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14121200000035

第35章 合情合理:欲成事,先理情(3)

一天,父亲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哈默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勾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晚上把白天的笔记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他重新制订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终于被哈默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俄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共产:范的创始人一,对苏俄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哈默于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俄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俄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哈默在苏俄度过了将近10年。苏俄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乘胜而进,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哈默有爱好吃牛排的习惯,正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哈默闯人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待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经这一事件的触发,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么?

于是,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三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六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哈默捕捉到了信息,捕捉到了机会。他适时出手,迅速暴富。

任何一个人做成大事都是很艰难的。在艰难的奋斗中,机会也是很多的。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接近做事的目标。

大事绝不糊涂

美国著名讽刺作家欧.亨利说:“不明白的人永远像失去方向的螳螂。”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人真正明白自己又明白别人,是很难下定性的结论。我们知道,大糊涂的人可能是大聪明,小糊涂的人可能是大精明,但是聪明是有分寸感的。太精明的人也会变成糊涂的人,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菜根谭》说:“对有些人,必须提高警惕,险恶之徒,嫉贤害能,稍有触犯,必置人于死地,故对之必须提高警觉,防患于未然。”

宋太宗赵匡义病重时立第三子赵恒为皇太子。当时,吕端继吕蒙正为宰相,他为人识大体,顾大局,很有办事能力,深得太宗赏识。太宗说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不久,他便将相位让给寇准,退位参知政事。

公元997年,太宗驾崩。围绕谁来继位的问题,宫内多有不同意见。再者,皇太子赵恒年已29岁,聪明能干,处断有方。但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没有即位资格,这就引起其他王子与大臣的忌妒和憎恨。但吕端却是站在赵恒一边的。他决心遵照先帝意旨,拥立赵恒即位。当然,他也就对宫中的一些情况细心观察。

正当太宗驾崩举国祭丧之时,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熏、知制诰胡旦等人,却暗地里密谋,准备阻止赵恒即位,而立楚王元佐。吕端心中有所警惕,但具体情况却并不清楚。李皇后本来也不同意赵恒即位。所以,李皇后命王继恩传话召见吕端时,吕端心头一怔,便知大事有变,可能发生不测。一想到这里,吕端便决定抢先动手,争取主动。他一面答应去见皇后,一面又将王继恩锁在内阁,不让他出来与其他人通谋,并派人看守门口,防止有人劫持逃走。之后,吕端才毕恭毕敬地来见皇后。李皇后对吕端说:“太宗已晏驾,按理应立长子为继承人,这样才是顺应天意,你看如何?”吕端却说:“先帝立赵恒为皇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如今,太宗刚刚晏驾,将江山留给我们,他的尸骨未寒,我们哪能违背先帝遗诏而另有所立?请皇后三思。”李皇后思虑再三,觉得吕端讲的有道理,况且,众大臣都在竭力拥立赵恒皇太子,李皇后也不便违拗,便同意了吕端的意见,决定由皇太子赵恒继承皇位,统领大宋江山。众大臣连连称是,叩首而去。

吕端至此还不放心,怕届时会被偷梁换柱。赵恒于公元998年即位为真宗,垂帘引见群臣,群臣跪拜堂前,齐呼万岁,唯独吕端平立于殿下不拜,众人忙问其故。吕端说:“皇太子即位,理当光明正大,为何垂帘侧坐,遮遮掩掩?”要求卷起帘帷,走上大殿,正面仔细观望,知是太子赵恒,然后走下台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至此,吕端才真正放了心。赵恒从此开始执政25年。

史官对吕端评价很高,宋史评论道:“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内容: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坏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势。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儿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镜去描写。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

用尽计策,另辟蹊径

换一个角度,就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学原理。但是,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善于变换脑筋,这种习惯制约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反应能力。相反,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难题。可以讲,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深入,收益就会越大。一个不善于思考难题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变化能产生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这个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年轻人应征到一家餐馆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年轻人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这位年轻人成大事了。

亚力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方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艾伦.莱恩是英国人,他在年轻时就继承了伯父的事业,出任了希德出版社的董事。但在当时,出版社的处境已是举步维艰,莱恩绞尽脑汁,试图另辟蹊径,使出版社“柳暗花明”。

终于有一天,当莱恩在一个候车室旁的书摊上漫无目的地扫视时,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庸俗读物外,几乎没什么可看之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书。这个发现触动了莱恩的灵感:“要想赚大钱,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是个好办法。”他坚信这个办法能够成功,因为精装本价格很贵,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莱恩出版廉价丛书的计划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这是自取灭亡,有人说这会严重影响整个图书界。莱恩认定这个办法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所以他毫不动摇。

第一套平装系列丛书共10本,规格也比精装本缩小了。这不仅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也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费。莱恩把每本书的价钱压到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少吸6支香烟就可买到一本书。

这套书的封面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莱恩在上面设计了一个逗人喜爱的丛书标志物——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因此,莱恩把这套丛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浅蓝色为传记,橘红色为小说,灰色为时事政治读物,绿色为侦探类作品,黄色为其他类别读物。这一系列的改革使这套书不仅在外观上鲜艳明快、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在装订上显得简单朴实,印刷上更是字迹工整。

既然这本书是面向大众,那么其价格就必须低廉,低廉的价格又要求有巨大的销售量。莱恩心里清楚:每本书的销售量只有达到1万七千五百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传、推销……

1935年7月,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这套书就销售了10万册,莱恩成功了。

1 936年元旦,希德出版社改名为企鹅图书公司。它坚持薄利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因此能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20多年。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之一。