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124900000024

第24章 耳听、心听、神听(2)

为了治好衡的病,范蠡几乎天天来照顾他,一方面是为了给他看病,另一方面则给衡分析了楚国王朝的形势,并谈了当今令尹如何治国的道理。就这样,衡病好后愉快地当令尹去了。

范蠡在这里治活了少妇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山山沟沟,许多人都来找他治病。他呢,总是耐心地给山民们看,不管多重的病,经过他一看就好了。他在这里行医了一段时间,觉得卢氏这里药源丰富,简直可以说,这是座应有尽有的药山,而且药的质量特别好。同是一样的药,其它地方的药材要用三钱,这里用一钱就够了。他决心学神农氏尝百草而著《卢氏本草经》。这样,范蠡天天背着药篓到深山挖药,并请教一些药农。他收集整理的《卢氏本草经》,可以说是有着他自己的特色,不但有这味药的形状、采摘时间、属性、主治、配方,甚至还有这味药的外延和野说。野说,就是这味药的传说故事,范蠡也收集到了,整理在别出心裁的《卢氏本草经》中。不信?摘上两味药看看:

【当归】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浅紫色,根部黑黄色。霜降后剖采,根部阴干,以肉厚而不枯者为胜。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咳道上气,妇人漏下绝子,温中止痛,除恪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虚劳寒热,补五脏,生肌肉。配方:血虚月经不调,当归熟地各三钱,川芎白芍各二钱,水煎服,如经期腹痛加香附二钱,小艾叶一钱,如经闭上方加桃仁三钱,红花二钱。肩胛关节周围炎或肩臂疼痛,当归四钱,片姜片三钱水煎服。痈肿已破,体虚,脓水清稀,当归四钱、花粉三钱、白芷二钱水煎服。

【野说】

媳妇当从墓中归

从前,卢氏西边有一座草木茂盛的大山,山里长着许多贵重药材,可谁也不敢进去采,说是那山里有可怕的怪兽,谁去就要吃谁。

山下有个村庄。一天,村里年轻人在一块儿打赌,看谁敢进山采药,为民除害。有个叫宋二猛的把胳膊一挥:“一个怪兽有什么了不起,吓得几辈人不敢进山,这次看我的厉害!”

“得啦!”几个青年把他的胳膊拉下,“别在这里吹牛了,将来让怪兽把你吓瘫了,我们还得找‘还魂药’哩!”

宋二猛根本不服气,打赌道:“那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宋二猛回到家向母亲一说,母亲根本不同意,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哪能让他去呢。可宋二猛决心已定,谁也改动不了。母亲最后想了想,只好说:“这样吧,你要去,妈也拦不住你。但你必须结了婚后再去,这样万一你有什么好歹,我们也算个人家。”

宋二猛听了妈的话,就娶了亲。婚后夫妻俩过得和和亲亲的,但宋二猛没忘记进山除害采药的事,便对妻子说,他要进山。

妻子哭哭啼啼说:“你走了,我和妈还可以陪着过,要是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呢?”

宋二猛咬了咬牙,血都咬出来了,“我只要求你等我三年。三年我若不回来,你就改嫁吧!”

第二天,宋二猛辞别了母亲和妻子进山。婆媳二人,在家过活。一年过去了,宋二猛没有回来;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音讯。媳妇等啊,盼啊!整天哭哭啼啼,由于过度忧虑和悲伤,气血亏损,得了严重的妇女病。三年又过去了,媳妇终于病得躺倒在床上。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媳妇终于在等不着宋二猛的情况下咽了气。没办法,母亲只好埋葬媳妇。

墓坑挖好后,媳妇的棺材被放到里面,眼看就要封墓了。

恰在这时宋二猛回来,他听到媳妇病死的消息,简直如五雷轰顶,要倒下来,但他还是强撑着身子来到墓地,为妻子作最后送别。

宋二猛来到墓穴,非要把棺材打开不成,要最后见见妻子的面,其他人只好把棺材打开。

宋二猛见妻子面色很好,像睡熟似的,全然当是没有死,便对其他人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妻子活着时总是陪着我睡,今晚我也要陪着妻子睡,你们都回去吧!”

