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喜事大观
14121300000030

第30章 喜花篇(3)

芍药

芍药的别名又叫“婪尾”。这个名称始于唐宋两代文人墨客。所谓婪尾是最后之杯。因此也就有了此称。本草纲目说芍药谐音绰约,是美好的意思。而且芍药的花容确实美好可爱。此外芍药又有将离、余容和没骨花等诗意名称。芍药是草本花木,种下之后宿根留在土中。每一年农历十月生芽,春初丛出,鲜嫩红色。长成后高达二尺许,每茎一枝三叶,叶与牡丹很相像。春末开花有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浅红色的,以黄色为最名贵。紫色的有宝妆成、叠香英、宿妆殷诸品,红色的有冠群芳、醉娇红、点妆红、试浓妆,白色的有晓妆新、玉逍遥、试梅妆等等,浅红色的有醉西施、怨春红、浅妆匀等等,黄色的有金带围、御衣黄等等。芍药美好,不亚于牡丹。古人称芍药为娇客也当之无愧。

宋人诗词当中曾歌颂芍药。比如苏东坡题赵昌芍药道:“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干叶,自是风流时世妆。”黄谷广陵早春也吟道:“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社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据说扬州芍药冠于天下。所以苏东坡说过:“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繁卿镇守扬州时举行万花会搜集芍药千万枝。百姓家园圃中的芍药被搜集一空。后来苏东坡上任询问起民间疾苦,百姓都说花会扰民,所以万花会就不再举行了。苏州城内的网师园中有一堂名叫殿春鲩,庭前院中全种芍药。植芍药花如同种菜一般。园中芍药大开大放,中有红白浅红三色,色香味绝对不让牡丹。

剑兰

剑兰原产地福建闽东,剑兰叶阔而长,有的长达一二尺,四散披拂很有个性。剑兰夏秋之间开花,花心有荤有素,红的是荤,白的是素,而以素心为上。产于龙岩的更名贵,称为“龙岩素”,有一种“十八学士”,每茎着花十八朵,香远益清。另有一种叫做“秋素”,叶长只五六寸,白茎白花,一茎五六朵,高出叶上,仿佛缟衣仙子,玉立亭亭。珠兰别名“金粟兰”,花品较差。珠兰原产闽粤二省,灌木性,枝干成丛,每枝有节,叶从节间抽出,作椭圆形,光光如蜡。夏秋间枝梢萌发花穗,一穗四茎,每茎长只二寸许,花粒攒聚四周,如珍珠。又如鱼子,因此又名“鱼子兰”。白珠兰初作绿色,后转为白,就发出阵阵浓香来。虽开一穗,也可香闻远近。取花窖茶,在茉莉、玳玳之上。珠兰喜阴喜肥,经常用鱼腥水浇灌,花开必茂。与剑兰、珠兰分庭抗礼不甘示弱的,要推茉莉了。茉莉花期特长,陆续开花,可由初夏开到深秋。它是常绿亚灌木,叶圆而尖,有光泽,花从叶腋间抽出,莹自如雪,有单瓣、复瓣之别;复瓣香浓而不见心的,名“宝珠茉莉”最为名贵。茉莉可制香,可浸酒,可窨茶,北方流行的香片茶,就是用茉莉窖茶的;而制成了香精,更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剑兰的最大好处就是伺候比较容易,不像春兰那么娇贵:单单看它一两朵花,却要费去不少的人力物力,真像干金买笑一样。剑兰如果培养得当,自夏入秋,可以陆续开花,多至二三十茎,香生不断,使人饱享鼻福,而看着花花叶叶,眼福也。正不浅。

紫薇

宋代文人杨万里咏叹紫薇:“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每年从农历五月间开始紫薇大约绽放半年之久。所以它又有一个百日红的别名。紫薇是落叶亚乔木,树高一二丈,也有达三四丈的。树干光滑无皮,北方人称之为猴刺脱树,就是说猴子也爬不上的。

要是用指爪去搔树身时,树叶会微微颤动,好像也有感觉而怕痒似的,所以它又有怕痒树之称。叶片对生,绿色而有光泽;每一枝着花数颖,每一颖开花七八朵或十余朵不等。花未放时,苞如青豆,花瓣的构造很特别,多襞皱,每朵好似一个小小的轮子,作紫色,另有红白二色,称红薇白薇,又有紫中带浅蓝色的,名翠薇,不常见。《广群芳谱》对紫薇评价很高,说紫薇是:“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天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

