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14121500000083

第83章 这儿,谁是疯子

大卫·罗森汉恩

引起对精神病诊断效果的重视

如何区别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如果行为异常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诊断为精神病,需要到精神病院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情况下,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做出细致、谨慎的诊断。但是,精神病医生真的能准确地诊断心理疾病吗?诊断错误的后果又是什么?罗森汉恩对此进行了探讨。

大卫·罗森汉恩(David Rosenhan)的问题是:究竟是由于病人本身存在的特征,还是由于诊断者看到的病人所处环境或场合导致了心理学的诊断。他让一些心理健康的正常人设法进入精神病院,看看这些心理健康的人是否能被发现。如果这些假病人的行为在医院里和在医院外一样,并且如果他们没有被发现是正常的,那么这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精神疾病诊断中,重于病人自身因素的证据。

除了自己,罗森汉恩又招募了7个人(3女、4男,包括1名研究生、2名心理学家、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画家和1名家庭主妇)来做假病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送进12所精神病院。

所有的假病人都打电话到医院并预约医生。到了医院后他们说能听到“空的”、“轰的”和“砰”等声音。除了这个症状以外,所有被试者的言行完全正常,除了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给问诊者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所有的被试者被收入不同的医院。结果除一人外,其余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收治人院。

这些假病人的住院时间从7天到52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

一旦进入医院,所有被试者不再表现任何症状而且行为正常。被试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被释放,直到他们分别说服医务人员他们已经很正常才能被释放,所有被试者都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最初,他们试图隐藏这种行为,但不久就发现这种隐藏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记录行为”本身就被认为是他们疾病的另外一个症状。他们都希望尽早被释放,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尽量像正常人,与医务人员合作,接受所有的药物治疗(其实是把药物偷偷扔到厕所里冲掉)。

实验的关键发现是:没有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务人员识破。当他们被释放后,他们的心理状况被认为是“精神病恢复期”而记录在他们的病历中。

可是当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没能鉴别出假病人时,有些真病人却不那么容易被欺骗。在3个假病人所在的医院,118个真病人中的35个怀疑被试者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他们对被试者说:“你不是疯子!你是记者吧?要不就是来检查医院的。”

无论是被试者还是真病人,医务人员与他们的交流是很少的,而且常常是古怪的。这个研究中通过假病人做的一个实验是,接近不同的医务人员,试图与他们进行言语交流。

比如被试者说:“医生,你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我称霸地球吗?”结果精神病医生对他说:“早上好,戴维,你今天感觉如何?”然后就走了。

与严重的缺乏人际交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充足的药物。这8个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共收到2100片药片。他们还注意到,许多真正的病人也偷偷地把他们的药片扔到厕所里。一位被试者说,他亲眼见到一位女护士在白天病房里满屋子的男病人面前调整自己的内衣,因为她根本没有把精神病人当成真正的人看待,所以一点也不害羞。

心灵智慧点滴

一个人有可能偶尔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不一定证明他患了精神疾病。但是,如果人们认定某个人“得了精神病”,就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倾向于忽略对象的个体化特性。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符合某个心理条件的“标签”,那个“标签”将掩盖所有他或她的其他特征。这种做法最坏的影响是它可以变成自我确认,即当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按一定方式对待时,他或她的行为也开始变成所对待的那样。

另外,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许多病人的症状,但是精神药物大都对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系统有影响,可产生涉及各器官、系统的不良作用。所以治疗心理疾病最好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只有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谨慎地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