其他人走后,宋二猛就睡在墓坑里。他想起在山中除了那头猛兽后,曾遇到一位老道送给他的一种药,说是这种药能起死回生,便把这种药熬成汤给躺在棺材中的妻子灌。等灌下这味药后,他的妻子竟喘过了气,不由得伸手抓着问:“我明明是见到了阎王,怎么又回来了。”

宋二猛连忙把妻子从棺材中拖出,说是吃了这种药,命才归来的。

此后,宋二猛就把此药种到了山上,长满了沟沟壑壑。人们就把这种药叫当归了。

【金钱花】又名过路黄,旋覆花。二月后生苗,多近水旁,长一二尺时,叶如柳、茎细、三月开花如菊,深黄色。六至九月采晒。花、根、叶都人药。采得花,去蕊并壳皮及蒂子,蒸之,从已至午,晒干用。气味:咸、温、有小毒。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消胸上痰结,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配方:中风壅滞,旋覆花洗净焙研,炼密丸子梧子大,夜卧以茶汤下五至七丸。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癣退不生,用旋覆花和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以油调涂之可生。牙龈、口腔糜烂,鲜旋覆花根捣烂外贴太阳穴。

【野说】

化石草

从前,有一对夫妻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很不错。谁知好景不长,丈夫经常感到肋下疼痛,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都不见好,而且病情越来越重,胸部右边突起个大包,痛得丈夫直摇头道:“我这里可能长了块石头,等我死后,一定要取出来。”丈夫的话说完就咽气了。根据丈夫的遗嘱,妻子请医生剖开丈夫腹部,发现胆里果然有一块五色石头,非常好看,就用线绳织成个小网兜,把五色石头放在里边,平时像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就这样,一直挂了许多年。

有一年秋天,她到卢氏南边的一个山坡砍草,砍完一大捆,抱着下山,等到她回家时,却发现胸前挂的那块五色石已经化去一半。她觉得十分奇怪,逢人便讲。后来,这事被一位医生听见,便上门对她说:“你那天砍的草里,肯定有一种能化石头的药草,你带我去找找吧!”

第二天,她带医生来到那砍草的山坡,在山顶上找那种草,根本就没有。医生是个有经验的人,就问她那天还到什么地方去过?她想了想,脸红了不好意思说。医生说:“现在是找这种化石草,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医生这么一说,她壮起胆子说:“我在那山坡解手时,采了一把黄花挂在胸前的网兜上。”“走,咱们去瞧瞧。”于是医生和她就在她说的那个地方找到了那种花草。

医生回来后,就把这种花草跟她的半块五色石放在一起,果然把那块石头化掉了。医生高兴地跑到市场,特意买了一串珍珠项链赔给了她。

从此,医生就上山采集这种药草,来治胆石病,效果确实不错。因为它能化胆里的石头,又叫它“化石草”。

正值范蠡在收集、整理、扩展《卢氏本草经》的红火日子里,他接连不断收到文种的催函简,只好中断了在卢氏的活动,决定“出山”去干一番大事业。

但卢氏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他,并且把他居住过的地方,改名为范蠡镇。后来在祭祀药神的活动中,他也是榜上有名的。不了解范蠡在卢氏活动的人,都觉得把他列为药神感到纳闷。只知道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退经商,成了巨富大贾,怎么又会是药神呢?其实,如果看过他在卢氏行医和整理的《卢氏本草经》,把他列入药神是当之无愧的,这是他对中医做出的杰出贡献。遗憾的是,他收集整理的《卢氏本草经》大部分已经失传了。

养蜂人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哗啦啦”倒出了范蠡在这里的一串串发光发亮的故事后,觉得天色不早了,不能再耽误文子的行程,就亲自把文子送到范蠡住过的地方。

在范蠡住过的地方,山民们正在给范蠡建庙。一般都是某人做出成绩后,人们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在他死后才建庙的。而范蠡现在还活着就给他建庙,可想而知他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威信。

因为要赶路,文子就直接了当地对建庙的人说了他要找的东西,建庙的人就把从范蠡家里找来的物品全搬了出来。文子一看,真有他要找的那个小木箱。他掏钥匙想要开锁,翻遍了全身,就是找不到钥匙,急得在原地直打转。建庙的人见他着急的样子,便说:“你把这小木箱带走,找到钥匙后再打开也不迟。”

就这样,文子带着小木箱朝函谷关赶路了。

这天下午,尹喜在函谷关值巡。他站在函谷关的关楼上朝南眺望,盘算着文子是该回来了,怎么过了两天还不见身影,难道是路上发生了意外?正迟疑着,突然看到从南边飞奔来一匹白马,不由得说道:“文子回来了,快去接文子。”他手下的人,听他这么一说,赶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文子。

文子也看到在关楼上的尹喜,大声喊道:“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尹喜下了关楼,在楼门口迎上了文子,问道:“路上出了什么事?怎么晚回来了两天?”

