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牛虻:擦亮投资者眼睛
14125000000015

第15章 股市不该是中小投资者的炼狱(3)

而政府的这种救市必然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一是政府在中国股市上扮演的双重角色越加难以区分,政府既是股市的参与者,如众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又是市场的监管者。在政府扮演股市双重角色的情况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同样会出台种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与法规,这就使得市场的公正性难以确立,使得有效的市场秩序难以确立,从而妨碍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可以说,政府的双重角色不界定清楚,中国股市永无宁日。

二是政府救市尽管能带来暂时的繁荣,但它对中国股市乃至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由于政府对整个金融风险的隐性担保,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广大投资者,任何的市场风险都是不可怕的,如果市场出现了风险,政府都会出来承担,任何股市的下跌,政府都会出面救市。在政府对市场风险的隐性担保下,一定会助长市场的投机行为,吹大股市的泡沫,这从根本上无利于解决中国股市的各种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而且,政府救市会增加一般投资者对政策的预期,一旦股市大跌再次发生。人们又会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而一旦政府无力作为时,一定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不满及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这种救市政策所带来的“报复性反弹”只能把中国股市推人更深的陷阱。

即使是政策纠偏,这种不连续、不透明、不理智的政策失误也会使中国股市的信用荡然无存。一个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不是说明该政府鼠目寸光、能力低下,就是说明该政府没有威权,迫于既得利益无可奈何。

其次,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得上市公司没有来自外部投资者的压力,为所欲为,它是中国股市难以走出恶性发展的根源之一,因此,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暂停国有股减持,应该是一项临时之策,或者说是政府为了挽救中国股市跌跌不休的一个权宜之计。要让中国股市健康地发展,国有股减持是必然之事,只不过有关部门应该研究更具体的操作办法,稳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正是从这意义上说,暂停国有股减持,只不过是管理层在面对由于股市连续暴跌而可能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局面及来自投资者、券商、上市公司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之下而不得不做出的一项无奈选择。而且从已透露的信息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对暂停国有股减持意见不一,但尽早推出国有股减持的意见会占上风,国有股减持方案可能会很快再重新实施,但市场的压力依然重重。因此,“报复性反弹”只能是昙花一现。

再次,我们也可以看到,从近几个月中国股市跌跌不休以来,由于国有股减持政策的不确定,新股的发行及种种再融资似乎都停寂了下来。如果这次“报复性反弹”一旦把股指拉高,暂停了近两个月的首发增发股票的工作就可能在近期大规模地展开。据悉,已有近百家的新发、增发、配股申请已获得发审委的批准。明眼人可以看到,这次国有股减持政策停止,实际是在为上市公司新发、增发大开绿灯,因此,在今年剩下的2个多月里,会迎来上市公司新一波的“圈钱”高潮,这自然会增加股市反弹的压力,随着上市公司圈钱大规模地展开,“报复性反弹”也可能会寿终正寝。

还有,最近央行货币委员会报告表明,尽管当前货币供应正常、通胀压力不大,但经济增速不容乐观。对股市而言,这等于是往“报复性反弹”的股指头上泼了一杯冷水。因为,年底资金面将会紧张,要抽身离场的委托理财资金更多达数百亿,信贷资金年底更要离场,如果大量的银行资金离场,股指自然下落了。

总之,以政府救市揠苗助长,给中国股市带来的更多的是陷阱,而不是鲜花!

(2001年10月)

中国股市为何老坐“过山车”

2001年6月以来,中国股市跌宕起伏,波澜不已,有激越的亢奋,也有排山倒海般的溃败,一天可以来个涨停板,另一天则又可来个跌涨板。特别是2001年10月以来几涨几跌,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真是像坐游乐园里的“过山车”。今年以来,国内股市阴跌不止,股指一个又一个创近期市场新低。面对着股市大跌,不仅整个市场处于一片歇斯底里的叫喊声中,股市雪崩、股市危机、股市哀鸿遍野……而且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又出来发话了:不满意现在股市下跌的表现;政府要扶持股市,确立投资者的信心;只能用计划的办法来规范股市,而不用“休克疗法”去完成股市市场化改造,中国股市还是个婴儿,应该加以扶持!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几个月来中国股市为何会老坐“过山车”,为何会雪崩不止?是有人在操纵股市,还是有人在“做空”中国股市?是国有股减持的政策不明朗吗?是政府加强监管、打击庄家的力度加大而强行使股市“硬着陆”吗?是清查银行违规资金,资金供给链的断裂吗?是外界的经济形势不好,影响国内经济宏观不佳吗?其实,尽管这些因素对国内股市下跌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并不尽然。

在发达的市场体制下,股市涨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那些职业的经济分析员来说,他们对股份涨落评头论足,发表各自高论,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些人要以此挣钱糊口。他们也可能会受利益的驱使怂恿股价的升跌,但并不会因为股价上涨就一片叫好,也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而叹息、叫骂声一片,更不会因为股价下跌促使政府来保证股价不跌,来稳定股市。我在香港也呆过几年,也见到过香港证券市场的股价如坐“过山车”,大起大落,但除了1998年遇到国际游资袭击政府人市之外,不曾见过有人叫嚷着要政府来救股市。股价的变化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

