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14121500000092

第92章 龙生龙,凤生凤

托马斯·鲍查德

解释遗传在心理中的作用

有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是现在有一定科学常识的人都同意以下这个事实:身高、发色、体型及眼睛的颜色等体态特征具有遗传性,癌症、心脏病和高血压等许多疾病的发病倾向也有很明显的遗传成分,但是对于人格的形成,则基本上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几乎没有人会对“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报以“我生来就是这样,这都是我的基因使然”的回答。因为这种基因在其人格塑造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带有宿命论的味道。不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托马斯·鲍查德(Thomas Borchard)和他的助手试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人的行为和人格中的遗传影响和环境影响加以分离,并且通过这种研究判断人性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鲍查德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找两个具有相同基因的人,从出生起就把他们分开,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把他们抚养成人,到他们成年时就可以假定,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便是遗传因素所致。不过克隆人直到现在也只是个想象,而且即使有,要强迫他们进入完全相反的生存环境也很不道德。于是研究者需要找到合适的实验对象:同卵双胞胎,同时由于被遗弃而被不同家庭所收养。这些双胞胎有时甚至是在反差强烈的环境里长大,而且人们通常都不知道他们还有个双胞胎的兄弟姐妹。

鲍查德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找到了来自8个国家的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TA),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心理i贝0验和生理测量,然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行比较。每名被试者完成将近50小时的测试,包括四种人格特质量表、三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两项智力测验。另外,被试者还要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他们还要进行个人生活史访谈。每名被试者的所有项目全部分开独立完成,避免一对双胞胎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

如果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则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并养育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与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相比,其个体特征应更相似。但是实验结果令人惊讶,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似程度,与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之问的相似程度相差无几,相似度在78.4%以上。

在瑞文智力测验、MPQ多维人格问卷以及社会态度三个方面,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甚至更加“心心相印”。

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实验数据从两个重要方面证明了这一结果。其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的一致。第二个论据是,在相同条件下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很小。

综合其他一些令人信服的理论,鲍查德和莱肯认为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所以,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地来自遗传;反之亦然。对某些特性而言,如果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则遗传的影响就较小。比较明显的是智力。显然,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变化中的70%都可以归因于遗传的影响,但是余下的30%可归因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许多我们众所周知的因素,例如教育、家庭条件、有毒物质和社会经济地位等。

心灵智慧点滴

并非环境影响着人的特性,恰恰相反,是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绝大多数心理变化的直接原因可能包含着通过经验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极端的环境论者所坚信的。然而,有效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动选择的结果,且这种选择为基因的恒定压力所引导。所以成功的基石是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在自己不适合的领域上做出无谓的努力。

此外,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在生育子女之前努力地提高自我,这是事半功倍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