“唉,一言难尽,等回去见了李耳再说。”文予说罢下了马,抱着小木箱朝李耳住的地方奔去。

当李耳知道文子去楚国宛地取范蠡送给他的宝贝后,非常懊悔没有能拦住文子。他这个人一向不收别人送来的东西,但文子既然已经去了,心里就一直挂念着文子的安全。这些天,他总是倚门相望,盼望文子早点儿回来。特别是一听到关门外有马蹄声,他都要循声探问。这天,他刚坐到那里要写,忽觉有马蹄声传来,便放下笔刀,朝函谷关的路上奔去。

文子只顾抱着小木箱朝前跑,没注意抬头看路,一下子撞到李耳怀里,差一点儿把李耳撞倒。李耳呢,也急着赶路,没看清是谁撞到怀里,只是拉了一把,埋怨道:“你这个人走路怎么这么急,差一点儿把我撞倒……”

“老师,是我,文子。”文子站稳了身子,连忙扶住李耳,“只顾跑,没注意看路,差点儿撞倒了老师,我把范蠡送给您的东西取回来了。”他说着摇了摇手中的小木箱。

“我给你说清楚,”李耳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你从哪里拿的还送回到哪里去,不然你就别作我的学生。”

“这——”文子一听僵在那里了,没想到千里迢迢给老师取来,本来想要讨个欢喜场面,谁知老师一点情面也不讲,弄了个难堪。

尹喜赶紧从后边上来解围:“老师,有话到屋里说,站在路上不能解决问题呀!”硬是拖着李耳来到“书云轩”。

李耳还是那样气乎乎坐下不理文子。而文子呢,从来没见老师发这么大的火,抱着小木箱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打破僵局,尹喜从桌上拿起范蠡托人送书简时带来的钥匙走到文子跟前,说道:“文子呀,你真是个马大哈!走时怎么连钥匙都忘了带。现在我来打开箱子,看范蠡送给老师的是什么东西?”

“不要打开!”李耳猛地吼了一声,“不管是什么,都给他退回去!”

尹喜没有听李耳的话,用钥匙把小木箱打开,里边竟是一块石头,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哪有这样送礼的,竞给老师一块石头!”

“石头!“文子瞪着小木箱中的石头,怒火从心中起,“要知道是块石头,我才不千里迢迢地去取呢?”说着,把小木箱往地下一摔,那块椭圆形的石头骨碌碌滚到李耳脚边。

李耳也觉得奇怪,难道这是块宝玉?他拾起一看,有巴掌大小,掂了掂,重量一般,既不湿润,也不透亮,是一块淡灰色中夹着土红色,粗粗糙糙的,一般河床上的鹅卵石。他在手里转着,寻思着这位学生送给他的这块鹅卵石意义何在?他知道,由文子介绍的范蠡到他跟前来求学,第一次就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一年,文子领着一位瘦瘦的青年到京都李耳的守藏史室拜见。李耳望了一眼这位年轻人,被他奇特的相貌吸引住了。只见他瘦得像干棍的躯体上,安放着一个大圆脑袋。五官长得极像当时周朝通行的“垣”字铜钱,方眼眶、细长鼻子、大嘴巴,脸色黝黑,真像放大的“垣”字钱铸在他脸上。他不但脸形像钱,而且裤子的腰带上,衣服的口袋上都挂着不知从哪儿搜集来的各国钱币,有刀币、铲币、空首布等,走起路来相互碰撞着,发出极不协调的声音,而他呢,却陶醉在这种钱币的响声中。

李耳极不习惯听这种声音,他对这位学生有点反感了。但当考起该生的学问来,他回答的是那样有条有理,而且常常还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令李耳格外欣赏的。李耳十分注重从他人身上学习,哪怕是他的学生,也是这样,于是,他和范蠡谈了几天几夜。范蠡请求李耳收下他在身边做学问,李耳坚决不同意,觉得范蠡是个难得的治国人材,应该发挥他的才能,让他独创自己的天下。临走时,范蠡苦苦求李耳给他个赠言,李耳想了想,给他题下:“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分别已经多年,范蠡正创着自己的天下,前些年,他陪着越王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伺机再起,没有那种雄才大略,其他人是做不出来的。

“那范蠡现在干的怎么样了?”李耳想到这里问道,“他有没有给我来书简?”

“有,我那时只顾去楚国宛地,把书简忘了给您。”文子说着又更正道:“他给您写的信,不是刻在竹简上,而是写在帛布上。”

“越国的丝绸业发展真快呀!”李耳接过帛布看了起来。他看着看着眉飞色舞起来,刚才恼怒之情完全没有了,变成了激动不已的神情,双手抖着帛布喊了起来:“这才叫神听,这才叫神听呢!”

“什么叫神听?”尹喜和文子不明白什么叫神听,也从来没有见到李耳这么激动过,伸着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