唐开元元年之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就是因为省中都种有紫薇的原故。于是诗人往往会把花与官结合起来做诗。比如自居易有诗道:“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陆游也有诗颂:“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捱?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又比如清代陈其年的《定风波》一词说:“一树瞳咙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谁凭玉阑干细语?尔汝。檀郎原是紫藤郎。闻道花红无百日,难得。笑他团扇怕秋凉。”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经作中书省舍人,被称为紫薇舍人杜紫薇。他也有紫薇花七言诗绝句:“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不过,诗当中关于作紫薇郎的事却一字不提。

茉莉

茉莉原产自波斯古国,后来移植到了南海闽粤一带。因为茉莉属于西来之种,所以取名了译音。茉莉在梵语里面称为末利,还有设利、抹厉、末丽、抹丽等等名称。茉莉夏秋之间开放小白花,一花有十余瓣,清香如茶。茉莉有复瓣的称为宝珠小荷花。民间还有红茉莉色艳而无香,浅红色的称做“朱莱莉”。雷州、琼州还有绿茉莉与黄茉莉。佛书当中称茉莉为缘华,因为它往往给女人当装饰髻鬟的。苏东坡谪儋耳时,看见黎族女子头上竞簪茉莉,因拈笔戏书几间,有“暗麝着人簪茉莉”之句。关于茉莉簪鬓的事,诗人词客都曾咏叹,比如明代皇甫防云:“萼密聊承叶,藤轻易绕枝;素华堪饰鬟,争趁晚妆时。”宋代许裴云: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清代王士禄云:“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徐灼也称颂道:“酒阑娇惰抱琵琶,茉莉新堆而鬓鸦,消受香风在凉夜,枕边俱是助情花。”恽格亦云:“醉里频呼龙井茶,黄屋靥乱鬓边鸦;移灯笑换葡萄锦,倚枕斜簪茉莉花。”

这些诗词中的茉莉,与女子鬓发是分不开的。把莱莉花蒸熟,取其液,可以代替蔷薇露;也可作面脂,泽发润肌,香留不去。至于用茉莉花窖茶叶,更是司空见惯的事;北方爱好的香片,就是茉莉窖成的。近年来苏州花农争种茉莉,夏花秋花先后可开三四次,而灌水施肥摘花等工作,都在烈日炎炎下施行,是非常辛苦的。听说茉莉所窖的茶叶,不但广销于北方,并且装运出国,换回重工业建设所需要的机械。这些小小花朵,也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真可流芳百世了。茉莉除了簪鬓外,也有用铅丝拴成了球,挂在衣钮上;或盛在麦柴精编的小花囊中佩在身上;更有特别加工扎成了精巧玲珑的花篮挂在床帐中的;因为它的阵阵清香可人心意。清代诗人吴锡麒作《咏茉莉花篮·瑶花》说道:“浓香解媚,清艳含娇,簇盈盈凉露。金丝细绾,讶琼壶冷浸水如许。玲珑四映,问恁得相思盛住。已赢他织翠裁筠,消受美人怜取。几回荡着轻律,听吴语呼时,争傍篷户。拎来素手,爱袖底,犹带采香风趣。斜阳渐晚,看挂向粉兴归去。到夜阑斗帐横陈,梦醒蝶魂无据。”

荷花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民风俗传中的百花生目。而荷花却又有着它自己的生日。据说荷花生曰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清代每逢此曰,便画船箫鼓,纷纷集合于苏州葑门外二里许的荷花荡,给荷花敬上寿篮。因为夏季多雷雨,游人往往被淋得像落汤鸡一般,甚至赤脚而归,因此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

其实所谓荷花生日,并无根据;据旧籍中说,昔晁采与其夫各以莲子互相馈送:曾有人扶乩叩问,晁降坛赋诗说:“酒坛花气满吟笺,瓜果纷罗翰墨筵;闻说芙渠初度日,不知降种自何年?”不管是不是荷花的生日,江南旧俗红男绿女总挑上这一天去逛荷花荡,酒食征逐热闹一番,再买些荷花或莲蓬回去。