但中国的情况则不同,股市只能仅升不跌,升时皆大欢喜,跌时因为触及到股市各种权势者的利益,他们一定会以“6000万股民”为要挟,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为要挟,要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旨而作为。例如,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突然叫停国有股减持就是有权势的市场大机构要挟政府作为的结果。有人明确地表示,这完全是那些有权势的大机构对政府施压,或借老百姓的怨气来施压的一个“阳谋”。事实上,从1998年证券市场的权力完全归证监会掌管以来,从1999年政府提倡证券市场超速度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证券市场的权势者哪一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2000年国内证券公司的盈利率都在38%以上。基金经理、证券公司经理、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及股评分析家们,年薪百万以上(相当于农民年收入的500倍,而且这只是阳光下的收入,对于那些采取非法方式获得的收益更是难查的无底洞)已是司空见惯了。试想,这样的大好风光,国内股市的权势者们哪个不会流连忘返呢?看看这几年,靠近股市的权势者个个赚得盘满钵满,也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但留下的却是一个弄虚作假、欺诈泛滥、没有信用和没有秩序的市场。

试想,有这样的大好风光,如果股市出现不利他们利益之获得的状况,这些股市的权势者们岂有不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或是打压股市或是抬高股市之理?现在媒体上所创造出的一个时髦的词(即“报复性反弹”)则把这些人的行为描述得惟妙惟肖。当然,这些人用的手段无不为其极,媒体上放话,大会上厥词更是他们的惯用之道。试想,仅此几招,国内股市岂有不杀得片甲不留、大涨大落之理?

再看一下这几年国内的企业为什么拼命地都要涌到股市?为的是如何圈到这不需偿还的钱。如果按照现代企业性质,哪家企业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轻易地让他人分享呢?因此,如果自己企业的项目真的是好,又有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渠道,是不会愿意上市的。但是在中国则不然,许多上市公司一旦把钱圈到手,想的不是设法如何把企业经营好,如何来回报投资者,而是如何委托理财,如何来操纵股价,如何把上市公司掏得一干二净。一个银广夏、一个蓝田股份就足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本来面目了!

还有,上市公司为欺骗民众、操纵市场,结成了一个又一个什么北大系、什么清华系、什么德隆系、什么凯地系等等,有媒体把其盘根错节的关系图展现出来,莫说是一般民众,就是连专业人员都看不懂、分辨不清。加上所谓的机构投资者从中添油加醋,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这样做,为什么?不就是让民众看不懂然后有所作为吗?也正是这种操纵,中国个股股价过山车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还有,目前国内股市,不仅不少上市公司没有诚信,就是市场诚信的保护神,如各种中介机构、相关媒体也与之同流合污,也就是说,他们为了分得一杯羹,与上市公司一起合谋来欺骗民众。从中天勤事件,不仅看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些中介机构诚信全无,它们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无不用其欺诈之极。看看由政府所指定的媒体发布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哪一篇不是精心包装、夸夸其谈?看看这些媒体登出的文章,哪一天不是怂恿投资者进入股市?所谓的利好消息满天飞。可以说,正是这些中介机构有意无意地与之合谋,使得中国股市诚信法则尽失。在一个没有诚信的股市中,加上有人使谋操纵,股市坐过山车也就很自然了。

现在仍然有人在重弹国内股市为“婴儿”的老调,但是如果这个婴儿是一个“恶婴”,他随着这些恶习长大,不仅给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而且可能会把其恶习带到境外。如果真是这样,香港股市经常坐“过山车”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2002年1月)

“超能力派现”对股市的负面影响

在成熟的市场体制下,分红派现本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事务,也是回报投资者一种好的方式。因此,该不该分红,该怎么分红?应由上市公司自己来决定,它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最近国内股市由于分红派现问题所引发的讨论则令人深思。

比如,用友软件大股东以8000万元出资(请注意是经过评估增值后的8000万元资产),一年就分得红利4.500万元,而出资20亿元的中小流通股东却只分得区区1.500万元,前者收回投资只用2年,后者却需用133年,前者的市盈率为2倍,后者的市盈率却为133倍。还有,四川的某公司账上只有7000多万元货币资金,却要分红派现2亿多元;广东的一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5%,仍将利润分得一文不剩;河北的某公司当年利润分光不算,还硬将前年、大前年的累积利润都搭上,推出了2001年度中国股市“最漂亮”的派现预案:10股派6.6元;江苏的一家公司一边推出超出其货币资金实力的分红预案,一边又提出10配3的融资计划等。

对于国内的上市公司来说,分红派现本来可以改变以往那种铁公鸡一毛不拔,不给中小投资者一点回报的诟病,但是,2001年度公司分红中出现的上述种种非正常分红派现的现象则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据统计,截至4月3日已公布年报的666家上市公司中,有483家(占72.5%)推出了派现预案,如此之高的派现率成为今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景观,它与以往重筹资轻回报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但是从派现的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年报中可以注意到,上市公司分红派现,一是为了今后再融资,二是个别上市公司分红派现完全是分光吃光,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即上市公司内部人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手段。如在计划每10股派2元以上的66家公司中,有7家未分配利润只剩不足50万元,其中一家仅剩0.19万元,另一家干脆剩下个0!另有30来家公司要动用往年的累积利润,其中7家派现数大于当年收益,20多家派现数超过当年可分配利润。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超能力派现”。

这种超能力派现,是国内中小股民的悲哀与无奈,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所获之收益实至名归?是中国资本市场运作游戏规则本身存在着缺陷,还是上市公司借国内股市制度的不足巧取豪夺?是国内股市中小投资者的无知、上市公司内部人的识见,还是国内股市没有保护外部投资者的有效机制?如果不存在保护外部投资的有效机制,国内股市能够发展与繁荣的理由又何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分析与回答的问题,都是需要如何来揭示其实质所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