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
发现社会促进效应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总是独自一人学习、工作,很多时候都会有他人在场,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就会对他形成一种刺激。这种刺激有时会提高他的活动效率,促进活动的完成。尤其是有异性在场的时候,更是干劲十足。
早在1898年,心理学家就对结伴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行车选手在有伙伴的情况下,比单独一个人骑得快,速度提高30%。1916年,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Floyd Henry Allport)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完善了“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理论。该理论指出,群体的社会刺激物能使个体工作在速度和数量上有所增加。机械性操作比智力活动更明显,但对逻辑推理不起促进作用;社会促进还受个体差异的影响,与年龄、能力、性格特征等有关。
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心理学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所用的被试者是成年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5岁,男女两性都包括在内。实验共同作业时被试者四五个人一组,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单独作业时被试者都同时工作,但每个人各在一间屋内,每个屋内都有一个发声器以报告时间。
实验中所测验的精神活动种类很多,包括删去元音字母测验(在被试者面前放一些报纸的专栏,请他们尽可能快地划掉所有的元音字母)、注意力的可逆性变换测验和乘法测验(在纸上横列若干乘法问题,每一行有十道题,每个问题都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被试者15人,每个人大约单独完成30次测验,在共同作业中也完成30次测验。实验结果是,在需要周密的注意力的脑力活动中,大多数人的工作速度在受到共同工作者的刺激时会加快。相反,也有少数人因受社会影响而降低工作速度。
有一个被试者很不合群,单独作乘法运算时出了34个错误,在群体中则出了100个错误。
大部分被试者说,他们很少明确地意识到“别人写得很快,所以我也得赶快写”。但是总有一种特殊的助长刺激,如铅笔写字的摩擦声,脚步的移动,凝神呼吸的声息,对于邻近的工作者的速度、停顿、工作进展程度的旁视,使他们加快节奏。
研究还显示,群体的社会促进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人影响最大,而对于那些工作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的人影响最小。
心灵智慧点滴
竞争与社会促进一起导致了社会增量的产生,这些社会增量在实验中和实际生活中都可看到。在许多领域,竞争所起的直接促进作用可与社会促进一起,增加工作者的能量和成就,工业、教育和体育运动就是这样的领域。战胜他人的雄心,与奖金、报酬和计件工资的经济刺激相结合,便成为工厂管理者手中一种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