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花娇映红玉,语笑熏风香。清代大画家罗两峰的姬人方婉仪号白莲居士,能画梅兰竹石,两峰称其有出尘之想。他自己六月二十四日生,为能靠拢荷花生日偶作一诗云:“冰簟疏帘小阁明,池边风景最关情;淤泥不染清清水,我与荷花同日生。”诗人好事,又有作荷花生日词的,如计先煌有: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徐阆斋说得更绝:“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

芭蕉

炎热夏季当中,最富于清凉味道的植物,恐怕应当要算是芭蕉了。芭蕉有芭苴、天苴、甘蕉等等几个别名,而以绿天和扇仙为最雅。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有“芭蕉开绿扇”的名句,就为它翠绿的叶片可以制扇,而风来叶动也很像拂扇的模样;清代李笠翁曾说:“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一二月即可成荫。

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

芭蕉高茎大叶布阴极广,很适合绿化,经雨之后阴更布得快。所以陆游所谓“茅斋三日潇潇雨,又展芭蕉数尺阴”,是个很好的说明,足资吟味。芭蕉高丈余,茎粗而软,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皮,里白外青,一剥就会出水。叶片又长又大,一端稍尖,老叶刚焦,新叶就慢慢地舒展开来。凡是种了三年以上的芭蕉就会生花,花茎从中心抽出,萼大而倒垂多至数十层,每层都长花瓣作鹅黄色,花苞中有汁香甜可啜,这就是所谓甘露,而甘露也就成了苏州女孩对芭蕉的美味俗称。

芭蕉的叶显得特大,下雨时雨点滴在叶上清晰可听。因此古今诗人词客往往把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词调有芭蕉雨,曲调有雨打芭蕉。比如唐代自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宋代贺方回的“隔窗赖有芭蕉叶,未仍潇湘夜雨声……”等等,说的都是雨打芭蕉声如碎玉。至于古诗当中专咏雨打芭蕉而得三昧的,要算是宋代杨万里的那一首芭蕉雨说“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古籍中还说:芭蕉之小者,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书窗左右不可以无有此君。

芭蕉不但可以供应观赏也可以作为药用。李时珍曾经说:芭蕉可以除去小儿客热,压丹石毒。肿毒初发将芭蕉叶研成末子,和生姜汁涂抹,将根捣烂,可以治发背。热天当中孩子们躺在芭蕉叶上午睡,可以清凉解暑散热。

凤仙

凤仙原来名字叫做女儿红或者“好女儿花”。可是民间的好女儿花这个花名就是翻遍植物学的大字典,也是找不到的。因为宋光宗的李后讳凤,宫中妃嫔和侍人等为了避讳之故,都称凤仙“好女儿花”。凤仙花的别名很多。

比如有海纳、早珍珠、小桃红、羽客、菊婢等等称呼。凤仙的花茎有着红白两色,凤仙身高至一两尺,粗的好似大拇指,凤仙中空而脆;花于枝桠间开放,形如飞凤,有头有尾,有翅有足,因此凤仙又名叫做金凤花。凤仙叶尖而长。

拥有锯齿,很像桃叶。因此凤仙又有夹竹桃之称。凤仙还有各种颜色。比如深红、浅红、纯白、浅绿、青莲、玫瑰紫等,色色都备,并有花瓣上洒细红点的称为“喷砂”。有一茎开五色的,更为娇艳。花瓣有单有复,有鹤顶一种与白花而绿心的最为名贵。凤仙虽然只是一种平凡的草花,但是早在晋代已有各样民间传说。

民间早先并没有蔻丹,由于女儿人家爱好天然,将红色的凤仙花瓣剔除了白络,加上一些明矾把它捣烂,染在十个指甲上。用绢包裹,隔了一夜每一指甲上便染成红色了。元代杨维桢对这种化妆术讲评道:“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女词人陆腠卿也有醉花阴词云:“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濡笼翠袖。数颗相思豆。

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这些诗词都是咏凤仙从而牵及染指甲的。明代的李笠翁比较反对女子采用凤仙花染指甲,认为:纤纤玉指妙在洁净无瑕,一染猩红便成俗物了。古住今来咏叹凤仙的诗词很多。宋代晏殊的“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两句最为华贵。民间书画收藏家庞莱臣的苏州寓所前庭,从石板缝隙中长出无数株的凤仙花来,五色斑斓蔚为大观。清代嘉道年间的词章家姚梅伯,也爱好密植的凤仙花,他曾说过:“秋目见庭前金凤花百本,向晓尽开,蝶侣蜂群飞宿上下,仿佛具南田翁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