然后任个人意愿来主宰。例如,以往被三大证券媒体吹得神乎其神的“绩优股”,在银广夏这只去年排名第一的“绩优股”倒下之后,其他所谓的“绩优股”也纷纷地跳水变脸,如清华紫光、风华高科、东方电子等都拉响了警报,从而“绩优股”变成了“绩忧股”。还有,以往,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已经成了铁律,但最近的情况这种铁律也不管用了。从已公布中报的去年以来上市的公司中,竞有三分之一的业绩同比下降,其中滑坡幅度超过50%的有10多家。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业绩从“富不过三年”已经发展到了“富不过一年”。尤其是今年上市的中农资源、白唇鹿等一批上市公司,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几乎下降了50%,而中农资源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5%。这也就是说,上市公司钱一圈到手,花钱任我行,根本就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不仅上市公司是这样,其中介机构、证券经纪公司及机构投资者都是如此。

再就是,在国有股市的条件下,股市根本就没有市场竞争机制。公司上市不需要竞争,公司上市后其业绩也不需要竞争,因此,上市公司只要能够进入市场,就不需要考虑其如何经营,也不需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则,我行我素即可,因为无论如何它们都很难退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秩序不是由于其本身自然形成,而是完全由政府管制所为。而政府本身并非为一个理想的、神圣的概念,而是由一群人组成。如果他们寻租设租,就会导致整个市场运作机制的扭曲。可以说,如果不改变国有股市的性质,不真正地引进市场竞争的运作机制,要形成股市良好的的市场秩序是不可能的。

再有,银广夏事件之后,有人提出,整顿与规范股市的秩序要强调行业自律,人们要提倡诚信。行业自律与诚信自然是市场秩序建立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为什么国内股市造假作假、欺诈狂骗。等行为如此严重,这其实是现行的制度安排使然。因为,个人的行为好坏完全取决于现行制度安排。如果现行股市的制度安排总是让造假作假、欺诈狂骗等行为的人获益,而让遵守诚信的人、行为自律的人或单位受损,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无诚信可言,人们也不会按自律原则来要求自己。反之,社会的诚信则自然形成。因此,整顿股市的秩序、增强市场的诚信原则,首先应该检讨现行的制度,检讨现行相应法律的公正性。

总之,整顿与规范国内股市的秩序已势在必然了,关键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严厉惩罚违法乱纪者、改变现行股市的国有性质、改变现行的不利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等。否则,整顿股市秩序只能走过场。

(2001年1月)

股市发展之迷思

春节一过,国内股市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开市一片红,特别是人大会议期间更是股指一路飙升,让国人一片欢喜。按照中国之传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门大吉大利,新的一年一定会好运气象新。政府高层以降息派发利是,以增国人之信心,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是人之常情。我也想,但愿中国股市能够顺此之势而奋发。但是人之情感与愿望并非可代替经济之现实。

随着股市一开,沉寂了一时的股市争论又热闹了起来。当然,大家能够各抒己见,发表意见,这也是中国股市之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许多问题只有在辩论中才可让民众清楚一些,才可让民众对股市有个好判断与选择。但是,由于国内媒体仍然为政府所垄断,特别是证券信息媒体大多只能发出同一种声音,因此,对股市不同意见的讨论并不能畅其流,清其源,股市的困惑萦绕、迷思重重。

首先,本土派与海归派之分,实在是有哗众取宠之嫌。特别是有人把200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大跌之责任归结到海归派更是乱点鸳鸯谱。如有人撰文指责去年流通市值损失6000亿人民币,是海归派献媚洋人的资本,也显示了不甘寂寞的“海归派”逐渐地从幕后走到台前。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对于股市,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现在不是各种言论满天飞吗?既然大家都可对股市发表意见,那么从国外留学回国工作的人岂能没有对股市发表意见的自由?至于他们说什么,如何评价中国股市,那仅是他们的一己之见、一个观点,并不重要。就因为他们说几句话,对中国股市作一点研究能够掀起国内股市的轩然大波,我看是太抬举他们了。他们既没有这种实力,也没有这种能耐,我们政府的高层哪一个不是有绝顶判断力的有识之士,对海归派的言论怎能会言听计从呢?否则,太看低了我们高层的判断力了。更何况中国的股市本身、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和种种现代思想,哪一样不是从国外引入的呢?如果照此逻辑,那么中国股市本身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它也应该归结为“海归派”了,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从来就没有过股市!

其次,国内股市的市价在哪里?股价的下跌会让整个社会经济休克吗?股价的上升会让国内经济腾飞吗?在这里,我们要问的是,什么是股市的市场价格?股市的市场价格本身就是市场供求变化的结果。无论是由市场因素还是由非市场因素所造成的,只要是在市场中完成的,都应该算是市场价格。2001年国内股市价格窜上高位是市场价格,到年底跌去6000亿元市值也同样是市场价格,这几天股价又飞涨也是市场价格。这些价格在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如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可以上升到5300多点,也可以下跌到1700多点,这些都是市场作为的结果,都是市场价格。既然都是市场价格,也就没有什么损失与不损失之分了。因为,市场的价格水远处于上下波动之中。如果把股市价格理解为只升不跌或只跌不升,那就没有市场可言了。既然没有市场,哪里来的股市呢?平心而论,进入股市者哪一个不希望飞来横财呢?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多人趋之若鹜了。当用几元钱购买的股票上升到几万元钱,市场上一定会皆大欢喜,但是当升上去的几万元钱再回归到几元,哪一个人心里会高兴呢?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肯定会让人不痛快。这些人肯定会以种种莫名其妙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维护自己之利益本来就没有什么,但不能打着国家之利为己谋私。这也正是目前许多问题争论不休的实质所在。

再次,由于涉及的相关利益太多、太深,强调国内’股市的稳定与发展成了今年股市的主旋律。股市的稳定与发展自然是一个市场能否成熟的关键。现在问题是股市的稳定与发展是什么?不少人一直在唱这样一个调,即中国股市是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孩”,既然是小孩,那么他就会不成熟,就会撒尿在裤子里。这样说也是很正常的。小孩不成熟是自然的,小孩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成熟问题也是自然的,但正因为小孩不成熟,就得好好地教育他们,好好地促使他成长。如果大人一个劲宠爱他,那么长大了肯定是一个“坏小孩”,而坏小孩长大了能够对社会有利吗?近来的报道,有的孩子长大后有丧失人性的行为,不就是父母宠坏的结果吗?古人云,子之不孝,父之过也。现在有些人拼命地在把小孩子宠坏,不仅不知错而改,反之冠冕堂皇。如果我们的股市也以“小孩”之说而宠其恶习发展,最后对社会经济发展只是百害而无一利。孩子不好,不检讨自己教育如何,还强调其天性,实际上是在宠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